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创业 > 正文

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大学辅导员和教师差别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这支队伍加强建设和进行科学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认可度低,队伍相对不稳定
  辅导员工作出现问题的实质是辅到员社会地位的丧失。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严重破坏,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偏见,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空头政治”,认为辅导员工作只要有热情谁都能干,不需要知识和能力水平。所以尽管辅导员的工作在当今高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社会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导向存在错误倾向,对辅导员工作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辅导员在高校没有明确的社会地位,事实是一直处于高校工作人员的最底层。又受到高校“排资论辈”思想的影响,许多辅导员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情,成了他们的工作状态,大多数辅导员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和认同感,转岗、跳槽的想法和现象很普遍。
  2.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化培训
  高校辅导员总体质量不高,首先表现在学历层次偏低。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多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较少。虽然目前本科学历基本符合标准,但与大学生的发展、时代的飞速进步相比,学历层次如果不进步,以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很难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更难以符合高校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方向。其次表现在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紊质,综合素质和理论研究能力不高。许多辅导员是从大学毕许多辅导员是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的,学校大多考虑到学生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而没有考虑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背景,而学校又少有机会组织辅导员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或培训,他们有的对于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律等基础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多,缺乏科学理论知识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专业技能,工作方式单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新形势下不能正确引导说服学生,严重降低了学校德育的教育功能。
  3.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辅导员队伍进行多重管理,导致辅导员陷于无所适从的窘境:大部分高校把辅导员编制在学校各系,日常工作管理由系负责,工作任务由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安排;人事管理由人事处负责;任用、选拔则在组织部,他们受到多重管理,工作性质难以定位,为了做好学生军训、评优评奖、特困生助学金、学生党建、宣传活动等工作,他们不得不在职能部门之间奔波,致使辅导员长期处于多人用、多人管的状况,形成了辅导员“说起来重要,使用起来很重要,没事的时候不重要”的现象。二是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辅导员思想不稳定,不能、不愿、也不敢专心本职工作。突出表现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辅导员待遇偏低,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政策,辅导员切身利益受到影响。①三是,辅导员配备不足,目前许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达不到1∶200的标准,致使辅导员任务繁重,精力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落实。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1.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提高思想认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高校稳定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队伍建设。
  2.提升学历层次,加强专业培训
  在大众化教育的新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外,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也要负责管理,从而忽视了自身的提高。首先,学历进修。学校应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倾斜,向辅导员提供进修机会,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其次,在职培训。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科学、长期的在职培训,建立培训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律等方面的专题技能培训,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并通过挂职锻炼、校外考察、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等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
  3. 理顺职责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对辅导员实行院(校)系双重领导。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放在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学工部(学生处)作为学院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与各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各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负责。其次,高校必须进一步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第一,严格职业准入制度,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职辅导员。第二,要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制定辅导员队伍管理规范和综合考核体系,对辅导员进行严格管理、科学考核。对辅导员的考核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部门、师生评价相结合,既要重师德表现、工作实绩等“显绩”,也要重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人生价值的影响以及发展指导等“隐绩”。考核要“公开、公平、公正”,结果要与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第三,建立辅导员评优表彰制度。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定期组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优秀辅导员标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张廷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3] 齐路良.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标签:辅导员 队伍 高校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