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创业 > 正文

青年创业故事

时间:2017-05-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创业故事

想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往往以失败告终。创业者们要怎样才能成功?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勇于面对失败和挑战且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

领导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锡恩首席顾问--姜博士观点:

如果你是第一代企业家。你首先做一个假设,如果出了意外的话,你留给企业什么样的东西?你的人能不能带领这个企业继续走下去?如果你认为什么因素能够让这个企业继续走下去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做什么事。这是第一代企业家的使命,你最重要的是把这个企业做长久。

如果你不是这个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而是高层管理者,怎么样去领导队伍呢?你一定要给下属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成长。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付代价,而这个代价你是一定要付的。领导人应该用狼性原则。领导者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什么?像狼一样,帮助生态链中的物种进化。

因此,建议您带领团队系统学习锡恩英才《盈利十年-战略管理者五项修炼》高端管理课程,期待您和您的高管团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改善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将自己从超级员工的位置上解脱下来,带团队、做文化、固机制、明战略,相信您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京城第一纳税人张大中创业故事

张大中认为,卖掉大中从外部条件看,是家电连锁进入了整合期,区域性家电连锁的发展前景堪忧,不能等到企业经营得狼狈了才卖。他决定退出了,但必须风风光光。他在去年底挑了个最好的时机,把2亿元固定资产的大中电器卖到了36亿元

大中公司始建于1982年,几年后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音响设备制造厂。1989年,正式注册为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

刷煤气灶的小贩,到升价几十亿的资本家,平民商人张大中的发家史里写满了他的努力。 张大中认为,卖掉大中从外部条件看,是家电连锁进入了整合期,区域性家电连锁的发展前景堪忧,不能等到企业经营得狼狈了才卖。他决定退出了,但必须风风光光。他在去年底挑了个最好的时机,把2亿元固定资产的大中电器卖到了36亿元。与之相周旋的是,家电业的大佬们--黄光裕、张近东、陈晓,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但他们都没能从他身上获得多一分的好处。

他坐在北京西郊的青清商厦3层办公室里,开始了新的事业。这里曾是大中电器的总指挥部,现在变成了大中投资公司。

青年创业有必要吃些苦头

“创业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遭遇经济困难,导师该不该出资帮助他?”11月29日,在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第二届创业导师论坛上,YBC执行总干事、全国导师委员会主席杨华东向导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来自云南的创业导师阮鸿献经验丰富,他表示,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不会借钱给创业者,“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要经受挫折,相信每一个导师在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挫折,创业青年也应该经历这些,我们不应该让他们感觉成功很简单。”同时,阮鸿献表示,自己会想其他办法帮助创业青年,比如给他们做抵押,“我会观察他们是不是在用心经营,如果非常用心地在做事业,我觉得赔一点儿也没关系”。

在阮鸿献看来,创业导师与创业青年之间是一种父子关系,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愿望,但家长又不该让孩子一直在自己羽翼的保护下成长。来自陕西的创业导师陈剑红认为,导师和创业者之间应该是朋友加伙伴的关系,因为教学相长,每个人都能在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

陈剑红在指导创业青年时,会利用自己的资源尽力给创业青年提供商机。她所指导的创业青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创业项目就是雕塑。陈剑红在和朋友聊天时得知西安某广场正在做雕塑项目的招标时,立即推荐了自己指导的创业者。“他有了准入资质,中不中标就看个人的本领了。虽然最后在投标中得了第二,没有中标,但参与大型项目的竞标,大大提升了创业者的自信心。”陈剑红也表示,导师不能替创业青年做主一切,路还是要青年人自己来走。

