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三周记 > 正文

浅谈企业员工福利问题与对策【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确定了语文学习的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那么在这五大领域中,阅读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它又必然同其他几个领域相关联,甚至起着支撑作用。因此,如何在新一轮小学课改实践中树立新理念,切实解决以往阅读教学用时多,收效微的现状,就显得十分紧迫而重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课改实施的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保证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但是,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根本没有课改气息,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了解后,发现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层次,在教学中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阅读兴趣的淡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大部分课堂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两根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现有的资源没有利用,也没有资源生成意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无法整合,直接影响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个别学校,
  3.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的过去的教学方法。很多课堂一半以上时间让学生无目标的自己看书,然后通篇串讲,每篇课文一定要分段,归纳段意,这种课太浪费时间。另一种情况则是满堂灌,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一潭死水,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学生,或者说没有全体学生。
  4.朗读教学质量低。一是朗读的量不到位,讲的太多,读的太少;二是朗读的质不到位,读前缺乏明确要求,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朗读水平较低。
  目前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要求,但在这些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还存在众多的问题与争论,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力争通过我们的教学加以改革。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法,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比较混乱
  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了定论,使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对人文性的张扬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课堂教学新形态。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特体验开始得到尊重,教师主宰课堂、机械封闭的教学方式逐渐消失。然而,在一些主导潮流对此大加赞赏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和谐音符。尤其是广大基层小学语文教师,过去大家习惯了的、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习惯了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频频受到挑战。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教师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在课程改革已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需要我们冷静地审视和反思,找出其存在的弊病,及时纠正,引以为戒,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育能够在探索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
  2.教师没有掌握易操作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
  好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能宏观地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程序。好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好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落实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长期统治中,阅读教学出现了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片面的文字训练课,以训练代替一切。另一种是,把阅读教学课上成分析课。教师繁琐的讲解,生硬地给学生灌输句意、段意和思想感情等,使本来富于诗意、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教者辛辛苦苦地讲解,听者却昏昏沉沉地欲睡。其结果往往是“低分低能。”
  3.语文学习的社会要求,使得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始终处于次要的地位
  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主要由社会对语文学习的要求所决定,诸如教书育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人类的语言文字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等,也就是说教师要把对社会的责任感放在首要的地位;其次才是对儿童的责任感。由于语文教师还要面临所教班级统考或升学的压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晋级、职称评定、升迁等,过于考虑儿童的要求、兴趣,有点不切实际。
  
  三、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如何真正贯彻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改革对改变阅读教学现状至关重要,对此我认为应该找准切入点,根据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和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采取如下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
  
  2.利用提问,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主要又是靠提问来体现的。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可以解释为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达到认识与外界一致即平衡的过程。而要引起儿童对外界的注意就要进行提问,引起儿童新旧知识的冲撞,所以说,“提问”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让儿童学习的手段了。
  
  3.强化朗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的朗读并不是所谓的毫无目的的要求的大声嚷嚷,而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实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提高朗读质量,我认为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加强朗读指导,明确朗读细则,搞好朗读评价,努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

标签:浅谈 对策 语文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