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初一作文 > 正文

【业务流程与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机理与案例*】 营运资金管理分析论文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营运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多侧重于维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方面,忽略了营运资金同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业务流程模式分类出发,分析了企业业务流程的不同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产生影响的机理,结合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实践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业务流程 经营性营运资金
  
  
  一、引言
  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关系密切。王竹泉等(2005、2007、2009)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根据营运资金的功能及理财目标的不同,将企业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性营运资金和理财性营运资金两大类。前者是指经营活动领域中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后者则是在投资、筹资等理财活动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对于经营性营运资金,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并提出采用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①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思路。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克服了按要素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时只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忽略其他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等主要内容的缺陷,而且可以将营运资金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晴雨表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分析发现,对于以生产为主的制造类企业,由于理财性营运资金大多是生产经营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其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因而,提高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
  业务流程是流程再造的对象,是指一系列相关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共同将企业输入转为输出,可以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理论界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业务流程做出了不同的分类。最为常见的分类是按照业务流程内容的不同将业务流程分为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财务流程等,这种分类方式生动直观,并且可以深入挖掘到流程的细节,帮助企业对局部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王田苗、胡耀光(2002)从业务流程与顾客接触的直接程度分为核心业务流程和支持业务流程两大类。核心业务流程包括物流作业活动、管理活动、信息系统等直接与顾客感受相关的活动,而支持业务流程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技术开发、资金等,用于支持和保证核心业务流程。这种业务流程的分类模式有助于企业在进行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把握重点,更有针对性的提高流程对客户的相应速度。?明杰、钱平凡(1997)根据活动连接的二维尺度――合作程度和中介程度的不同将业务流程分为间接-隔绝模式、间接-合作模式、直接-隔绝模式和直接-合作模式四种,其中,间接-隔绝模式属于高中介低合作方式,各个活动能够依次参与流程,活动间没有信息交流,活动间的I/O不确定性很低;间接-合作模式属于高中介高合作方式,各个活动依次参与流程,活动间有信息交流,活动间的I/O不确定性高;直接-隔绝模式属于低中介低合作方式,各个参与活动都直接促成流程结果实现,互相独立,活动间无信息交流,I/O不确定性很低;直接-合作模式属于低中介高合作方式,各个参与活动都直接促成流程结果实现,各个活动相互独立,相互之间有信息交流,I/O的不确定性很高。上述业务流程模式的划分基本上是从有利于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角度出发的,对于指导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实务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分类模式却不够细致以至于不便于企业对业务流程再造财务效果进行直观的评价。本文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及流程动力的位置的不同,把企业的业务流程分为推式传统业务流程和拉式精益业务流程两种。两种流程在组织结构、信息共享程度、流程简化程度以及关键业务流程(包括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具体区别见(表1)。本文将直接从关键业务流程出发分析不同的业务流程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二、采购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采购活动是企业连接上游供应商的基本活动,采购模式一方面是判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原材料存货以及企业应付账款管理,并决定后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能否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因此对企业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 )采购驱动 一般来讲,企业采购驱动因素主要有两个:补给库存和订单需求。当企业以补给库存作为采购的动因时,采购部门的职能倾向较为明显,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存货采购成本与储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客观上承认存货储存成本的合理之处,然而,从顾客角度来看,顾客不会因为企业的材料是否在仓库中储存过或储存时间的长短而给予相应的价值,同样的,企业也不能因为生产所用材料曾经在仓库中耗用了成本而要求顾客给予补偿,因此,材料在仓库中储存的行为本身属于不增值的行为,理应从企业业务流程中删除。相对于补给库存来说,企业以订单需求来作为采购动因才更符合当前市场环境的逻辑,即因为企业当前有订单需求,因而需要生产并采购生产所需要的材料,采购行为因订单驱动而产生,虽然以订单需求作为采购动因不一定意味着零库存,但若要实现零库存,则企业必须以订单需求作为采购动因。