“我以前也参加过母亲水窖、希望工程等公益活动,那些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参加YBC不一样,这次我们是在辅导有潜力的强势群体,而不是在扶持弱势群体。”来自北京的创业青年导师丁宏伟非常认可陈剑红的观点,他认为,在辅导青年创业时,创业导师要和创业青年分清楚谁是主体。他认为,创业青年才是主体,他们才是承担责任的人,导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导师和创业者的交流中,也经常产生矛盾,丁宏伟就遇到过很多次。有一个创业者开了一家手工定制皮鞋的小店,开始营业非常顺利,创业者还能够坚持手工定制的模式,但一段时间之后,小店盈利下降,创业者发现隔壁专门卖鞋的鞋店生意不错,于是就考虑放弃定制,转为把鞋提前做好摆到店里出售。“我就帮他分析,卖鞋的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所以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而他的优势就是定制。”丁宏伟表示,导师要坚持己见,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命令创业者去做什么。

“导师不是要和创业者做生意伙伴,而是要做一个领路人,是师徒关系。”来自上海的创业导师李肖鸣说。2004年,李肖鸣拿到一个商品的总代理,曾经考虑过与YBC合作,找20个创业者来开店,李肖鸣既做他们的创业导师,又做供货商,但经过考虑,李肖鸣放弃了这个想法,“作为商人,一定要争取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但YBC要的是青年创业成功率的最大化。导师要做的就是在创业青年遇到困难时,帮他爬起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很多创业青年体会最深的也是导师的这种无私的帮扶,他们认为,导师甚至比资金更重要。来自山东的创业青年何霞在2006年4月陷入了创业的低谷,原来专做农民工劳务输出项目的她遭遇了政策变化。她正打算把全部员工裁掉时,导师文红提醒她,应该转变思路,要涉足大学生就业,从大学生身上找突破口。正是这次思路的转变,让何霞的公司活了下来,并逐步发展壮大。 作为YBC的创业导师,姜博仁除了指导青年创业外,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结集出版。他认为,创业导师是负责让创业者“头脑软件”升级的,而不是当创业者的保姆和父母,也许创业者能够利用导师的人脉资源获得成功,但绝对不能让创业者感觉创业成功很简单,该摔的跟头还要摔,创业导师要鼓励创业者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我所看到的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放弃”。

“快餐狂人”乔赢的别样创业人生

“我从1994年‘下海’到现在,就做了一件事——‘红高粱’。”乔赢向《中国经济周刊》畅言半生浮沉。

那是2009年1月11日,郑州街头寒风凛冽,这个已“知天命”的“儒商”依然意气风发,尽管属于他的“挑战麦当劳”、“国内外200余家媒体关注”的那段“历史”已渐行渐远。 “我们的第二家红高粱快餐店最近已在郑州市经三路繁华地带开张,另外四家门店正在筹备。”乔赢告诉记者,这是“红高粱”的二次创业。

“重整旧河山”

乔赢缺少的是资本。

1996年,乔赢在郑州创建“红高粱”快餐店初战告捷。其后,他放言“挑战麦当劳”,“2000年要在全世界开连锁店2万家,70%在国内,30%在国外”,并布阵北京王府井,在“麦当劳”旁边扎下营盘??

但是,急于扩张版图的乔赢很快便感受到了资本之困。为实现其“战略目标”,乔赢开始非法集资。2000年10月,83名利益受损的出资人联名上书公安机关,乔赢获罪入狱,“红高粱”基业轰然倒塌。

乔赢不缺少的是“故事”。

自当年因“挑战麦当劳”引得国内外200余家媒体爆炒始,这位“儒商”从来没有在媒体的视线里消失过。2003年4月,提前获释、仍拥有“红高粱”品牌的的乔赢决定再种“红高粱”,未果。

2004年年初,围绕乔赢的“东山再起”,坊间又传出了美国ADM集团亚洲公司联合河南双汇集团,计划一年内投资2000万元启动“红高粱”的故事。2005年3月,上述计划刚刚被当事人矢口否认,乔赢又推出了“红高粱”子品牌“乔士烩面”,但之后不久,郑州三家加盟店均因经营效果不好倒闭,“红高粱”公司还被加盟商诉诸法院。

