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二周记 > 正文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 裔锦声:穿行华尔街的中国女人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为美国银行和中国大型跨国企业提供全球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咨询,为中美合作发掘和提升优秀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尽己所能。   中国,美国,多年的风雨历练,裔锦声早已是一位成功女人,如同她的名字“锦声”一样,步入了“锦绣人生”。而此刻,她并未停歇脚步,坐享安逸,而是为做强祖国的文化产业倾其心力。
  失之交臂北大,得来全不费工夫
  裔锦声走到今天,她的生命旅程中充满了传奇。
  出生在锦城成都的裔锦声,1岁时便经历了丧母之痛,由舅舅抚养长大。1977年,裔锦声参加高考,成绩远远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但等来的却是名落孙山。原因是政审没有通过,她的舅舅曾任过国民党成都市参议员,还戴着“历史反革命”的帽子。
  第二年,裔锦声再次走进了高考考场。这次她没敢奢想,只填报了边远省份的吉林大学。她的英语口语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幸运地被吉大英语系“破格录取”了。
  从巴山蜀水来到东北大地,第一次跨入大学校园的裔锦声感到格外兴奋。她以百倍的努力投入英语学习,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她竟考出了98分的高分。老师建议她跳级学习,于是,裔锦声成了恢复高考后全校第一个跳级大学生。
  本科毕业后,裔锦声顺利考取了南开大学英语系硕士研究生,成了英国文学专家李宜燮教授的学生。3年苦读即将毕业那年,恰逢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李赋宁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学,看到了裔锦声撰写的毕业论文《“美国梦”的产生与幻灭》,李教授赞不绝口说:“论文思想敏锐,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实属不易!”随后他约裔锦声面谈,并向南开大学求贤:“请把这个学生给我们北大吧。”于是,裔锦声的毕业论文答辩尚未完成,工作去向就已确定了。
  对于一直向往北大的裔锦声来说,当年曾为与北大失之交臂而心存遗憾,而今去北大执教却得来全不费工夫,她不由得激动万分。
  1984年末,裔锦声踏入了北大。第二天她就跑到系里要任务,并帮其他老师批阅试卷。新学期一开学,她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公共英语教学之中,自己修订教材,组织英语角活动。仅几个月时间,裔锦声办的英语角便聚集了数百学子,人气很旺。
  偶然巧遇,铺就留学之路
  有人说裔锦声进北大是靠运气,而留学美国是靠巧合。单从起因上讲,不错。
  裔锦声还清晰记得,1985年5月16日,那个薄雾的清晨,她像往常一样晨跑锻炼。忽遇一位老外迎面跑来,裔锦声用英语向他打招呼:“Hi,how do you d0(你好)。”那老外不由得停下脚步,与她攀谈了起来。
  原来,这位老外正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前任院长、著名数学家、诺贝尔奖的多次提名者Guidoweiss教授。那段日子,他正在北大讲学。
  “Great English(这么好的英语),”教授对裔锦声赞叹道,
  “你是我在中国见到的英文讲得最流利的学生,你应该到美国去学习,我来帮助你去美国读书。”
  与裔锦声分别后,Guidoweiss教授马上回到北大芍园宿舍,给他的学生、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时任院长Dean Wilson拨打国际长途。Guidoweiss教授一再强调:“裔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学生,我们无论如何要帮助她去美国读书!”尽管当时的招生工作已告结束,Dean Wilson院长仍设法为裔锦声争取了录取名额和奖学金。
  两周之后,Guidoweiss教授将一封国际快件交到了裔锦声手上,这正是华盛顿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额奖学金和美国移民局颁发的申请美国签证表。
  一次偶然的巧遇,竟铺就了裔锦声的留美之路。更为戏剧性的是,校方为裔锦声申请的奖学金来自中文系,让裔锦声从中国大学的英语课堂迈进了美国大学的中文课堂。尽管她对去美国学习中文感觉有点异样,但这毕竟是她的留学专业。
  入学后,裔锦声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学,特别是中世纪古典文学。她后来的博士论文《红楼梦一爱的寓言》,即用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细细解读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只身闯入华尔街
  1992年,裔锦声完成了在华盛顿大学的学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按原先设想,她准备返回母校北大教书。然而,先期毕业的丈夫已在纽约找了一份工作,女儿又小,裔锦声只好打消了回国的念头,留在了美国。
  可拿到了文学博士的裔锦声,一毕业,就失业了。当时美国经济正陷入冰点,华盛顿大学的教职僧多粥少,更何况她渴望去纽约,与聚少离多的丈夫团聚。
  那时,她每天上街买回一堆报纸,翻看各色招聘广告。一天,《纽约时报》征人栏的舒利文公司招聘广告紧紧吸引了裔锦声的目光:商学院毕业;至少3年的金融专业或银行工作经验;开辟香港、亚洲业务;薪水从优。舒利文当时在美国拥有14个分公司,业务范围广泛,在全美金融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中排名第三。
  裔锦声一眼认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工作,尽管舒利文的要求她还多不具备,唯有中英文是她的优势。裔锦声决定去闯一闯。一天,裔锦声直接将电话打到公司总裁的办公室。
  十分幸运,舒利文公司总裁DonaldlE巧在办公室,而且心情不错,让秘书将电话接了进来。裔锦声直截了当地向总裁陈述:“我没有商学院学位,但我是文学博士,文学是人学,我善解人意,知道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作为一个女性,美国的少数族裔,经受了很多艰难困苦,但我从不退缩,更没有倒下,而是在困难中更坚强地成长。我虽没有银行工作经验,但我有中英双语优势,如果公司能给我一个工作机会,这对双方都有益处,我将成为公司的财富。请您给我一次机会吧!”
