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道歉信 > 正文

分析母语中音位变体的现象 [外国语言介入现象及其与母语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就目前中国多语种共同发展的现实展开,以英、日、俄三种语言为例,阐述外国语言介入国内的多方面原因。并针对当下“英语热”及“汉语危机”的呼声,着重分析二者之间关系以及发展趋势,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外国语言 介入 英语热 汉语危机
  一、引言
  从古至今,中国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民国时期,进而发展至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汉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虽然在封建社会中政权曾被掌握在少数民族手中,我国语言却从未发生根本的变化,无论是汉语、满语或是蒙古语作为官方语言,它们都属于世界语系中的汉藏语系。然而,自近代以来,中国的母语已渐渐脱离纯粹,一些外国语言悄悄地进入与汉语等并存发展。
  历史上大规模介入国内的外国语言有日语、俄语和英语等,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它们成功地介入汉语言中,并在中国茁壮成长,多种语言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然而在看到益处的同时,由此所引发的“汉语危机”也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唤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外国语言介入的成因
  本文中“介入”包含两层含义:侵入和引入。所谓侵入即是由语言输出国有目的性地将语言强行介入到另一国家之内;引入则更多从语言接收国角度出发,因主观或客观需要而将某种语言自动引入国内。日、俄、英语等的介入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等多种因素。
  1 政治因素
  二战时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对华的全面侵略,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等广大地区,并在其统治区推行了奴化教育,大力推行日语教育,以达到更好地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日语在这些区域不仅成为第一外语,其重视程度甚至等同或超过母语。由于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日语在中国的发展当时是受中国人民抵制甚至愤恨的。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促进了中国人学习日语的热情(徐一平,2002)。政治因素再一次推动日语在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友好一对抗一正常化的过程,导致了俄语在中国经历了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过程。建国之初,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亲苏宣传和亲苏教育,积极引入俄语,并把俄语作为我国各个中学和大学里唯一教授的外国语言。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发展恶劣,两国文化上互相抨击,甚至发生战争惨剧,俄语在中国的发展逐渐走向低谷(陈黎,2009)。到20世纪8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但随之而来的苏联解体,再次将俄语逼回谷底。进入21世纪,俄罗斯迅速崛起,俄语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有了回暖的态势。
  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强势的语言。这与早期英国向海外扩张,建立空前绝后的“日不落帝国”有关。20世纪,同样说英语的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极大地促进了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英语日渐成为国际性语言。随着对外程度的加深,我国同欧美国家的政治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英语大踏步地进入了我国中学和大学的课堂,很快替代了俄语此前一枝独秀的地位。
  2 经济因素
  语言的发展与经济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是促使语言变化的最大外力,经济活动对语言起传播作用;语言及其发展对经济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够保持高水平的发展,它的语言也必然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当今世界,世界各国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都将目光投向国外,参与国际交流,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国际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便是语言。
  当今世界英语被广泛运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势”语言,这与说英语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随着资本主义在英国的迅速发展,英国国力逐渐强大,大肆开展殖民扩张,把英语推广到殖民地。美国经济大国的兴起,更深层次地将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深入。当今世界上大部分科技成果都是英语国家的研究者们做出的。因此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越来越重视英语。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英语作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从而英语在中国大地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3 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语言负载着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是否存在,重要标志就是其特有的语言。一般说来,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Sapir(2002)曾写道:“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一门语言传播范围的广与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文化影响力的大小。世界各国为了扩大自身影响力,争相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文化。语言是国际交流的非常重要的途径,造就了语言输出国在推行本国语言的同时,必将其特定文化及意识形态等附着在语言上,以达到推广自身的文化观念的目的。除了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外,影响语言介入的因素还有很多。体现在个人方面,即表现为个体的主观兴趣或客观条件需要等。不论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当今的中国的确已经形成了各国语言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介入语言”与母语(汉语)发展趋势