当年6月,上述波澜未息,认定乔赢乃“虎将”、号称拥有亿元资产的河南三农产业生态有限公司又入主“红高粱”,最后竟黯然出局。2007年2月,乔赢又携手众诚科技和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高调宣布,“红高粱”进军网络快餐——“康酷食速”由此浮出水面,但仅

仅四个月后,“康酷食速”亦关门大吉。 “这条路不好走。”乔赢坦露心境,“从开始创业做‘红高粱’,我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有抗风险能力、必需有坚定的信心和承受磨难的能力。”

乔赢就这样行进在“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之间,而其故事里的角色也在不停地转换。2008年8月,北京鑫华投资有限公司和河南阿庆嫂集团又与之结盟,“红高粱”生机再次萌现。

“目前,已到资金有六七百万元。”乔赢称,投资方一期将投资3000万元力挺“红高粱”东山再起。据乔赢介绍,此番开业的红高粱“综合了快餐和茶餐厅两种特征”,“准备的品种有上百种,开业推出36种??既有各种米、面、汤和菜类,也有传统小吃如红薯泥等,还有新研发的南瓜沙、各类花茶、冰点等等”。

不过,对于“红高粱”目前的运营态势,乔赢则避实就虚,只称“还好”。

“我们正在按计划稳步有序地推进。”乔赢说,“红高粱”将为消费者“带去快乐的心情和健康的饮食”。

“中式快餐”梦想

乔赢愿意畅谈的,是他的中式快餐“复兴”。

“中餐快餐化是一个方向,但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式快餐知名品牌。而中式快餐又是最有可能诞生世界品牌的领域之一,这也是我及许多企业家始终专注于中式快餐业的最大理由。”乔赢说。

乔赢原为大学讲师,谈及当初“下海”的渊源,他坦言是其在讲企业案例“麦当劳”时,有同学问及中国的餐饮文化如此丰富,何以没有自己的快餐巨头——这便是“红高粱”萌芽的土壤。

“思考后发现,这里潜藏一个巨大的商机。”乔赢激情洋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快餐业必将繁荣。” 自此,乔赢与“红高粱”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之梦想而生——这位15岁参军入伍,19岁被选送至解放军坦克学院、南京大学学习,26岁出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的“红高粱”CEO,现在时常挂在嘴边的一话句话是“认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去做”。

“我从小就有股韧劲。六七岁时,喜欢音乐,家里没条件,通过一切途径还是搞到了一把二胡;十岁的时候,有个文工团到我们老家河南许昌演出,我一大早就去看他们排练,坚持了三天,直到师傅收我为徒。”乔赢说。

不过,为“红高粱”前景担忧者也不乏其人。

“快餐的内涵是方便,而中国的餐饮讲究色香味俱全,讲究烹调的艺术,做起来很难。”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一位人士坦言,“烩面更是‘跳不出碗,走不出店’,很难像‘麦当劳’一样方便。”

“中式快餐的短板,缘自两个难以破解的命门,一是产品难以标准化,二是缺乏王者一统天下,当前还处于诸侯纷争的阶段。”上述人士坦言,中式快餐发展尚面临诸多考验。

是炒作还是创业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视野里,乔赢身负“悲情”、“娱乐”乃至“商业骗子”等诸多色彩。

“他是一个典型的狂妄的理想主义者,所谓的中式快餐之梦,说白了,是一个带有新闻色彩的符号而已。”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所谓的高举民族大旗的民族情结,也仅仅是一种博取噱头的手段。”

“他是一个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无论成败都是不甘寂寞,因为极具炒作天赋,且善于制造‘卖点’,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成分。”一位多年关注乔赢的河南商界人士如此解读乔赢的“不甘落寞”,“乔赢和红高粱的意义在于其商业品牌价值。一些投资者的真实动机,不少是在利用其知名度进行炒作,而乔赢则从中延续了他的中式快餐梦想。” 对于外界的议论纷纷,乔赢则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磨难“恰恰是一笔财富”。

