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劳动生产率是什么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2-0142-03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一方面,大批企业停产、倒闭;另一方面,能够维持生产的企业,其利润比以前明显减少。尽管中国在出口规模上仍居全球第一,但从产品竞争力来看,我国大部分出口产品处于全球制造链的低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还不强。
  一、劳动成本与产业竞争力相关论点简评
  制造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与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的同类产业相比,能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使自身获得更快发展的综合能力。一般地,产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成本(包括劳动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产品差异性(包括质量、性能、品牌、服务等)。关于劳动成本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从绝对优势理论出发,把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归因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大卫?李嘉图则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把劳动生产率差别视为贸易的动因和竞争力的来源。20世纪30年代,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把一国密集使用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业,看作是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并认为要素越丰裕,要素价格就越低,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业就越有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关于劳动成本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了新的内涵。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对人力资本投资,会带来较高的收益,通过激励人们科技水平和创新,产业竞争力就会增强。效率工资理论认为,较高的工资水平能保证劳动者的营养摄入从而使身体有健康的基础,并提高了劳动者转换工作的机会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因离职而产生的招聘、培训等成本,同时提高了劳动者的努力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述关于劳动成本与产业竞争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中国长期以来保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由于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因而必须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通过向资本倾斜的收入分配政策,维持低工资并不断增加劳动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在劳动成本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中,劳动成本始终被看成是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制造业工资水平对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并成就了产业竞争力。本文以我国制造业工资及劳动生产率等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工资水平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具体指标为:W为工资水平,LP为劳动生产率。假设制造业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呈正向线性关系,则模型为:LP=a1+b1W(1)。
  
  结果表明,模型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而且R2约为0.993,说明模型(1)能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同时说明,我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正相关。由表1还可看到,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6.17%,高于平均工资11.4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回归结果约8.1的增长幅度比例相吻合,表明中国制造业在低工资成本的推动下,在劳动生产率更快增长的背景下,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不过,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虽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但并不必然的会促使竞争力增强;或者说以低工资水平为依托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产生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这可从部分国家的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的比较中得出。
  由表-2,我国平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均在所列国家中排名末位,而我国单位劳动成本高于其它国家,表明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由此,虽然我国低工资使我国制造业具备了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但与发达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恰恰反映了制造业在技术上并不处于竞争优势。因此,单纯以劳动成本的高低来衡量制造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是不可取的,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体现主要是看劳动生产率,这是衡量制造业竞争力大小的重要依据。
  三、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反思
  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至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的贡献率占90%以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不过,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在于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由于低工资降低了成本,我国制造业产品可以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口。这固然是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但同时这个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大、产品结构不合理所抵消。首先,我国制造业产品、生产和管理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差距更大。据悉,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3.82万元/人年,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为26.23%,与上述三国相比分别约低22.99、11.69和22.12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其次,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中核心产业是装备制造业,但我国装备制造业严重落后,产品中很多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原创性少,技术创新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另外,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层次较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这类产品容易被反倾销。据悉,1996年以来,中国每年都高居遭受反倾销国家的榜首。而且,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为在华投资的外商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地增强了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这反过来又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了压力。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以低劳动成本为推动力,并在劳动生产率的增速远高于工资增速下成就了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实行低工资竞争,竞争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到5%,而制造业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产品结构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高、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愈发突出,这不能不引起对低工资竞争模式以及与之相关政策的深刻反思。反思这一现状,主要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始终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这是我们的 比较优势,因此应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我们在强调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的同时,却忽视了另一衡量竞争力高低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正确评价劳动成本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不能单单只看劳动成本,还要看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要看劳动成本相对于劳动生产率来说是高还是低。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低工资竞争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结果一方面造成企业沉湎于低工资成本竞争,不愿过多研发新技术,而在技术上采取“拿来主义”,致使国家对于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和技术人员的劳动需求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在低工资生存状态下,劳动者没有动力学习新技术,致使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习曲线下降,而各种机械电气装备的自动化所导致的对劳动技能素质要求的降低,又降低了他们的工资水平。
  目前,中国劳动成本正处于上升趋势中,未来几年中国劳动成本与其它国家相比优势将逐渐缩小。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已成为提高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一方面提升劳动生产率与培育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要求是一致的,作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竞争将导致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必然随之提升,这又会促进竞争力的增强。
  四、促使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对策选择
  为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应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由低工资所形成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向效率工资所激励的技术竞争优势转变,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一是应从思想上认清劳动成本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必然,只有在比较优势之上的取决于制度、知识、人力资本、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更高层次的要素所产生的竞争才能使竞争力增强。
  二是政府应实施以技术竞争为主的政策导向,制订与研发投入相关的税收、补贴政策,调整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技术革新,鼓励企业科技兴业,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从根本上转变低工资、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是应将持续性的提升劳动生产率当作一个战略性原则来把握,应建立劳动生产率统计体系,将劳动生产率与其他指标如劳动成本等经常性进行对比,促使企业把目标转向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
  四是府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一方面,增加劳动者工资待遇,提高人力资本投入,通过强化学习先进技术来增强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强化工资的激励效应,激发工人努力学习、开拓创新,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陆燕荪,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济研究参考,2005,(1):5-14
  [3]徐匡迪,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发展观察,2005,(4):13-15
  [4]徐美玲,WTO秘书处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反倾销案例增加[J],纺织服装周刊,2009,(18):64
  [5]许经勇,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互补性[J],经济经纬,2005,(3):49-52
  [6]薛荣久,国家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7]卓勇良_劳动所得比重较低是当前中国结构性问题的主要根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1-25
  [责任编辑:汤伟山]

标签:劳动生产率 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