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透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其爱情观_莎士比亚sonnet18赏析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家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很多以爱情为创作题材,其作品内容丰富,韵味无穷。在其创作的37部剧作当中,他成功地塑造了128位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解读其对于爱情的理解,其主要表达的爱情观为人性关怀、男女平等以及忠贞不渝三个方面。此外,本文还通过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预示的爱情观来给我们当前社会以一定的启发和暗示。
  关键词: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爱情观
  
  一、引言
  作为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的莎士比亚,在16世纪的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学遗产,他也被公认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和世界戏剧史上的文学泰斗级人物。其作品主要以爱情为创作素材,通过描述人们之间的恋爱关系把复杂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来,并渗透了莎士比亚自身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的理念,即以人文主义思想审视社会,同时表达对于人性的关注。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将近四十部剧作当中,其成功地塑造了一百多位不同形象的女性人物,通过这些形象鲜明、光彩照人的女性人物,莎士比亚让人领略到了不同女性的魅力所在,这是莎士比亚作为伟大作家非常擅长的一方面。诚然,莎士比亚不是仅仅喜欢描述爱情,更是在于通过这些女性人物的爱情来表达出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纠结和迷惑,因为莎士比亚所处的时期正是人文主义文学的现实时期,社会和时代的巨大变迁与发展,使得莎士比亚的创作道路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
  二、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所刻画的女性具有聪明睿智的头脑,敢于追求财富和幸福,勇于对封建宗教思想做出反抗,主张通过“博爱”来突破封建的枷锁,重视友谊、爱情和个人品德等。可以说,莎士比亚是当时真正意义上承认女性平等地位的作家,其对于女性形象的描述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创作的乐观时期、创作的鼎盛时期以及创作的回归时期:
  (1)在莎士比亚剧作的创作初期,英国社会的民众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因此,那时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充满理想,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莎翁通过剧作表达了女性敢于挑战封建腐朽势力、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比如说在《威尼斯商人》中,在女主人公鲍西娅的身上体现了女性追求和争取获得个性解放的愿望,并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在男权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又如《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福德大娘具有坚定的意志、清晰的判断力和独立的人格魅力,她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荣誉。再如在著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敢于追求自由、追求爱的勇气,能够机智勇敢地向封建礼教做出反抗,甚至不惜以死为代价。
  (2)在莎士比亚创作的鼎盛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出来,莎士比亚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因此,在这一阶段,莎士比亚的剧作大多以悲剧或悲喜剧的形式出现,着重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由此诞生了著名的四大悲剧,充分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他在这一时期突出描述了女性的弱势所在。在著名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是人文主义爱情受到挫折的代表人物。在《奥塞罗》中,苔丝狄蒙娜展示了女性追求爱情的权利,但她最终却没能摆脱男尊女卑的偏见。在《李尔王》中,李尔最小的女儿考狄利娅才是真正爱父亲的,但却在昏庸的父亲那里得不到认可,甚至被残酷地剥夺了王位继承权,最终远嫁法兰西,但在父亲被两个姐姐逼疯之后又马上率军讨逆,这是人文主义者的真诚、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但最终却没能打败腐朽的旧势力。此外,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主要描述了阴险、邪恶的麦克白夫人,她虽是女性,但却有着与男人一样的野心,甚至更为贪婪,这是莎士比亚对于女性人性弱点的批判和讽刺。
  (3)在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时期,人民言论自由受到很大的压抑,莎士比亚就以田园般的传奇方式来揭示人性的回归,虽然不满现实情况,但莎士比亚却以博爱来谅解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这以其四部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为代表。在其遗作《暴风雨》中,女主人公米兰达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复苏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因此,当米兰达面对爱情的时候,莎士比亚让她冲破一切阻碍,最终获得大团圆的美好结局。这是莎士比亚女性形象的升华之作,代表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文主义的重新审视。
  三、莎士比亚女性形象诠释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整个人生旅程中所创作的作品是很突出女性形象的,虽然并不是作为主要人物出现,但在这样的弱势群体中,他能将各种女性形象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呈现出来,算是最为关注女性地位和特质的伟大作家之一。女性在他的剧作当中,基本上都是非常活跃的角色,尤其在他创作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女性都对整个剧情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女性在剧情中主要通过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来追求爱情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她们不同于旧势力压迫下的女性形象,是属于新时代的女性。诚然,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赞美还是批判抑或人性回归,都是对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活面貌的反映,既赞扬女性的性格优点,也对她们内在的心理弱势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他既同情女性,但也十分肯定女性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高度颂扬她们的反封建精神。