“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拥有了很多财富和幸福无需亢奋,遇到挫折也不用气馁。”乔赢说,“当然,有的时候遇到特别困难又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也会沮丧,甚至想放弃,也会觉得如果一直在大学当老师平平淡淡多好,但这种念头在我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

乔赢以为然的是“资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产业中的领头企业,背后都蕴藏着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本支持,缺少资本的支持,企业很难生存。”乔赢显然还没有忘记以往的教训,“这次取得风险投资的支持,我会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资金。”

事实上,乔赢的梦想也有现实的依托——纵观国内餐饮时局,“真功夫”、“大娘水饺”、“永和豆浆”等大批中式快餐企业正如过江之鲫,“挑战洋快餐”。而洋快餐也纷纷挥师中式快餐领域——2008年3月3日,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的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已在北京首都机场落户??

“未来还是个未知数,只能边探索边发展。”如今的乔赢,已少了当年“挑战麦当劳”的那份恣意汪洋。

浮尘半生,恍若烟云,外人眼中的“快餐狂人”乔赢,对于得与失一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和品味。

解读亿元俞敏洪

抢来的“小红筹”

2006年9月7日晚9点25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纽交所敲响了股市钟。一路高唱着“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俞敏洪老师,终于带领新东方成功上市,而且刚刚卡在9月8日“红筹”公司境外上市“时间窗口”收拢之前。据测算,上市后,44岁的俞敏洪资产

至少高达1.21亿美元,可谓“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不过,俞敏洪现在应该为自己这个“抢来的小红筹”感到暗暗后怕。9月8日,由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将正式实行,如果在新规定实施前无法实现境外上市,那么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2004年5月在多伦多发布的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全球战略计划,将大打折扣。

新东方上市刷新了中国教育业在美国上市的零纪录。这是一个既值得称道又曾经引发争议的话题。从1993年注册成立的一个小学校到融资过亿的上市公司,新东方这条“寻找希望”

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他最值得人称道的一点是,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一位“海归”基金经理提起俞敏洪很是感念。他在1998-1999年间曾是新东方一名学员,暑假里每天骑着车到新

东方位于北京北四环的总部念托福培训班。

网上创业 态度决定成败

“今天要想从网上赚出大钱来很难,但从网上赚钱一定会是明天的趋势。未来2-3年内网上开店、网上购物、网上销售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未来的新兴产业,我认为今天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经验的积累。创业之初不要为了钱而努力,要为自己的快乐、为自己的理想和经验的积累而努力。不仅仅要为自己已经赚到的钱而快乐,更要为自己的创造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而快乐而骄傲!” ——阿里巴巴CEO马云

对于网上创业,有两种人的观点是要不得的。第一种人,眼光始终是瞅着天的,满脑子只有丁磊、陈天桥,特别是在网络经济形势逐渐走好、电子商务就要“大热”的这样一种大的经济形势下,他们坐立不安,跃跃欲试,非要在中国再弄出几个马云丁磊来。第二种人,他们认为网上创业、网上开店只不过是无聊人的游戏,那是不务正业的事情,自己不屑淌这“浑水”,和它远远地划清界限,殊不知,远离时代的潮流到头来会是茕茕孑立的景象。 正如前文的引言所云,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一定会是明天的趋势,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也不可逆转的。但是,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期,电子商务赖以生长的环境、气候还未真正成熟,健全的网络经济秩序还未建立。国家对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都还没有出台,所以,一些互联网上的投机、诈骗分子便有了可乘之机,11月初淘宝网上的曾经惊动一时的网上诈骗案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一种经济浪潮的来临势必会催生一批批的财富英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创业者就可以利用网络一夜暴富。网上创业的创业者,更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拿网上开店来说,网上开店和在街边、市口开店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只不过是对传统商店的一种延伸,时间上从传统的开门、关门经营几个小时延伸到24小时开店经营,空间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把顾客群由传统的某个街区、某个市区等延伸到全世界。 所以,网上开店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不能好高骛远地一味追求发大财,否则,期望越高,可能失望也就越多,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创业的激情和信心,以致于到后来草草收场,空余恨。做生意不是每天都可以赚钱的,做生意会遇到很多痛苦的事情。不必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情影响你的心态。生

