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道歉信 > 正文

浅谈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应用:bis麻醉深度监护仪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期间,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对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十分重要,同时做好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能提高麻醉质量,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合理掌握全身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和临床判断应用。?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 R4.4714【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45-01??
   麻醉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手术病人提供安全、无痛和良好的手术条件,要求麻醉医生从各种监测反馈的信息中分析、综合并判断出病人的各项生命机能指标,按需作适时的调整和干预,使各项生命体征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由于病人全身麻醉过程中,很难检测出其麻醉状态,只能依靠对其麻醉深度的大概估计,如果麻醉剂用量不到位,很容易导致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因此,做好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监测麻醉深度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旨在为加强麻醉深度监测、实施高质量麻醉提供参考。?
  1 麻醉及麻醉深度?
   麻醉就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患者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病人麻醉后的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当前对麻醉深度的普遍理解就是在全麻过程中使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且能把伤害性刺激的反映程度降至最低。?
  2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
   传统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是以评价病人对外科手术刺激反应的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出汗、流泪、瞳孔反射、眼球运动、语言反应、皮肤体征、肌松等,这些指标特异性不强,影响因素多,且不同病人对手术和麻醉剂的反应不同致使准确性较差,而且当前复合麻醉和各种新麻醉药的推广应用,这些体征已经难以确切监测麻醉深度。近年来,随着物理、生物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作为监测大脑皮层和脑干的方法陆续问世,逐渐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中。目前手术中常用的有效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2.1警觉、镇静评定分级:通过观察病人对呼叫名字和推摇身体的反应程度、面部表情及眼部表现等进行评定,以5分为清醒,3分为浅睡,1分为深睡。?
  2.2前臂孤立技术:病人在使用肌松剂前采用止血带阻断上肢血流,可由此观察患者麻醉中前臂的指令性运动,这种技术被看作最可靠的防止术中知晓的方法,由于其使用时间有限,只能短期运用。?
  2.3皮肤电阻测量:皮肤在应激反应时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导致皮肤电阻迅速下降,且可以多种方法测量出皮肤的电阻或传导性,由此反应麻醉深度。这种技术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可靠性变差,影响其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静止状况下的患者个体差异大;电极设计和安放位置不同可致使电极与皮肤之间的电阻各异,影响总测量结果;一次汗腺分泌后积聚在皮肤表面的时间较长导致短时间内变化灵敏性差;若皮肤破损也会减低其电阻值;而且还受到抗胆碱能药物的影响。?
  2.4脑电图监测: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傅立叶分析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有效应用,麻醉领域尝试脑电图(EEG)的频域分析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把含有不同麻醉水平信息的EEG片段作快速的傅立叶变换,然后将各频率下的幅度值平方作为功率的幅度,就得到以频率为横坐标的功率谱的脑电片段,将每片段EEG功率谱分析得出的横坐标为频率的曲线图根据时间的推移在纵坐标上叠加,就得到麻醉脑电的压缩谱阵。在此技术基础上,又研究出频域脑电图的数量化指数法,常用的有边缘频率(SEF)、中心频率(MPF)、δ比率(δ ratio)以及双谱指数(BIS)等监测指标;其中BIS在全麻意识恢复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BIS值<65时,50s内意识恢复的可能性不到5%,当BIS值>60时,意识逐渐恢复,BIS值>80时,50%以上病人可唤醒,BIS值>90,几乎所有病人都能唤醒;同样,BIS也反映出丙泊酚在不同的血药浓度时病人意识和记忆力的变化。?
  2.5食管下段收缩性监测:食管下段肌肉受迷走神经支配,除原发性蠕动外,其下段的继发性蠕动和自发性收缩可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经研究表明,手术中刺激越强,食管下段收缩性就越大、越多,多数静脉或是吸入麻醉药可抑制自发性食管下段的收缩,而继发性的收缩波幅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但食管下段收缩结果易受个体差异和药物作用影响,因此这种监测技术能否作为临床麻醉深度的监测还存在争议。?
  3 几种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3.1在无意识状态下1000%特异性的4种监测指标中,AEP值37(敏感度52%)、BIS值55(敏感度15%)、SEF值16(敏感度9%),而MF还尚未明确出其值。以喉罩置入术为例,在不同麻醉深度下应用AEP、BIS、SEF和MF监测,仅有AEP数值区别出了喉罩置入时是否存在体动反应,且监测准确率达到了87.2%。在对七氟醚麻醉时镇静程度和切皮反应的监测中,据镇静评分预测AEP、BIS、七氟醚浓度概率分别为0.820、0.805和0.870,AEP值和七氟醚浓度均能成功预测切皮时的体动反应,准确率分别为91%和85.7%。说明,AEP值既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判断的最好参谋,同时也可用作七氟醚麻醉深度和切皮反应的监测。?
  3.2BIS能较好的反映镇静药作用强度、意识恢复程度和指导术中麻醉药的用量,把BIS应用于手术监测,可使麻醉期血压平稳、呼吸评分增加,术后病人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和意识水平,更有利于病人的安全,也可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和恢复室费用。在儿科监护病房中,BIS可监测判断镇静不足或过度镇静,当BIS值>58、90%SEF>13时,说明麻醉深度可能不够;应用BIS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手术中的麻醉深度,如BIS突然降低,则可能表示出现了严重的脑缺血,利用监测BIS可预防术中严重脑缺血现象。由于BIS能充分综合并利用脑电波所提供的信息及时反映麻醉药的镇静水平,在麻醉学中显示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不同剂量和种类的麻醉药或不同给药等对BIS的影响不一致,所以还未能找到在各种条件下完全、准确的监测麻醉深度的简单方法,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爱群,方军,罗吕宏.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J]. 临床与护理工程,2006,21(5):89-90?
  [2] 杭燕南,卢剑华. 麻醉深度监测新进展:双频指数[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4)?
  [3] 夏江燕,景亮. 麻醉深度监测及麻醉质量控制[J]. 中国麻醉与镇痛,2003,221(3)
  ?
  作者简介:谭祖海(1971-),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从事研究麻醉方面。?

标签:浅谈 麻醉 监测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