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的深刻含义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但照本宣科势必使教学乏味,令学生望而却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是每个化学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诗词”这种教学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借助诗词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教师绝不仅限于做一个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应想方设法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此我十分注重新课的导入,引用诗词可以增强导入新课的艺术性。如在教学“碳的性质”时,板书课题后我便吟诵“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学生一听化学课上老师在读语文课中的诗词,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接着我便强调“十指黑”,学生就联想到碳的物理性质为“黑色固体”。接着引入问题“诗人当时是用什么书写工具写下这首诗的?为何能保存长久而不褪色?”学生回答“用毛笔蘸墨书写”,从而引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又如在讲环境保护这一节时可先引用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小桥流水人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自然美景!然而,如今的地球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可谓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大漠风尘日色昏”, 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于是将本节的知识点逐个展开,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与日俱增,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一下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 借助诗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国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引导学生领会其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利用诗词中深厚的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造力,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如宋代林和靖在《山园小梅》中描写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花儿为什么这样香?因为有些花的花瓣中有一种油细胞,能分泌易挥发的酯类物质―芳香油,而像杜甫的《树间》中所写“?寂双柑树,婆娑一树香”的水果香,也主要由于水果中含微量的酯类、羧基化合物或醇类。这些具有香味的低级酯正是水果的成分之一,多吃水果能平衡身体所需要的多种元素,提供充足的能量。学生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同时,也从这些或清雅,或朴素的诗句中,体会到作者对蓬勃的生命力的赞美,感受到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再如学习PH和酸碱指示剂的知识时,可引用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意识到鲜花色彩斑斓是由于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的花,细胞液中酸碱度不同,加之不同种类、不同浓度、不同比例的各种色素互相配合,颜色就千变万化,火红的枫叶,就是所含的花青素遇酸变红的缘故。这些诗句的引用,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美的涟漪,也会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化学美的感受,将学生带入开阔明朗、乐观向上、勤奋好学的意境。
  三、 借助诗词培养人格,陶冶情操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写下来的,有描写、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有借景抒情表达忧国忧民爱国之情的。这些诗词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品德修养,陶冶情操十分有用。如在教学“石灰石的应用”时,先和同学们一起背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精辟的阐述了烧制石灰的整个过程,不仅要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同时要和大家一起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情操。
  四、 借助诗词总结课程,强化新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难免要求学生去记忆各式各样的名称、符号、规律,如果仅仅是死记硬背,则效果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从而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倘若能够将化学诗词这种形式带入课堂,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编成诗词或顺口溜形式,让学生读起来朗郎上口,则一定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在概括物质分类时,可以以下诗词收尾:《水调歌头•物质体系》万物何以识?类聚群分之。界门纲目科属,种差有等级。首分纯净混合,细别化合单质,无机与有机,氧化酸碱盐,烃衍高分子。再如:学习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将教学要点总结成:二氧化锰氯酸钾,一三混匀口略下。先查气密后装药,固定之后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高锰酸钾加热时,关口还应塞棉花。气泡均匀才收集,先撤后熄莫偏差。利用化学诗词,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也可以像文学作品一样,时时处处让人感觉到语言表达的美,从而使学生情不自禁的喜爱化学,激发他们的 求知欲。
  总之,化学教学中引入诗词,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化熏陶,不仅可以帮助传授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使学生素质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
  (卢涛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中学 214500)

标签:无声 润物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