  从语言地位上看,在中国如今汉语仍然拥有最多的使用人数。虽然其他国家语言也日渐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但一般用于课堂教学或商业贸易活动中。人们的日常交流绝大部分仍使用汉语,因此汉语在国内仍占据支配地位。然而,从语言的整体发展趋势上看,汉语的前景却不容乐观。目前国内最广泛应用的外国语言为英语,国人对于英语的接触及学习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在近代的300年间特别是在20世纪短短的100年间,英语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如今,它不仅是英语国家如英、美等国家的母语,也成为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世界上大约有2.5亿人的第二语言为英语,10亿人在学英语,20亿人接触英语。(朱之红、赵其顺,2007)另外,由于因特网起源于美国,有64%的网络主要使用来自美国的语言,而12.7%的语言则来自于其他英语语言国家(Crystal,2001)。英语已经必然地成为了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语言,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语言。
  在中国,英语发展的脚步也是有迹可循的,上世纪50年代英语只在高中开设课程,而80年代的人们却是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如今90年代及其后的人们从小学即开始学习英语。除了正规学校教育,社会上各式各类的培训班也越来越多。另外,英语的推广还应用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比如英语刊物如中国日报、英语世界和英语沙龙等。一些欧美影片、歌曲等也备受年轻人的青睐。据MeArther(2003)统计,到2003年止,中国大约有3亿人正在使用和 学英语,大概有一百万专业英语教师,“英语热”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大到一个国家来说,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普及,的确有利于中国的国际交流,有助于从先进国家吸收有益的文化养分,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这光环的背后,映射出的却是汉语的日益暗淡和边缘化。Holmes(2001)曾写到:“民族语言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统一体的语言。”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承载中国文化的汉语被英语所代替,那么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将会怎样?无疑将如无根之草一样,无处附着。民族特性一旦消失,整个民族也必然会土崩瓦解。但是有些人认为“汉语危机”只是虚张声势,面对如此庞大的汉语使用人数,它在国内的支配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笔者认为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普通话与上海话的关系来理解。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使得各地区方言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海话为例,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上海既有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又有来自全国各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口。为了更好地交流,人们普遍开始使用普通话。发展至今,普通话的威慑力已使上海话的“危机”为大多数人所察觉,众所周知的节目《壹周立波秀》正是迎合了上海人内心对上海话的渴求而蓬勃发展。据《劳动报》报道,2011年10月11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座谈会上,上海市已在着手制定“上海版”国民语言应用能力指导标准。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拓展幼儿教育内容,增加地方方言、标志性建筑以及民俗等乡土文化内容,此外,日常用语也倡导使用方言,并且鼓励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
  虽然普通话与上海话属于同一语系,而英语与汉语存在着根本的语系差别,但就其广泛性及发展趋势上却是一致的。英语的全球化势头锐不可当,犹如普通话的大面积普及使得其他方言日益衰退一样。也许其中唯一的差别就是普通话的推广是在同一意识形态下进行,而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则可以上升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但大国文化的强势进逼,当有一天后代越来越多地接触英语,追求英语文化,谁又能保证他们的意识形态就不会发生改变。当制定语言政策的人信仰发生改变时,带有信仰倾向的语言必然会像普通话的普及一样,迅速占领整个中国,然后彻底颠覆整个民族。
  四、结语
  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使不同国家的交流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国家若想得到发展,走向国际,势必要注重外国语言的学习。语言多样化正如生物多样化一般。Crystal(2000)说过:“我们应当关注濒临灭亡的语言,其原因就如同我们关注灭绝的动物或植物,物种的灭绝会破坏我们这个星球的多样性。在语言问题上,我们谈论的是智能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而非生物多样性,但结局是一样的。”著名社会语言学家Fishman(朱风云2003)也曾预言“当所有的人都说一种语言的时候,世界末日也就要来临了。我们的语言是神圣的,当它消失时,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也就随之而去。”因此,世界人民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护本国或本地区文化,防止语言霸权以及语言帝国主义对语言的侵害。
  语言是民族的归属和认同的标志,一个民族的历史、智慧、风俗、宗教等都深深地蕴藏在他们的语言里,从而语言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特文化和族群特征的重要体现和表现方式。英语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源于多种因素的助推,这的确有利于我们透过语言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更加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大机遇。但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也要注重本国母语(汉语)的保护及其发扬光大,理性地学习和运用外国语言,避免造成任何一方走向极端。

标签:母语 发展趋势 介入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