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从语言接触谈粤方言词“靓”的借用]全州方言的语言接触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语言接触是语言得以继承发展的重要途径,词语借用经历语言间的接触、接纳、接续三个阶段融入到受语中。普通话中的“靓”首先是粤方言借用了古汉语书面语的“靓”,然后从粤方言中借回,并衍生了“靓女”“靓仔”“靓车”等词,形成词模“靓X”,根据汉语单音节词双音化的习惯激活了文言词“靓丽”,促进了“靓”及“靓X”接续发展。
  关键词:语言接触普通话粤语靓
  
  时下,大家对“靓”这个词已经不再陌生,一致认同流行的“靓”是粤方言词。随着“靓”的走红,“靓女”“靓仔”“靓车”“靓号”“靓名”等以“靓”为语素的合成词大量产生。“靓”的用法也更为广泛,如“整治村庄靓了家园”(《安徽日报》2011年9月21日第3版),这里“靓”表使动意义,不再是单纯的修饰义。
  在新闻报刊中经常看到“靓丽”和“亮丽”两个词,“靓丽”一词表示“漂亮、美丽”,粤语味十足,时尚而又充满生机,“亮丽”也表示“漂亮、美丽”义,在实际应用中读者已无法区别“靓丽”与“亮丽”。据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数据统计,2000年“靓丽”一词使用次数仅309次,“亮丽”一词有1278次,到2010年,“靓丽”一词的使用次数已达5893次,“亮丽”一词仍较高一些,有7461次,两者使用次数差距已经明显缩小。于此同时,“靓点”和“亮点”两个词又带给我们新的困惑,在语言运用中面临着“靓”和“亮”的抉择。
  邹玉华已经对“靓”和“靓丽”两个词的来源做过深入研究,认为粤方言词“靓”和古代汉语“靓(音jìng)”只存在同义关系,“靓丽”是由“靓”发展而来。(邹玉华,1997)本文将从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对粤方言词“靓”和“靓丽”的来源做出新的解释,并对普通话借用粤方言词“靓”的发展轨迹做出详细的描写。
  一、语言接触的三段两合论
  方欣欣的《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一书,利用“两个三角”的研究思路,主要从外语和本族语的接触讨论了词语借用现象,提出了语言接触和词语借用领域的“三段两合论”。“三段两合论”主要运用“普――方――古”大三角的思路和方法对接触、接纳、接续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两合”主要运用“表――里――值”小三角的思路和方法对交接和交融过程进行研究。
  词语借用的三个阶段的划分着重词语借用的时间延续与程度深入。借用之前,即两种语言还处于接触阶段,这时一般是带有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接触,即为接触阶段;借用之后,即产生了新的语言现象之后,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例如借词的聚合形式、组合能力、能产性等,即为接纳阶段;如果继续研究的话,就是它们的生命力,成长、繁荣或者隐退的过程,即为接续阶段。语言接触的交合包括交接与交融两部分,更多涉及人们的接受程度和认同程度。交接时借用概念或词语形式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同时存在若干借用形式;交融主要指借词的语法、语义、语用等功能有了发展或隐退。
  词语借用交合是在词语借用的三个阶段中渐序深入的,存在于词语借用的三个阶段。所以,下面把词语借用交合论融入到借词的三个阶段中分析借词“靓”。
  二、语言接触中借词“靓”的接触、接纳阶段
  语言接触主要涉及三种类型:外语跟本族语,比如英语跟汉语的接触;汉语标准语(普通话)跟方言的接触,或者方言跟方言的接触;口语跟书面语的接触,比如历史上文言和当时口语的接触。语言接触的过程中会发生词汇的借用,“靓”的借用过程主要是汉语标准语跟粤方言的接触。
  (一)粤语对古汉语“靓”字的借用
  一般人认为“靓”是现代才从粤方言中借用过来,其实不然。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在历史上表现为古汉语和方言的接触。考察普通话借用“靓”之前的接触阶段,把汉语内部历史上和现时中的语言状况进行比较,找到历史上古汉语和粤方言印证的材料。
  粤方言词“靓”是一个“训读”字,原来广州话中本有一个[lɛŋ33],表示“漂亮、美丽”的意义。但是,[lɛŋ33]只有音和义,于是就借用了同义的“靓”字。古“靓”字在粤语中读[ʧeŋ22],和[lɛŋ33]叠韵,所以可以近音假借。于是“靓”字在粤方言中就留存下来,liàng音的产生是靓[lɛŋ33]进入普通话时语音折合的结果。(邹玉华,1997)