从营运资金管理角度来说,以补给库存作为采购动因不可避免的导致相对高水平的材料库存,并且在材料储存、搬运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材料的毁损、变质以及人为偷盗等责任事故,增加材料成本,即使材料由于管理严格未发生任何毁损,搬运、整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也会造成在产品、产成品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除此之外,补充库存的材料采购方式增加了材料储存搬运环节,在不影响销售时点的情况下使材料采购时间提前,延长生产周期,此举一方面增加了存货资金占用,加大了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导致企业现金短缺时间的延长,增大了企业对外筹措资金的可能性,因此以补给库存作为采购动因还可能会导致理财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而以订单需求作为采购动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材料储存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理财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不利影响。事实上,供应链JIT采购模式所追求的正是通过订单拉动实现零库存和即需即购的目标,不仅降低材料储存成本,降低材料资金占用,而且还会降低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实现整个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同时,推迟材料采购的时间还会在客观上实现应付账款推迟支付的效果,提高应付账款管理水平和现金管理水平,带动理财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
  ( 二 )供应关系 供应关系是指企业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短期、竞争性的供应关系是指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没有同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按照传统的“货比三家式”进行质量价格比较,在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通常这种供应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但搜寻议价的成本却很高,很难从根本上降低材料的总成本,同时由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如果企业在行业中话语权不强的话,很难要求供应商分时段按需准时供货,提前采购并储存材料则是其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造成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降低。但如果企业在行业或区域中的话语权很强的话,这种供应关系却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材料购买成本的同时,实现分时段按需供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在产品和产成品的成本,提高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但需要注意该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是建立在损害供应关系基础上的,难以持久。而通过与供应商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采用供应链手段对材料存货进行管理的前提,无论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还是更加合理的联合存货管理(JMI)等先进管理理念的运用都需要建立在双方战略关系基础上,可以在双方共赢的基础上实现分时段按需供货,可以减少材料库存资金占用,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且利用战略关系采购,减少搜寻和谈判成本,全年大批量的采购可以使采购成本较低且价格稳定,不仅可以提高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 三 )采购组织形式 采购组织形式有独立采购和统购。独立采购必然意味着相对较小的采购批量,对应着较高的材料价格,同时各事业部单独设立采购部门将加大整个集团的订货费用,使材料总成本上升,造成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同时,还可能造成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下降。另外,各事业部单独进行采购还有可能造成供应商对企业集团各事业部给予不同的信用水平,不能利用集团整体采购数量和整体实力强的优势获得更好的付款条件,容易造成应付款管理的混乱,降低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统一采购不仅节省大量的部门重置费用,而且也可以变单个事业部的小批量采购为整个集团的大批量采购,可以更好的控制采购渠道,降低材料采购价格和材料库存,便于对应付账款进行管理,提高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外,采用供应链JIT采购模式还有助于企业实施同步化供应链计划,为企业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打下基础。
  三、生产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传统的生产模式主要是面向流程的生产,侧重于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追求大量大批生产的一种顺向生产模式;而供应链精益生产模式主要是面向订单的生产,侧重于以最短的响应时间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单件小批生产的一种拉式逆向生产模式。两种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组织过程、物流组织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对产品生产周期和期末在产品存货数额产生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到产成品存货的价值,对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 一 )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体制 生产过程是决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并可以通过对生产渠道的影响来进一步影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一般来说,生产过程主要有面向职能和面向订单或面向流程两种过程形式,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也多是对传统影响速度较慢的面向职能的生产进行再造,以形成面向订单的高响应速度的生产过程模式。面向职能的生产过程设计多为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和专业化分工理论,为了实现大量大批的快速生产,强调各部门、各车间之间职责的专业化分工,但忽略了部门和车间之间的协调,往往造成供应链上游的车间或部门不考虑下游部门或车间的实际需求,为了保证自己职责的完成,采购部门多会过多的储存存货防止生产中断,生产部门会不考虑销售情况而储备大量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上游车间不顾下游车间的实际情况储备大量的在产品等,而补充存货也成为这种生产模式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造成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大幅度下降;而面向订单的生产过程首先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其次才强调各部门职责的分工,使各车间形成同一的生产目标:满足顾客的需求。客观上形成生产环节下游的主导地位,以下游的实际需求来拉动上游的生产,形成订货型存货供应模式,降低在产品结存数额,缩短生产周期,在加快顾客响应速度的过程中实现采购渠道、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下形成不同的生产管理体制。生产管理体制通过影响生产工人处理问题的速度来影响产品生产周期,进而影响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一般来说,传统的生产管理体制中生产工人地位较低,生产车间出现问题需要到处去联系职能科室以求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将耽误车间问题的处理时间,容易发生较长时间的停工,导致产品生产周期延长;而在供应链精益生产模式下,生产工人地位较高,各职能科室将围绕车间转,主动发现问题给予解决,此举将加速车间问题的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也是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以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重点。
