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创业 > 正文

【新形势下的我国政府公信力研究】我国政府的公信力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无论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政府的公信力在不同程度都有不足甚至有所削弱,某些时候还会阻碍社会正常健康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加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下,研究我国政府公信力的表现和缺失,对于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政府问责制;公共决策
  政府公信力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政府执政的基础,维系着国家政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增强政府公信力,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政府公信力的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是民主、法制和公民自治的社会,在现代社会理念中,政府公信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地处,无论是从公民与政府的关系,还是从法律的要求以及各国不同政体下治理国家的需要,都要着重强调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
  (一)政府公信力的概念
  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是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赖和认同,它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也是公共权威的一种表达。
  (二)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执政的根基
  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公共权力行使体现出两个极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即民主和责任。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行使公共权力效果的社会反馈,是政府责任行为的外在表现。在民主社会,如果失去民众的信任,其执政合法性也存在危机,因此良好的公信力是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政府公信力产生的根源来自于对政府政治合法性的认可和服从。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公信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政府公信力的流失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缺乏表现。
  权利腐败严重,这是公信力缺失最显著的特点。其本质上来讲,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滥用权力,谋取自身利益。另外,政府违约和政府不作为,也严重的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形象。政府违约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结果有损于政府公信力。政府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但未能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表现。与行政作为相比,政府行政不作为具有隐蔽性,其实质是滥用权力和规避责任,是政府失信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社会转型期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行政问责机制流于形式,公众利益表达方式单一,政府行为不规范不透明,政府信息不公开等等都导致了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三、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策略
  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危机管理的国际化大背景下,建立一个能迅速转变政府职能观念,以"服务、责任、法治"为宗旨的政府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一)明确政府职责,合理定位政府。
  政府公信力缺失最重要的基础在于政府职责不明确,无论从体制还是法制建设来看,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合理定位政府,明确政府职责,使政府真正做到遵守市场经济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1、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政府必须明确其职能和作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行使职能已经成为其公信力的重要表现。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来发挥最完善的效果。
  2、建立有限政府
  政府不是万能的,必须转变万能政府的旧有观念,才能将政府从事无巨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其特点就是有限管理,弥补市场与公共部门失灵的领域,承担起有限责任,做到高效率高水平。
  3、培育政府服务理念
  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把为社会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建设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根本上排除权力的争夺和责任的推卸。
  (二)完善制度法规,依法公开行政
  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法规不健全,相应的制约机制不完善,从而造成政策的执行不力,导致公信力的下降。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政府做到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1、民主监督,制度腐败
  在面对政府行为失误和腐败问题上,政府问责制是一项很有效的制度。高度的责任心和负责精神,完善的责任机制,是一个有效率和有公信力政府必须具备的能力。
  2、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法制意味着把政府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有助于增加政府透明度,从而提升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感,进而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阳光政府的理念是要求政府健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布制度,保证行政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使政府的管理活动始终在阳光下良性运行。
  3、政务公开,电子政务
  政务公开,它指将行政权力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公众公开,使公众知悉。我国政府一直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正是政务公开的思想来源。
  (三)承担社会责任,健全危机管理
  现在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公民都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开放背景中,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困扰各国的重要问题。而政府则在危机处理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否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公共危机,将是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挑战。
  1、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
  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危机都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现在社会条件下,危机管理能力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1)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的价值选择。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必须确定三种意识:把顺利与挫折联系起来的危机意识,把安全与稳定联系起来的大局意识,把矛盾与统一联系起来的辩证意识。只有确立统领危机管理机制的这三种思想境界,才有可能建立合理的现代政府危机管理机制。(2)建立危机预警预设系统。要做到: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沟通有关部门,组建危机治理的专业化队伍,对公众进行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
  2、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
  危机管理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检验,考察政府能否勇于承担责任,在最短的时间里运用有效手段集中社会资源解决危机。一般情况下,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很突然的,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性最容易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和公众心理上的危机。因此,面对危机,政府以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果断的、有魄力的形象出现,将会给社会公众带来巨大的心理镇定。
  四、结语
  我国政府公信力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腐败问题,"人治"和形式主义,政府不作为和政策多变等方面表现出政府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正处在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会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法制建设不够健全,道德体系建设落后等造成的。新时期提高我国政府的公信力要首先明确政府的职责,合理定位政府,其次要完善制度法规,依法公开行政;在政府的决策方面一来要加强和扩大公众的参与,另一方面要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传播政府的决策;危机的发生和处理是最容易反映和体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政府要勇于承担危机,加强危机管理,做到临危不乱,处置有理有方;政府公信力的基础在于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人员素质,这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绥州.腐败指数及其与GDP、Hal的联系[J].人口与经济,200,4(5).
  [2]范柏乃.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实证调查[J].党政干部学刊,2005,(l).
  [3]余凌云.行政契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郑保章,程佳琳.政府与传媒作用互动[J].现代传播,2003,(6).
  作者简介:李思思(1985-),女,山西吕梁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

标签:公信力 新形势下 我国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