  我们可以看出粤方言词“靓”是一个借音、借形的产物。但是从语言接触角度看,方言是地方口语,古汉语是书面语,口语与古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意义方面存在着扩散、相互借用的关系。粤方言借用古汉语的“靓”,体现了借用的最基本形式――文字的借用。
  (二)普通话接纳吸收粤方言词“靓”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靓”不仅没有在普通话口语中重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书面语地位也丧失了。而粤方言中的“靓”保留了下来,做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被直接借用到普通话中。“靓”的借入经过了由古代汉语书面语到粤方言再到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使用粤方言的主要地区广东和香港迅速发展,广东成为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门户,香港和大陆的交流也进一步加深,粤语随之红遍我国的大江南北,粤方言与普通话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接触。活跃在粤方言中短小活泼的“靓”在和普通话的接触中,被直接借入,发生了连锁式或滚雪球式的连续性演变,衍生出包含“靓”语素的一类词,形成词语模“靓X”。“靓X”的产生是普通话和粤方言相互接触的间接结果,也是对古汉语词的继承和发展。
  1.粤方言词是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小,粤方言词“靓”进入普通话这片土壤便能够迅速地生根发芽,衍生出既有粤方言特色,又适合普通话词汇“望文生义”特点的词。粤方言词“靓”衍生的词一般是在“靓”后加一个名词性质的词素构成偏正式合成词,如“靓歌”“靓照”“靓汤”等,这里将其记作“靓X1”。
  2.正因为粤方言和普通话都与古汉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新词产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古代汉语的影响,或者说是直接脱胎于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构词形式产生了现在的“靓X1”。将现代汉语中由“靓”发展而来的“靓女”“靓服”“靓衣”与古代汉语中这些词汇进行对比,将鲜明地体现出古汉语、方言、普通话间的传承、借用关系。
  “靓女”:古代指浓妆艳抹的女子,如“青楼宴,靓女荐瑶杯”(宋?张先《望江南》);现代指美女。“靓服”:古代指华丽的服饰,盛装,如“到了那一天,陈文仙明妆靓服的过来,恭恭敬敬的先拜见了太夫人”(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三章)。“靓衣”:古代指艳丽的服装,如“后七日夜,姝又至,态柔容冶,靓衣明眸”(北宋?《太平广记》);现代的没有“靓服”,用“靓衣”指美丽的服装。
  根据古今对比,普通话借用粤方言词“靓”后的构词方式与古汉语中“靓”的构词方式相同,并且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可以用“靓”表达“漂亮的”意思,从而用简短生动的“靓X1”来表示各种美好的事物。
  (三)在普通话借入粤方言词“靓”的同时,不只是“靓”的借用、复活,同时激活了另一类“靓X”,但是此X与彼X不同,这里的“X”是一个具有形容词性质的语素,这里将这一类词记作“靓X2”,如“靓丽”,“丽”与“靓”形成同义复指,都表示“美丽、漂亮”的意义。粤语中并不使用“靓丽”这个词,粤方言中只用单音节词“靓”来表示“漂亮的意思”,突出“靓”表义的简洁、轻快。
  “靓丽”一词,在古汉语中已经存在。《汉语大词典》中作“艳丽”讲。“靓丽”可以形容浓妆艳抹的美女,如“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小菊正当绮龄,貌尤靓丽”(清?王韬《淞隐漫录》);也可以形容花木,如“两人就视,见楼台山水,花木靓丽”(明?江南詹詹外史《情史》)。由此说明“靓丽”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词。