意不好的时候多看看别人,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成功的人一定有他们的特质:勤奋,坚持,有远见??得中评、差评的时候不必生气,一定是有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即使得了一个差评,心里肯定很难受,但这未必是坏事情。那个差评始终都在,也一直都在警示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努力,做得更好。像对待朋友一样,和你的买家聊天,做生意的过程会变得轻松和快乐的。

对于我们的创业者来说,网上开店是最适合不过的一种创业方式,无须太多的资金,无须专业的技术,这些都是它的优点。有兴趣和激情的朋友,可以试试看,给自己一种经历,给自己一种自我检测,只要经营得法,每个月赚个几百上千块,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做得好,后续的发展空间是没有限制的。

当然,网上创业还有很多别的途径,如本期策划里的“网络策划”一文,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网上创业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有一定网站制作经验和企业策划经验的创业者,可以从这里领悟到网上创业的真谛。还有更多的网上创业的途径,需要我们的创业者自己去发现、去开拓。

网上创业的成败,关键在于心态。对于网上创业这样的新事物,我们更多地是要去经历、去探索、去学习、去积累。完成了前期的积淀,往后走起来才能轻松。现在行动,以后你就是网络经济浪潮里走在前面的人!

养成创业的6个习惯:改变你的一生

秘密1 选定生活方式

马克记得50年前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和奶奶到了一片海滩。他迫不及待地扑进大海,奶奶则一点一点地向水中迈进。她撩起水,先撩向胳臂,又撩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奶奶在适应水温的变化。马克瞬间就做成的事情,奶奶却似乎用了整整一生。故事包含了许多内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保险系数。下水之前,你先要清楚自己会遇到什么,以便在事情来临时胸有成竹,而且有逃脱的方法。做出改变生活的积极决定之前,你需要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权衡选择的利弊。

秘密2 保证家庭第一

1984年,参议员保罗·桑切斯被诊断出患了淋巴癌。为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他放弃了名望甚高的工作。正像一位睿智的朋友所说,没有人希望临终前在办公室度过更多的时光。你可以挣得生活所需,解决财务上的问题--甚至富裕繁荣--但并不一定就要你去扮演工作狂:没有时间去玩玩游戏、修缮篱笆,或者停下脚步嗅一下玫瑰的芳香。

总之,无论是传统家庭还是现代家庭,家庭的意义都跳不开同样的意义:一家人相聚相守,让生命繁衍下去。

秘密3 养成创业习性

想获得成功,你就要养成创业的习性:多才多艺、灵活自如、善于推销自己、精于个人理财、排定事情的优先顺序,而且时刻准备着弃职而去。今天的员工需要有跳槽的心理准备。平均来说,跳槽常常是4到8年一次。

将你的创业念头付诸实施前,先经营一两项小产业,对你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练。它对你的起步、经营、经验积累都有很大帮助。我们把它看作你手中的王牌。你可能因为喜欢手中的王牌而辞掉工作,也可能为工作的转换做好各种准备。

秘密4 节省每一分钱天你都成二倍地往储蓄罐里丢硬币(第二天,两个;第三天,四个,八个;一直持续下去),到月底,你的储蓄罐将昂贵无比,因为,里面已经是500万美元--5亿分的硬币。随手节省几分的硬币,能给你带来多么巨大的财富。 如果我们充分运用积攒的每一分钱--我们照样可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心中广博的欲望。

