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出国考试 > 正文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深圳已经基本形成支柱行业地位突出、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本文基于客观数据分析了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深港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改善社会环境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深圳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1-0060-04
  [基金项目] 本文是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深圳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编号:115A028)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彦军(1969―),河南安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服务管理、高职教育。
  
  一、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快,经济规模总量大。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从2005年的1411.2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011.13亿元,不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年均增长速度为30.1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61.39%、28.5%提高到68.94%、36.72%。生产性服务业对深圳国民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经济贡献大,行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深圳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22.57%提高到了70.59%,从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41个百分点提高到7.55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拉动深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产业结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型生产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3、3.17个百分点。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现代生产服务部门的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12.13、0.85、0.22个百分点。
  3.企业数量较多,就业贡献率高。根据深圳市两次经济普查数据,2008年末,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数分别为55490个、71590个,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了69.07%、75.33%,占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数的23.95%、21.93%。快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2005 ~2009年,深圳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从144.61万人提高到197.24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从59.99%提高到61.95%,年均增长率为10%。其中,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速均高于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速。
  4.劳动生产率高,增速快。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97585元/人,提高到2009年的152660元/人,2005、2007、2009年分别比同期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出2.34、11.29、9.27个百分点。相对于第三产业而言,2005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第三产业的1.03倍,2009年提高到1.11倍,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功能在逐年增强。
  5.吸引投资能力加强,投资增幅大。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从2000年的63.5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322.77亿元,占全市基本建设投资额比重从22.85%提高到38.99%,年均增长率达22.54%,比同期全市基本建设投资额年均增长率14.62%高出近8个百分点。2009年,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27.09%、34.99%,而同期广东省和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均投资额比重分别为17.97%、27.95%和16.16%、29.88%。可见,深圳生产性服务业投资额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较高。
  6.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深港合作取得重要进展。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持续上升。2009年,深圳协议利用外资35.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6亿美元,到2010年上半年,深圳外资银行总资产1637亿元,贷款804亿元,存款821亿元,实现利润8.58亿元,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稳居国内城市前三甲。在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中,入驻深圳的已超过100家。深港两地在会展、文化、会计、建筑等专业服务领域展开了程度不同的合作。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已经成为深圳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向。
  
  二、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从国际经验看,驱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现代服务业。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城市,在经济转型和驱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上,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的生产。与这些国际城市相比,无论是在产出总量、所占比重、就业贡献,还是在内部结构、行业成熟度等方面,深圳的生产性服务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就国内城市比较来看,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也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次为52.48%、41.42%、39%,占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依次为69.49%、69.78%、64.09%,除广州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低于深圳市的比重近5个百分点外,其他数据均比深圳高。并且这三个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比例较为均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占比均高于深圳。
  2.内部结构不平衡。深圳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三个行业的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从各行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看,金融业属于高赢利、高收入的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行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也都较高。相对而言,深圳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咨询等智力密集型行业,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产值比重仍然很低,就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深圳各市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8.9%、4.1%、6.9%、2.98%、3.87%、2.72%。可见,深圳的科研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在全国还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另外,深圳的商务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还太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人均产出水平较低,企业个体规模偏小,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在降低。
  3.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化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如银行、保险、科研、通信等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微观主体主要由国有服务企业充当,政府的过度干预较为突出。在监管、纠正众多市场主体不规范行为方面,存在着未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政府无法监管等问题。较低的市场化程度不仅会抑制服务的有效供给,限制消费者的选择,而且使生产性服务产品的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抑制和削弱了制造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动力,影响了整个服务业的产业化发育程度,从而制约了服务业的经济增长。
  