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女性既是受男人掌控的弱者,也可以是邪恶的女巫,更可以是所谓的新女性,她们聪明、勇敢,敢于冲破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越了男性。但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限制,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仍然要屈服于男权的根本性束缚,这也是莎士比亚对于女性最为深刻、最为彻底的认识所在。而且,这些女性形象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观点,当然,莎士比亚爱情观的形成是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在14世纪以后,西欧的生产力获得了大力发展,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从封建束缚中解脱出来。此外,资本主义也加快了对于海外的掠夺,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更为雄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各种改革如火如荼,人们在信仰上也开始发生了动摇,整个社会意识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逐渐使得人文主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人们从封建礼教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追求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权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追求科学和进步,反对愚昧和思想压抑。而作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爱情婚恋,也必然受到时代巨变的影响,莎士比亚以艺术创作的思维使人们意识到爱情的本性,由于莎士比亚崇尚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他的爱情观也渗透了人文主义思想,他反对禁欲主义,也不赞成“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法,而是认为人的爱应该是出于自然本性的东西,他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情欲的合理性和存在性,认为婚姻恋爱是自由和民主的东西。莎士比亚塑造的悲喜剧中的女性人物,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的爱情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莎士比亚的爱情观首要的内容就是人性关怀,即肯定人的情感和欲望的合理性,认为人应该有权追求自己的情感生活,并肯定了人的合理欲望,这与当时盛行的禁欲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以爱情为创作题材,表达了人类意识的觉醒、理性的力量和自由意志的作用,明确地表现了对于人文关怀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支持,维护人的自由权,这种爱情观其实就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比如在《终成眷属》中,当伯爵夫人发现海丽娜爱上了自己儿子的时候,她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感情,是自然天性的标记,这是莎士比亚在借助伯爵夫人表达对于爱情的看法。此外,莎士比亚还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并通过对于女性“贞操”的看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情态度,即在《终成眷属》中,他认为女人如果以处女终老将是违背自然法规的事情,会成为社会的乞儿,这种对于女人贞操的看法在当时像是一颗烈性炸弹,引爆了整个社会对于女人的重新思考。最后,莎士比亚还通过赞扬女性的内在美、外在美来表现自己的人文关怀。比如在《终成眷属》中,国王称赞海丽娜青春、美貌、智慧、勇气、贤德等,这是对于人性关怀的提升和对当时社会的鞭笞。
  (2)莎士比亚的爱情观还与当时的社会情形相悖,即主张男女平等,他认为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是具有平等权利的自然人,拥有主动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因此,在莎士比亚笔下,女性往往是美貌才智兼备,很多优良的品质甚至高于男人,比如说赫米娅敢于为了爱情与恋人私奔,《威尼斯商人》中的杰西卡与恋人出走等,这些都表现了莎士比亚的爱情观,即女性具有纯真的心灵,完全可以享受自由的快乐和爱情的甜蜜,很好地表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3)莎士比亚爱情观的第三点是认为人对于爱情应该坚贞和专一,一旦遇到真爱,就要坚守。无论在其喜剧中还是悲剧中,无论何种情节和形式的爱情模式,其共同点就是,爱情是高于一切的美好事物,它能够帮助人们战胜一切磨难,最终成为爱情的宠儿,正如莎士比亚本人所言,爱情的力量必须来自于真诚,男女双方应该对爱情是忠贞和专一的。因此,在莎士比亚剧作中,其女性一般都拥有高尚的道德力量,恪守承诺,忠于爱情。比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虽然海丽娜经历了被男友背叛的痛苦经历,但她最后却以德报怨,表现出了宽阔的胸怀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如在《维洛那二绅士》中,普洛丢斯由于不忠于爱情而备受谴责,但朱丽娅却因为忠于爱情而受到赞赏。此外,还有《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以及《温莎的风流的娘儿们》中的培其大娘等,这些女性形象都是爱情忠诚的守护者和执行者。当然最为著名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剧作当属《罗密欧与朱丽叶》。
  总之,莎士比亚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爱情观,即女性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再无条件地屈从于男人,而是要拥有追求自由爱情、表达个性欲望的权利,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人,很多都是聪明有理性的,她们是新女性的代表人物。因此,这种爱情观对于我们当前的女性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现代社会的女性,完全可以和男人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家庭作用,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新时代的新女性。
  
  参考文献:
  [1] 纪颖,纪雪.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索莎翁悲剧[J].戏剧文学,2008(04).
  [2] 姜山秀.徘徊在边缘:四大悲剧女性形象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3]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4] 莎士比亚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5] [英]查尔斯?兰姆.[英]玛丽?兰姆改写.莎士比亚戏剧故事[M].一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6] [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省略

标签:莎士比亚 爱情观 笔下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