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品读《大学》精神_中国大学排名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所谓“大学”就是使人逐步成为“大人”的学问,这里所说的大人既不是着眼于财产的逐渐增多,也不是着眼于官位的逐渐升高,而是着眼于在心量逐渐拓展,心灵感召力逐渐争强的过程中渐次增长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这种能力渐次增长的途径就是“明明德”,它包含格物、知至、意诚、心正、修身的“明德”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明明德”两个阶段。
   扫除心灵的困惑
   自然界中日月星辰的运转,春夏秋冬的更替都是有规律的,所以,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也是有其固有的规律的,当这一规律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时,就表现为可以感通人心灵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的做人原则。
   因为人的天性如《礼记》中所讲 “天地之心、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端”,是与天地万物相融通的,所以,在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时,心灵产生的感觉和想法本应该是符合做人原则、符合道义的。但是,当人的心灵被禀性所拘,物欲所累时就产生了违背做人原则的感觉和想法,如果凭借这种感觉和想法处理问题,不但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失意和困扰,甚至还会带来不幸和灾难。
   所以,曾子告诉我们成为“大人”的第一步人生修炼就是通过“格物”来使人具有看破表层的名利声色对人心灵的困扰,坚定不移地将心意正在道义上的心理能力。
   因为人内心的想法无论怎样加以掩饰,都会在言谈举止间表露无遗,所以,“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的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因此,修炼的起点就是要像讨厌难闻的气味,喜欢美好的景色那样敢于正视自己的状态,然后再“如切如磋”的领悟人生的道理,“如琢如磨”地化解因忿?、恐惧、好乐、忧患而使心灵产生的偏差,使自己在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能将心意止于应履行的道义上,从而达到彰显出真我本性的“明德”的思想境界。
   点亮智慧的明灯
   成为“大人”的第二步人生修炼又分为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三个“明明德”的阶段。
   所谓的齐家,就是在“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的过程调整与人相处时心理产生的偏差,使人逐步地具有感通家人心灵的能力。
   所谓的“治国”, 就是遵循“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的人生原则,在感通家人心灵的基础上,在职场中,凭借感通父母的能力来使人具备感通领导心灵的能力,凭借感通兄弟的能力来使人具备感通同事心灵的能力,凭借在家中感通子孙的能力来使人具备感通下属心灵的能力。
   所谓“平天下”,就是通过将心比心的?矩之道,使人具备感通天下人心灵的能力的过程。为了完成这一过程,就要像父母一样地“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在用人上,要亲近那些“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的君子来“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远离那些“人之有技,?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及“长国家而务财用”的小人,以防止出现“小人之使为国家,?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给子孙黎民带来祸患的局面出现。
   在做事上,既要明了“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道理,凡是“先慎乎德”,以达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才横阻矣”的效果;也要明了“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的“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道理,进而达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的效果。用对了人,做好了事,自然人民安康,天下太平。
   因此,一部以“明明德”为核心思想的《大学》,不但是一部指导人拓展心量、增长智慧的明灯,又是一部和谐家庭,发展事业,安定天下的不二法则。 编辑/林青雨
  
  作者简介
   陈正 传统文化学者,中华文化促进会研究员,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教育顾问,醒狮国学院讲师。

标签:精神 大学 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