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周记 > 正文

以人文的情怀叙写动态的乡村 互叙情怀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久居都市的人很怀念乡村生活,于是会很自然地去主动寻找一些关于乡村的读物。依我说,这些读物中,小说尤其是关于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最能唤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情怀。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市委党校的一个教授很认真地向我介绍了一个人,并把其人的作品手稿给我看。这样很有幸,我便在第一时间成了杨胜昌长篇小说《弯弯的射阳河》的第一读者。
  《弯弯的射阳河》是以苏北里下河平原作为故事发生地,以射阳河畔杨家庄孙杨二家家族恩怨情仇矛盾为故事主线,从一个点集中体现了苏北里下河农村六十年的历史风云和人世沧桑,为读者绘就了一幅浓郁的乡村生活画卷。
  《弯弯的射阳河》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洋洋洒洒,四卷成书,共80万字。只是但让你很难想像的是这部大部头小说竟出自一个初涉写作而且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之手。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言――人的晚年生活各有不同,有的人拖着虚弱的身子为自己、为儿女奔波挣钱,有的人日夜迷恋在麻将、牌场上忙碌伤身,有的人陶醉在电视广播报刊寻求健身秘方保命,有的人关在家里吃喝享受吃出了病,有的人搅在家庭邻里矛盾中纠缠搅断亲情。我却沉浸在小说的旋涡中拼搏,用夕阳的余辉写成一部80万字的作品,它是一部集社会史、乡村史、人之命运沉浮史为一体的农村编年体,也是一个古稀老人的处女作,愿它能为社会创造点滴精神财富,给历史留下一段农村原形。
  初次阅读《弯弯的射阳河》,我并不认识作者,但从贯穿全篇的核心人物杨春晓身上、从他与命运抗争不息的一个又一个动人心魄的情节里,我依稀看到了作者的原形、解读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当然,所有解读都是主观的,《弯弯的射阳河》说到底,其实就是写出了一方土地上人们“这一个”有别于“那一个”的生存状态。写里下河农村人的生存状态,而且跨度60年,这其中深广的内涵完全包含了物质的生存,精神的生存,自然的生存和文化的生存。可以说,全书没有中心大事件,也没有揪人的悬念,但却能像胶一样粘住人,究其原因,我想,表面看来,是它那逼真的,灵活的,奇异的生活化描写达到了笔酣墨饱的境界,还有一个个洋溢着泥土味、充满原生态的朴素又近乎撩人的情节在引人入胜,但从深层看,是它得力于对中国农民精神性的深刻发掘和形像动态的叙述。《弯弯的射阳河》承继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饱蕴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正视现实人生的勇气。它不回避什么,包括不回避农民的狭隘与愚昧,它的审美根基是,写出生存的真实,甚至严峻的真实,才能起到催人奋进的作用。它尤重心灵的写实。从故事架构看,作品从斗地主分田地一直写到改革开放,所有的情节都围绕孙杨两家家族的矛盾展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绝不为了情节而情节,而是善于在情节中调动人物,让一个个笔下的农民形像鲜活起来。杨春晓算一个。他从小饥寒交迫、命运多舛,上了大学又返乡感恩,面对落后势力的讥讽和奚落,他忍辱负重,以情感人,最后终使孙杨二家族铸剑为犁,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杨大明算一个。他聪明能干,却因为来了“文革”,被斗成哑巴,不得不俯首求安,在一次次揪批中置之死地而后生,成为名扬一方的企业家,其情其景,催人泪下。而作为孙氏家族的代表孙建民,作者在书中也不惜笔墨,构思巧妙构思了他的成长轨迹:读书成绩不好,上小学就因常背不上书而跪破膝盖,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阴差阳错地当了杨庄一个地方30年的家,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孙家土地爷管理下,杨庄的昨天会演绎出多少让人啼笑皆非又令人慨叹不已的故事。如此种种,《弯弯的射阳河》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为之喝彩的乡村“高人”――机智过人、幽默风趣的二董事、正直豪爽、鲁莽好斗的伟大王、马屁精孙成雨、爱占便宜的泼妇万扒钩子、好逸恶劳的孙大少以及杨庄人心中的谋士队委会里的小诸葛等等这些人物在作者精心安排下,相继粉墨登场,一波一波,芸芸众生,构成了乡间往事的群体图谱。
  说实在的,就其一部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而言,《弯弯的射阳河》还不能称其为经典,但从写农村题材这个角度,尤其是写我们里下河一带的本土生活看,其鲜活的语言,既典型反映了时代特征,形象幽默,又常有乡间俚语新词妙句迭起。通篇随处可见这样的句子:“猫找老鼠难找,老鼠找老鼠容易,你这男子汉怎好和妇女沟通,我看请万扒钩子当副会长专做妇女工作,对那些思想保守妇女,她就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准行。”这样的语言,没有切肤体验和观察是写不出的。长期以来,不少自以为是乡土小说的作家,其实都没有过了乡土语言关,因为语言的滞后,他们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乡土生活中许多有生命力,启示力的东西,而这些又恰恰是我们城市化过程中精神上不可或缺的财富。
  乡土文学太需要原生态了,《弯弯的射阳河》正是一部充满原生态的作品。苏北经济欠发达,但并不必然意味着文化的欠发达,这是我们所以要赶超先进地区文化的底气所在。就《弯弯的射阳河》焕发的原生态诗意而言,可以滋润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地方太多了,或许我们一时还无法认识,但我深信,无论社会变迁到什么地步,人类永远有解不开的乡土情结,因为长时间城市审美的疲劳,我们需要乡土情感的慰藉。

标签:叙写 乡村 情怀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