  “靓X2”一类的词在古代汉语中不只有“靓丽”一个,还有表示艳丽洁白的“靓白”、艳丽妩媚的“靓媚”、华丽庄严的“靓严”、艳丽耀眼的“靓耀”等。可见“靓X2”这种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已经大量存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靓丽”这个词,应该是源于粤方言词“靓”的流行,在使用中为了满足表义习惯的需要用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靓”的“漂亮、美丽”意义,但这个双音节词又不能去除“靓”的粤语味,所以激活了古代汉语中保留的“靓”的双音节词“靓丽”。
  三、语言接触中借词“靓”的接续发展
  进入语言接触的第三个阶段――接续阶段,借词“靓”进一步发展。“靓”的借入不是单纯的替换和引入,而是其句法模式或语法要素和普通话词汇要素的有机结合,或者是其词汇要素和普通话的语法要素有机融合,并做出调整以适应普通话词汇、语法系统,成为普通话中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
  (一)“靓”的句法功能
  “靓”在粤方言中作为一个形容词,借入到普通话中,融入普通话的语汇系统,与普通话的语法系统相结合,不仅具备了普通话中形容词的语法特点,而且比“美丽”“漂亮”等同义词适用范围更广。看下面的例子:
  1.“靓”作形容词,与程度副词“更”“最”“挺”“分外”搭配。
  (1)新世纪首都会更靓(《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1月17日第2版)
  (2)珠海最靓烂尾楼盘活现困局(《中国经营报》2011年10月24日第2版)
  (3)番茄盆栽也挺靓(《山西科技报》2001年2月6日第5版)
  (4)仙境彩虹分外“靓”(《中国电力报》2011年11月11日第5版)
  2.“靓”作形容词,与表示变化的“变”“起来”搭配。
  (5)让旅游山城靓起来(《中国旅游报》2002年6月3日)
  (6)19个旧小区变靓了(《威海日报》2011年11月11日第2版)
  3.“靓”作形容词,跟在动词“做”后面作补语,表示把某事做好。
  (7)做强、做靓、做活,实现长岛美好前景(《中国旅游报》2011年9月7日第14版)
  (8)山东聊城做靓“江北水城”名片(《经济日报》2011年8月14日第1版)
  4.“靓”的使动用法,后面直接跟名词或助词“了”。
  (9)立足当前谋发展,甘洒汗水靓龙城(《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12月14日第7版)
  (10)野鸡七年猛增五倍,靓了环境苦了村民(《大连日报》2011年7月5日第9版)
  “靓”在这四种用法中,都表示“美丽、漂亮”的意义,但是“美丽、漂亮”两个词一般不用于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词是双音节词,用在动词后面会导致词语缺少气势、拗口。从“靓”的运用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靓”比“美丽、漂亮”更简短有力,更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这也是人们喜欢并选择“靓”这个方言词汇的原因。
  (二)“靓丽”一词语义的泛化
  在“靓丽”融入普通话的过程中,会受到其同义词、同音词的影响,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朝着同音词、同义词的语义、语法范畴范围发展。
  “靓丽”最初多指年轻女子外在的青春之美或服饰之美等。(邹玉华,1997)现在的“靓丽”可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这一发展主要是受普通话中的“漂亮、美丽”等词的修饰对象可以是所有具有美感的事物影响;其次,“亮丽”作为“靓丽”的近义同音词,由于词义显示出事物的光泽美、明亮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影响了颇具粤语味的“靓丽”,使表示外在青春、服饰之美的“靓丽”也展现出光泽、明亮的美感。将“靓丽”和“亮丽”两个词进行比较,很多人选用“靓丽”替换“亮丽”,来凸显语言的活泼、时尚,使“靓丽”语义泛化,与“亮丽”占据同样的语境,表达相同的语义。看下面的例子:
  1.青春之美或者服饰之美
  (11)在新城市民广场上,市民舞蹈队的队员们和着欢快的音乐,身着靓丽的服装,跳起了摩登的拉丁舞。(《浙江日报》2008年10月1日第1版)
  (12)一部优秀的舞台剧,不在于你用多么豪华的舞台装饰,也不在于演员们穿多么缤纷亮丽的服装,而在于其张扬的内容和主题。(《人民日报》2011年1月7日第24版)
  2.绚烂多彩的光泽之美