  总裁听了她的陈述只说了一句话:“I will call you(我会给你电话)”。这话让裔锦声觉得,工作有门了。
  接下来经过7轮面试的严格筛选,裔锦声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了舒利文那次招聘中唯一被雇用的人。Donaid总裁告诉她:“我们之所以选用你,因为你是一个不会向生活和命运妥协的人。”
  入职后不久,凭着勤奋努力,裔锦声接下了第一单生意,为瑞士银行成功物色了一个中国办事处的管理人才。随后,瑞士银行又将一个800万美元的项目交给了她,为她的业务打开了局面。裔锦声不相信赢不了美国人。此后她为公司拉进了4家跨国银行业务,并取得了数百万美元净利润,公司特为她摆下了庆功宴。那夜,裔锦声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庆功宴后,一定要去唐人街看中国电影《英雄儿女》。她自豪自己是个中国人。
  裔锦声在舒利文仅5年,便以其骄人业绩从普通职员升任这家全美知名人力资源公司的副总裁,也成为公司创立以来第一位外籍的女性高级主管,这让那些美国白人不得不对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亚裔女人刮目相看。此后裔锦声 的身价倍增,每小时收费达数百美元,跨国银行争当她的客户。不少老牌公司也向她抛来橄榄枝,以高薪诚聘她加盟。这位来自中国成都的“川妹子”,由此变身为华尔街知名“女猎头”,华尔街传奇的一部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9月11日,她在世贸中心大楼的办公地在恐怖袭击中灰飞烟灭。她活下来是万幸的了。
  裔锦声再也难以回到让她悲痛万分的情境中工作,她辞了职,暂时停歇下来整理人生。她把自己在华尔街的经历、体验付诸笔端,挥洒写就了《华尔街职场》、《职场政治:华尔街人力资源案例》、《走进华尔街:金融英语》3部鲜活的华尔街作品,总计200多万字。她渴望这些作品能让祖国同胞了解华尔街,了解华尔街的运作规律、职场规范和文化。
  帮助发展祖国文化产业
  2002年春,裔锦声自立门户,创办了美国重心集团。为美国银行和中国大型跨国企业提供全球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咨询。此后,裔锦声经常往来于中美之间,发掘和提升优秀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尽己所能。
  裔锦声多次采访了中国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用英语讲述海尔的故事,将中国的优秀企业向世界推展。纽约市长彭博读了她的英文纪实作品《海尔之路》后,对裔锦声说:“你给了海尔一本蓝色护照。”随后,裔锦声又陆续采访了50位中国企业的CEO,把中国企业家的生动故事告诉美国人,为中国企业家走向海外做了铺垫,也拉近了中美企业文化的距离。
  有人间裔锦声,何不在美国享享清福,干吗还要这样奔波忙碌?裔锦声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才更体会祖国的含义,更热爱自己的祖国。”“可以让一个中国人离开他的祖国,但不可能让他的心离开祖国。”因为“一日中国人,终身中国人”。
  裔锦声在北京、上海、成都开办金融人才培训班,把国外人才培训方法带回国内,面向白领和高管人才讲解如何应对职场,如何与外国洋行对话等。2005年初,裔锦声两次携美国投融资机构专家赴四川成都、绵阳等地考察,为家乡经济建设牵线搭桥。近几年,裔锦声每年都参加统战部、欧美同学会等在北京主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论坛活动,为祖国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当笔者问及她今后的打算时,裔锦声毫不迟疑地说:“全力投入祖国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她认为,从国家发展看,文化产业前景广阔,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个人因素讲,她是学文学的,现在又回到做文化产业上来,也是叶落归根,回归本源嘛!
  裔锦声说:“今天做文化产业大不同于以往了。中国现在并不缺原创文化产品,缺的是人才和运作方式。我们会带进来一批投资文化产业的海外高端人才,他们有着把文化当商业运作的丰富经验,既能赚钱,又能输出自己的文化理念,何乐而不为?中国尚缺乏的就是这样的理念,这样的人才”
  裔锦声看好中国电影、动漫产业,正在着手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团队,争取做大做强。她已在成都投资了动漫人才孵化企业,还准备再投资几个企业项目,搞出些规模效应,让功能相近的企业在一个区域里毗邻而居,梯度分布,聚集发展。
  裔锦声正在为她的文化梦想而奔波、操持着,我们祝愿她梦想成真!

标签:华尔街 穿行 中国女人 裔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