  ( 二 )生产组织过程 现代生产实际上已经从过去的大量大批生产转变为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单件小批生产,客观上形成了由于生产准备成本增加而导致在产品、产成品成本的提高,提高了产品资金占用水平,降低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合理高效的生产组织过程将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在生产组织过程中,企业可以将生产流程重新梳理,对传统的按部就班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利用科学的平面布置、将生产工人按照生产对象为主、生产工艺为辅来进行专业化安排,优先进行通用工艺的生产,推迟个性化缓解的生产,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大量大批生产来降低生产准备成本,又能够有效实现产品的个性化特点;既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又能有效降低在产品、产成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渠道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 三 )物流组织 企业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物流。物流的敏捷性是制造敏捷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物流运输时间主要受工厂平面布置、物流运输方式的影响。在工厂平面布置确定后,物流运输方式将直接决定物流运输时间。传统的物流组织方式是“以生产计划为指导的‘推动式’,物料和信息的流通方向一致”,下一道工序一般从仓库领料或半成品来进行生产,整个生产组织全部依赖库存,导致较高的库存的同时,延长了在制品流动的时间,增加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占用,降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为了降低零部件库存,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JIT生产体系,实现“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进行必要数量的配送”,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降低零部件库存(肖修剑、王田苗,2001),这种“拉动式“物流组织形式极大提高了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外,针对上述被动式物流组织形式,王田苗(2002)等提出采用以生产“拉动”为基础的主动式配送方法,要求物流配送部门主动跟踪生产订单的调度、调整和执行过程,以实现通过对生产计划以及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向工位进行原材料等的配送,降低物流运输时间,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 四 )质量管理 传统的质量管理较为注重主体工序的质量,这种质量管理方式一方面需要专设检验员,增加产品生产成本,延长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事后的检验不利于从根本上减少不良品和废品的数量,也会导致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降低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全面质量管理侧重于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将产品检验工作提前交给所有的生产工人,注重对不良品和废品的预防,将有利降低不良品和废品的数量,降低完工产品成本,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同时节省检验时间,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由此可见,企业将生产流程由推式传统模式转变为供应链精益生产模式将大为提高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四、营销模式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营销模式以其直接面对顾客的特点而成为企业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该环节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度、销售收入,因此其不仅影响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还会同时对采购渠道和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产生影响。本文根据营销渠道和销售物流两个环节的不同理念将营销模式分为传统送货营销模式和供应链配送营销模式两种。供应链配送营销模式与传统送货营销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信息介入程度的不同以及物流在销售环节的主动响应的程度不同。
  ( 一 )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分为传统的以分销为主、直销为辅和现代的以电子商务直销为主、分销为辅两种方式。采用传统的营销渠道将会导致企业负担巨额的渠道建设成本,但对顾客的需求响应速度却比较慢,造成企业利润数额及质量较低,传统的分销模式还要求企业在分销商、代理商处保留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增加产成品存货库存,降低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传统的营销渠道还不利于企业掌握顾客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不利于提高企业销售预测的准确性。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就必然会在采购模式和生产模式中采用存货补给模式,进而降低采购渠道、生产渠道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而现代以电子商务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克服传统营销渠道的缺陷,提高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另外,电子商务网上直销还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资金结算方式,帮助企业实现第一时间收款,减少应收账款,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如戴尔就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建立“集信息搜集、原材料采购、生产和客户支持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电子支付使戴尔创造了负营运资金占用记录”(韩睿,2005)。