  (13)普罗旺斯的原野、植物、山地、气候、动物及其令世人惊艳的靓丽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让彼得感受到了一种与商界完全相悖的精神欲望。(《中国邮政报》2007年4月7日第7版)
  (14)大师们的风采给青春校园增添了一缕别样亮丽的阳光。(《光明日报》2006年5月28日第6版)
  3.光线明亮的希望之美
  (15)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终于走出了一片靓丽的天空!(《中国财经报》2001年8月11日第2版)
  (16)为贫困生撑起一片亮丽的天空(《光明日报》2007年7月12日第3版)
  4.响亮多姿的音质之美
  (17)音质表现:高音清脆靓丽,音质整体感觉较好。(《电脑报》2005年4月4日第8版)
  (18)陈素琴第一场中的表演,节奏明快,声音清脆亮丽。(《太行日报》2011年7月31日第4版)
  “靓丽”语义的泛化,使人们在词汇语用上有更多的选择。一般人会选用可以望文生义、普通话色彩浓厚的“亮丽”一词,而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追求语言的活泼、时尚,会选用“靓丽”,这只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和选词目的做出的不同选择,是对“亮丽”和“靓丽”两个词做的不同分工。
  (三)运用粤方言词“靓”改写普通话词汇
  在“靓X”中出现了一个另类词“靓点”。“靓点”既不同于“靓X1”,形容X1漂亮、好看,也不同于形容词性的语素X2,因为它是由普通话中“亮点”一词改写来的。“亮点”本指“发光的点”,后来一般用作比喻义“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或突出的优点”,由于“靓”与“亮”音同,“靓”比“亮”更时尚、更具粤语味,很多人在求新脱俗,追求时尚的社会心理影响下用“靓”代替“亮”,将“亮点”写作“靓点”,语义不变。
  (19)城市文明添靓点。(《黑龙江日报》2009年12月31日第11版)
  (20)佃户屯办事处“七诊”工作法开创群众工作新靓点。(《菏泽日报》2011年12月27日第2版)
  “靓点”的出现,说明人们不只是用普通话去改造粤方言词“靓”,使之融入到普通话系统中,而且积极地去运用、发挥“靓”的粤方言特色,借助方言词汇使普通话表达更具生命力。
  四、结论
  通过前文对普通话借用粤方言词“靓”的接触、接纳、接续三个阶段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在语言接触中“靓”的借用充分证明了古代汉语、方言、普通话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借用机制,在这种借用中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视;
  (二)“靓”的借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间发生滚雪球似的变化,衍生出新的词汇,并生成一定的词语模“靓X”,对近义词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求新脱俗,追求时尚、简约的社会心理在语言接触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着人们对粤方言词“靓”的选择、改造、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福祥.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J].民族语文,2007,(2).
  [2]邵敬敏.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江蓝生.语词探源的路径――以“埋单”为例[J].中国语文,2010,(4).
  [4]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5]陈伯辉.粤方言词正字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邹玉华.“靓”“靓丽”“亮丽”及其他[J].汉语学习,1997,(6).
  [7]方欣欣.语言接触三段两合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刘丽媛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标签:言词 借用 接触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