秘密5 投资你的债务

有一则故事到处流传:当声名浪藉的威利被问到为什么要抢劫银行时,他回答道:因为这里有钱。威利可能是个恶棍,但不是个笨蛋。他选对了目标。不过如能够到银行里投资,而不是到这里抢劫,事情当然会好些。

负债相当于财务上的俄罗斯轮盘赌--枪膛里上满了子弹!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失业、医疗危机、离婚,甚至漏雨的屋顶,就会引发你的财务危机。所以,让债务降到最低是最明智的做法--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你可以为自己省下一大笔财富。

篇二:优秀创业青年——人物专访

梦想在心中点燃.创业在脚下实现

——优秀创业青年王守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千年前王昌龄远征边塞的誓言,这坚定、深沉的声音,也未被千年的岁月遗落为尘埃,仍在当下壮志凌云的梦想家心中回响。创业其实就是一场远征,要忍耐长途跋涉、山重水复。创业者置身于广阔的战场上,需面对着未知的对手和瞬息万变的环境,他们都是背水一战的忠诚勇士,拥有屡败屡战的坚韧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决。

让我们在创业长“征路”上,感受创业者的青春意志。

创业者档案

王守龙:志远养鸡场

儿时志 青年酬

养鸡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寻常农家都会饲养家禽,或许谈及梦想,都是独特而绚丽,但自然朴素的养鸡一事却是王守龙的梦想。小时候的梦是天真可爱的,或许只是出自于对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憧憬和诉求,但这可能也是最渴望和最幸福的事情。当王守龙用稚嫩的声音和父母提及这个可能贯穿一生的梦想时,他的父母并不能理解,这与他们的观念相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儿时的梦是最绚烂却也是最孱弱的,没有父母的支持,这个梦就只能停在发芽时期。

这个梦没能实现,王守龙也无心做其他事情,初中没读完就早早出去打工了,四处漂泊,干过许多行业,但这些事情都不是自己想做的。直到2014年,儿时的梦想再次浮现,这让他兴奋不已,决定开始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这正如马佳所说: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

2014年10月份,他不顾父母家人的发对,毅然决然地开始创业。王守龙带着这几年来攒下的几万块钱和对养鸡事业的热衷,买了几千个土鸡蛋,开始在板栗镇桂花村动工。

但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创业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通,几千个蛋只有几百个鸡蛋孵出小鸡,而且都是不正常的小鸡,根本就不可以卖。梦与现实的落差,让王守龙感受到彻骨的冰冷。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让王守龙撞了个灰头土

脸。

创业能考验出两种人,一种是敢梦却不敢执着梦的人,一种是敢梦而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人。王守龙就是后者,即使第一次的创业失败,他还是坚持到底!

王守龙重整旗鼓,开始第二次创业。他先向亲戚朋友借钱,能借的都借了,把房子也抵押掉,能变钱的东西都卖了,可谓背水一战。他吸取第一次的教训,没有贸然开始,先谋而后动。到底样什么鸡能符合市场?他发现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产生了不断变化,特别是吃的方面,人们都追求高质量无公害和土味、野味。他发现湖南的泰和乌鸡和泰和乌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很受当地人的欢迎。找到目标之后,由于前车之鉴,他没有马上就买回来养,光是去实地考察,就去了两次,第一次去观察是否适合养殖,第二次就去湖南学习养鸡技术。来回两次之后,2015年4月,王守龙才开始引进来养殖。在基地条件和养殖技术准备充分之后,再加上王守龙的悉心对待,这一次养殖泰和乌鸡,终于取得了成功,也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壮阔蓝图 无限未来

泰和乌鸡养殖的顺利,让王守龙开始勾画更大的事业版图。他计划在2016将养殖场建立一个泰和乌鸡、果林、林地以及其他家禽多样化综合发展模式的生态养殖场,王守龙

放弃原来的养殖场,搬到更适合发展的中坝。现在新的养殖场正在修建,在2016年1月底完工。

新的基地未来也不只是养鸡。王守龙计划将全身是宝的鸵鸟引进来,围绕鸵鸟肉、鸵鸟皮、鸵鸟蛋等开展养殖开发。一只150斤的鸵鸟,其皮可制7双皮鞋,最高价值可达7000美元,而一岁的鸵鸟就可达到100斤以上。