  ( 二 )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产成品和半成品由企业流向顾客的重要环节。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由大量大批生产发展为单件小批个性化生产后,销售物流也由传统的取货制或送货制转变为物流配送。一般来说,传统的取货制或大量大批的送货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备货,备足货后采用低成本的运输方式运送至客户,时间一般较长,因此对产成品资金占用较多;而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批量变小后,采用传统的送货方式就会提高单件产品的运送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如果企业为了降低送货成本而等待较长时间才进行送货,则会丧失顾客,降低收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因此,企业选择销售配送来实现物流和商流的统一将成为最佳选择,即可以提高企业对顾客的响应速度,有效降低产成品库存,还能降低送货成本,提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五、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分析
  1998年以来海尔就一直致力于流程再造和商业模式创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次大范围的业务流程再造分别是1998年的“市场链”流程再造和2007年的“信息化”流程再造。本文选取了海尔集团1999年到2008年十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
  ( 一 )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简介 1998年开始的“市场链”流程再造为海尔集团进行财务业务整体化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体制保证。在此次流程再造中,海尔集团结束了各事业部各自为政、营运资金管理技术与政策极度不统一的散乱局面,成立了产、供、销三大体系,客观上形成了采购、销售统一对内、统一对外的管理格局,并建成了海尔物流本部和商流本部,统一进行存货物资的运输和配送。连接产、供、销三大运营体系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2000年正式对外运行,使信息平行流动成为可能。所有这些都为海尔集团采取更加国际化的营运资金管理技术成为可能。此次业务流程再造历时多年,直至2004年方宣布流程再造成功(肖志,2009)。然而,随着海尔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激烈,海尔集团在“市场链”再造中形成的统一销售的体系此时却无法适应顾客需求急剧变化的市场,于是2007年4月开始的“信息化”流程再造提出用1000天实现流程系统的创新,将原有的横向分割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变革为产品与顾客距离更近的按产品线划分的纵向模式,新形成的白电运营集团(冰箱、洗衣机、空调)、黑电运营集团(彩电、AV产品等)、数码及个人产品运营中心(电脑、MP3等)、全球运营中心(海外推进本部即海外市场部)、创新市场中心、金融运营中心等六大子集团直接与市场对接、直接与物流公司对接,此举在新的环境下可以更好的加快顾客响应速度,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本文将结合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的背景分析业务流程再造对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 二 )海尔集团十年间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变化 依据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本文计算了包括营运资金净额、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和总的营运资金周转期等指标,并同时计算了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内部结构指标,包括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营销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等指标,以充分论证业务流程再造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图1)绘制了海尔集团十年间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和总营运资金周转期变化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海尔集团营运资金周转期在经历了前三年的波动后呈平稳下降的趋势,表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稳步提高。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期曲线同样经历了前三年的波动后平稳下降,而理财性营运资金周转期曲线则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海尔集团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在不断提高。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关系密切,业务流程的变化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绩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 三 )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的深入分析 将海尔集团经营活动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绘制成图(图2)可以看出,海尔集团三个渠道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稍有上升的趋势,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稍有波动,从2001年的8天开始下降到2003年半天,此后略有上升,从2006年开始进入稳步下降期。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在经历了2001年的最低点后不断上升,至2006年到达最高点58天,此后不断下降。无论是1998年开始的“市场链”再造还是2007年开始的“信息化”流程再造,海尔集团都在尽力打破传统的“推式”思维定势,致力于创建以“拉”为核心理念的业务流程体系。首先海尔集团较早的进行了订单式生产,改变了卖方市场时代先购买存货储存,再生产产品储存,最后再销售的理念,而是将订单作为一切行为的起点,由订单拉动生产,由生产拉动采购和物流,由物流直接进入销售,基本消除了原有的原材料和产成品仓储而造成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差等环节。其次,在每个具体的流程中海尔集团也注重“拉式”业务流程的构建。在销售流程中,海尔集团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同销售终端客户建立联系,在对终端客户销售海尔产品的盈利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算可能实现的订单,同时关注终端库存的变化情况,以供应链企业销售作为拉动集团销售的动因,这为海尔集团将全面预算建立在相对准确的订单预测的基础上提供了可能。在产成品仓储流程中,海尔集团结合销售流程的“拉式”理念,提出“车等货”的概念,实现产品下线直运,变“仓储性”仓库为“过站式”物流中心,不再将产成品的储存作为运输和销售的前提,而是由销售订单驱动物流,再驱动生产,利用仓库进行产成品的分拣、装运,加速产成品的库存周转,2009年海尔集团成品库存周转下降为5天左右。在营销渠道中的“拉”的理念使得海尔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即保证了市场份额的扩大,利润的增加,同时也维持了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绩效的基本稳定。在生产流程中,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就进行生产模式改造,实行面向订单的小批量生产,且海尔集团“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管理文化以及5S现场管理确保了每天的订单当天完成,生产现场不留存货,并时时运送,最大限度的减少在产品存货,加速在产品库存周转;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从订单产生到生产完毕,5-6天就可以交单。