  三、加快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力量和突破口。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深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1.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重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彼此依赖,二者的互动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重发展,注重提高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度,是深圳在处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时应保持的基本原则。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不但要使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相对较高的比例,居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而且要使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型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占有较高的比重,要以高新技术改造、武装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深圳必须保持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持续平稳发展,保持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是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圳“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地位”所决定的,是确保深圳的国际竞争力所必需的,同时也是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所需要的。
  2.基于制度创新,推进深圳与香港之间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深度发展
  深圳是香港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内地市场的基地和纽带,规模大、国际化水平高、积累了丰富市场经济运作经验的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经验、技术和人才支持,两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深度合作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深圳要把握机遇,与香港共同成立“深港服务业制度协调”机构,按照CEPA的要求清理、修订和完善制约香港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与CEPA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政策并争取能够先行先试,解决“小门未开”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协会,完善各行业协会的职能,使之成为具有行业公信力的行业自律监管机构,搭建对话和沟通的平台。
  对于深港两地部分服务行业中出现的竞争态势,首先是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市场的选择,支持两地企业之间的公平、有序的竞争;其次是要认识到深港间的服务业还主要是在现有的市场空间内形成的竞争关系,深港两地政府要本着共同辐射内地市场和共同开发国际市场的大目标,鼓励“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3.立足珠三角,辐射泛珠三角,寻找深圳生产性服务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服务范围和服务者与被服务者语言、文化、制度等的衔接程度是成正比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服务中心都有特定的服务范围和区域。深圳要成为珠三角服务和创新中心的核心。因此,深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应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其整体优势来拓展服务功能的空间,增强和发挥城市服务功能。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要向泛珠三角区域辐射,领先的知名企业要向全国市场辐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要向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市场辐射。伴随着深圳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深圳生产性服务企业也必将积极跟进,扩大其辐射范围,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
   4.大力改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深圳应针对制约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与环境因素积极采取措施,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进一步加强社会各界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要进一步完善以市场运作和政府建设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圳模式”,加快征信、信用信息公开化、信用中介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加快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和壮大信用中介机构,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香港专业服务人才聚深创业发展,创造条件使深圳成为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拓展内地市场的最大基地;通过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平台,以产业发展竞争力集聚人才;利用深圳大学城、各高校开设生产性服务业高级培训课程和新增相关专业,构建面向人人、服务终身的职业教育制度,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加快行业协会制度创新,进行行业协会地方立法,使之真正成为本行业的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要研究出台产业联盟的地方立法或行政性管理规章,解决产业联盟的法律身份和监管问题;要把产业联盟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有效社会治理的政策实施平台给予适当资助,实现由原来的面对单个企业、项目进行的点对点支持到通过联盟实现对整个产业链条支持的转变。要按照国家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根据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需要,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投入。
  5.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实施重点保证和全面提升相结合的行业发展政策。一如既往地把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作为重点保证的产业,对其持续稳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强力支持,强化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推动三大产业做优做强。同时,要全面提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要促进房地产业加快向作为满足商务办公和生产厂房等生产性需求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转变。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监管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形成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因类制宜逐步放宽垄断性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及措施,促进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三是进一步健全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设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对影响大、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共性技术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贴息或补助;对应于高新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发展的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等阶段,以财政资金为“种子”,吸纳社会资金设立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风险投资基金,将高新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推向市场。四是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水平。要继续深化实施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妥善处理服务外包、专利购买、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物流、人力资源服务等服务中间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五是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向产业园区和重点功能区集聚。要以已有的制造业集聚区为依托,实施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集聚区战略,促进传统制造业集群的改造升级,形成产业共同提升机制,要实施有利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进驻的产业导向政策,改善产业配套环境,打造若干个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中心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积极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推进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1]胡佩霞.深圳外资银行规模居全国三甲[N].深圳商报,2010年8月10日.
  [2]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杨亚琴,王丹.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
  [4]郭怀英.商务服务业的产业特性与驱动机制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7).
  [5]乐正.深圳经济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高粮,周浩,顾乃华,余壮雄.产业转型与产业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
  [7]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1).
  [8]刘旭,郝洁.加强粤港服务业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9]任旺兵.我国制造业发展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10]王昌林.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J].中国经贸导刊,2006(14).
   On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Song Yanjun
  (Shenzhen Polytechnical College , Guangdong Shenzhen 518055)
  Abstract: The modern system of Shenzh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 and now its pillar industries has prominent positions, new industries has rapid developmen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keeps optimize, economic efficiency keeps grow. Based on objective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henzhen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its development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enhanc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henzhen and Hong Kong, expanding development space, improv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ntensifying policy support.
  Keywords: Shenzhen Producer Service Current Development Suggestion
  
   (收稿日期: 2011-04 责任编辑: 廖令鹏)

标签:深圳 对策 现状及 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