养殖鸵鸟还只是他未来蓝图中的一小部分,王守龙计划在2016一年内,将养鸡场办成养鸡企业,并且组建与参加养鸡专业合作社,综合养鸡户的力量,建立品牌,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以自己的力量带动周边的青年创业就业。在2019年之前,建立起多样化综合发展模式,企业将承包荒山、林地、池塘,利用泰和乌鸡粪便发展果园,经济林木与鱼类养殖。另外企业将进行泰和乌鸡产品深度加工,如速冻泰和乌鸡,泰和乌鸡餐馆等,增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成为立体的生态的多样化的综合养殖企业。

理想越高,路途越远,对于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王守龙轻描淡写却毋庸置疑地说道:“不怕!这是我的梦想,我要竭尽全力坚持下去。”我一直很笃定相信,未曾万念俱灰过,不算遭遇过磨难,认真的经历生活的每件事,即使挫折与失败,都是属于生命中的风景线。不怕千万人的阻挡,怕的是自己投降,用坚韧的态度,笑对创业艰辛,谱写辉煌人生。

篇三:优秀青年创业家事迹材料

优秀青年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城固县大巴山食品厂 黄文学

从一个怀揣梦想靠月收入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崭露头角拥有40多名工人的企业带头人;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毛头小子,到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业界精英,平凡的黄文学用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黄文学,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砺出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文学的创业故事和他贫穷、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黄文学1983年学习毕业后,担任莫爷

庙公社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顶风雨冒严寒,爬山涉水,走村串乡,把文化娱乐送到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向滑坡,黄文学前往上海无线电二厂打工,他总想自己干出一番个人的事业,2008年返乡,2009年看准了食品加工项目,用打工挣的钱,又向亲友借款、贷款创办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有真本

青年创业故事

事,就应该闯一闯。2008年,黄文学满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摆在黄文学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房选址没有着落、头期资金还没有落实、技术员工没有到位……在众多的困难面前,黄文学没有胆怯,回乡后的黄文学,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筹。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寻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购买了部分生产设备、设施,他看准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销售工作。他带领着自己的技术骨干们,加班加点的研发样品,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发完成了好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份将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令人惊喜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文学的创业之路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

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县政府

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刺激创业和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文学感受到地方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黄文学带领着大巴山食品厂的全体职工努力奋进,拉开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质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黄文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队伍中普及了操作技术,这样,一个高素质、高产量、高环保的食品生产厂家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饮水思源勇担当

在黄文学看来,做企业也要饮水思源,财富取之于社会,就要用之于社会,几年来,黄文学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实现农民工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董家营镇的老百姓仅靠种地很难维持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儿童,因此,平时在村子里很难看到青壮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拥有着艰难的童年记忆的黄文学建厂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一起致富。黄文学知道,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决全部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极力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们就业,并为无技术、无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村民就业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文学的努力下,2010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的运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收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建队伍

黄文学自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收的员工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黄文学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黄文学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黄文学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抓业务,身先士卒求发展。工厂的销售市场发展是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黄文学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分区分片逐个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身先士卒,各个商场进行攻坚,为工厂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业务高手。

三、抓队伍,提升素质共发展。创业中的黄文学认识到,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并在工厂内部设立了读书角,鼓励员工工作之余不忘学习,另外,他还经常派员工走出去学习,回来后与其他员工共同交流,在不断的培训交流和学习中,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黄文学的不断努力下,2011年,大巴山食品厂年销售额达到了320万元,并定下了2012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黄文学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春创业”的旗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标签:青年 创业故事 青年创业成功故事 脑瘫青年成功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