此外,海尔集团持续的生产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组织部门的变革对具体生产模式的应用起到了总体的支持作用,不可忽略。十年来,海尔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一直较为平稳且有下降趋势,近5年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保持在1天左右。原材料采购和储存流程中“拉”的理念体现的最为明显。海尔集团改变了原材料的采购模式,取消了可能造成原材料高库存的分包采购,按照物资的类别分别推行寄售采购模式和标准采购模式。在寄售采购模式下,海尔集团可以实现分时序供货或日供货,即采购的物资只在生产领用前几个小时内入库,最多提前一天入库,因此,材料入库时间完全由生产拉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先储备原材料再领用生产的“推式”流程模式,将这部分原材料的周转期缩短至1天以内。而对于适合采用标准采购模式的长周期物资,海尔集团借助供应链管理手段推行VMI(供应商管理存货)计划和模块化供应商管理,尽量将标准采购转化为寄售采购,不能转化的,则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将下单周期由原来的月下单变为周下单,以缩短供应商提前交货期,最终使海尔集团原材料周转天数下降为2天左右。由此可见,业务流程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流程的变革或重组或再造来实现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海尔集团2009年收入增长4.5%,利润却增长55%,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此高质量收入的扩大与业务流程再造带来的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密不可分。
  六、结论
  综上分析,传统上营运资金我们一直将营运资金管理作为长期资产的一种依附存在,认为营运资金本身不能够创造价值的观念导致企业主要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来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而实际上,营运资金对企业来说,同长期资产一样重要。首先,营销渠道营运资金是企业收入得以实现、长期资产得以补偿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一切活动的驱动环节。其次,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企业效益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明确企业各种产品生产、运输和存储消耗的实际成本,企业才有可能准确计算利润,为下一步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对于评价企业过去决策的正确与否以及指导未来决策至关重要。第三,业务流程再造归根结底是管理者思想认识的提升,是企业从单纯注重利润最大化向追求用户满意最大化的转变。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任何看起来合理、科学的业务流程安排都会因为实施业务的人员观念的落后而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正如海尔集团认为2007年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再造是组织、流程和人员的再造,道出了人的思想在业务流程再造以及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中的重要程度。因而企业应该切实转变营运资金管理观念,从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重视营运资金管理,做到全员认识到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人人心中有营运资金,才能真正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注重全员、全环节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一向被认为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情,然而,通过本文分析发现业务流程与营运资金关系密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改善离不开对业务流程的有效安排和管理,而业务流程将会涉及企业内的每个人员及每个环节。金融危机发生后,“超过80%的人认为供应链和制造性部门对其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赋有非常高的责任”(Jim,2008)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对每个员工、每个环节的细致管理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目前关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方法体系……企业在业务流程再造的绩效评价方面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评价企业流程的绩效和企业流程再造的绩效”(王田苗、胡耀光,2002)。通过海尔集团十年业务流程再造历程与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对比证实了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与业务流程再造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指导企业作出更加科学的业务流程再造决策。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渠道关系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与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编号:70772024)和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09ZDA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明杰、钱平凡:《再造流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海尔集团官方网站》:《海尔集团年度财务报告(2000~2008)》。
  [3]韩睿:《戴尔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第2期。
  [4]王田苗、胡耀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流程再造与信息集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会计研究》2005年第6期。
  [6]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7年第2期。
  [7]王竹泉等:《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2007-2008》,《会计研究》2009年第9期。
  [8]肖修剑、王田苗:《一种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的工位配送方法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第8期。
  [9]张仁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10]Jim Kilpatrick. supply chain,canadian transportation & logistics.2008.
  ( 编辑 聂慧丽 )

标签:机理 经营性 营运 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