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反思阅读新授课中的无效环节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教学必须有效,实施“有效教学”已悄然成了我们老师关注的热门话题。曾经仅仅追求把课上“好”,很少去思考自认为上得很“完美”的一堂课到底有没有实际效果。现在也会时不时的问自己,我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还是深入深出?这个教学方法是不是最优的?在众多课型中,阅读新授课是课堂环节比较多的课型,导入、阅读、讨论等等。现在来看,此课型的模式虽已比较成熟,但是在相对固定的模式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设计效果怎么样呢?是流于形式还是真正有效?这样一思考还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无效环节。
  课例一:情景导入
  【原始版】本课的主题是关于联合国帮助消除贫困的人类发展报告。所以我采用了两组照片,分别展示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以此引入贫困问题,导入过程完成。
  【分析】这种导入设计简单,耗时较少,层次比较高的同学尚能接受,但中下游的同学过渡起来稍有吃力。由描述图片直接转到课文理解,一些学生明显感到速度稍快,没有跟得上节奏。下课后我仔细思考发现,其实这种导入的设计看似简单省时,其实是很单薄,甚至稍有点空洞,有点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热身的效果,也就没有达到导入的初衷。
  构建主义知识理论曾提到“课堂的导入阶段应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 而这一环节“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
  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可以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呢?
  【改进版】上个模块重点是对方位的描述。所以我借鉴了本模块Welcome to the unit里的问题:Have you ever help people in need? What did you do to help them? 同时设置了另外两个问题:(1) 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个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2) 他们需要那些帮助?由此引出贫困问题,直切主题。
  【反思】经过这次改动,导入时课堂的气氛比上次要活跃。也充分的验证了这个道理:不要为了导入而导入。温故而知新,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去回顾,去激活,问题的设置也要层层递进,有一定的梯度。这样就不难达到平稳自然的过渡。
  课例二:问题设置
  【原始版】课文学完后我按照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id Wangling do as a Goodwill Ambassador? 结果学生无一例外的都回答课文中有关王宁在联合国所做的主要工作。学生好像对此问题无太大的兴趣,我将答案呈现出来,这个问题到此结束。
  经过思考后,针对这个问题,我把问题改为:What skills do you think you need to be a Goodwill Ambassador? 结果学生与前一次相比,异常的活跃,各个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反思】 对比这两个问题:(1) What did Wangling do as a Goodwill Ambassador?(2) What skills do you think you need to be a Goodwill Ambassador?有效的问题设置应遵循一定的标准,有效的问题除了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目的外,还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第二个问题的出现就是及时的追问,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因而学生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
  课例三:小组合作
  【原始版】本课主题为贫困问题。所以讨论部分设题为:How to reduce poverty?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但是效果却事与愿违。很多学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有的在说闲话,有的沉默不语。
  【分析】我本认为所提的问题恰好是这节课的主题,学生在读完阅读文章之后肯定会有话要说,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回过头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说什么呢?一时间突然顿悟:这个问题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又没有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们像迷了路的小孩,找不到方向,不知所措。也可能有学生有话要说但不知道从何说起。
  【改进版】所提问题不变。但在小组讨论之前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例如,大的方面国家应该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小的方面个人、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去做。这样学生有了方向,也就有话可说了。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很优秀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合作学习在实践中受挫的根源在于教育者没有把合作学习看作学生的主体需要,使主体需要在实践中遭到了致命的压抑。”如果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主题不感兴趣,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利益,便会缺乏合作学习的动机,最终将导致合作学习的失效。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满足,给予足够的指导。
  课例四:课后反思
  说实话,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课后很少坐下来静静的反思一下上节课的效果,有没有什么问题,如何去改进。在越来越强调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不免被以前的这种做法吓了一身冷汗,教而不思,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个善于重复与模仿的教书匠而已。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收效的有利保障。然而并不是简单的反思就能达到目的,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深刻反思才是有效的。不仅仅要反思在课堂上的行为,在备课的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同样也要对踏进教室前的行为以及离开教室后的行为进行反思,在教完一节课或结束一个阶段教学后,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
  (刘 翔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222500)

标签:授课 无效 反思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