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语文课堂结束语设计五法_语文课堂结束语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而好的课堂结束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教学效果更精彩。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开场戏”固然要有吸引观众的作用,而“收场戏”则更应具有撼动人心的功效,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呢 ?通过十几年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五种方法。
  一、总括法
  学生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总括法就是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作出归纳总结,以使学生明白知识线索,巩固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从而对所学知识有着新的认识。
  例如讲完《泪珠与珍珠》一文可以这样安排结束语: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故事承载了太多真挚纯洁的情感。我总想,会流泪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流泪表示他们还有对生活的渴望和留恋,对真情的感动和拥有。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泪的人,也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所以让我们珍惜泪水,珍惜这纯洁真挚的泪珠中凝聚的所有珍珠般晶莹美好的情感吧。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学习琦君文章的收获之一吧。这样结束,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抓住内容的要害和问题的精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悬念法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像文章的结尾一样,讲究悬念迭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课已结束而意犹未尽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比如教完《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收束:“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一个哲人说过,如果没有爱情,人间将成为一座坟墓。的确如此,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禁受不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娘的爱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这样的收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诱导着学生去阅读后面的故事情节。同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三、拓展法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例如讲完《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这样安排结束语: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的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时间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这样安排能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通过节选而阅读全篇,以此来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比较法
  是指在课文教学的结尾,从思想内容、框架结构、语言表达、形象塑造等方面有所侧重地把本文和其它的课文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把握特点,总结规律,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陈奂生上城》结束时,把它与前篇课文《项链》相比较,让学生了解到二者有相同之处,即都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并明确它们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上各有特点:《项链》中的心理描写是运用了西方小说所惯用的心理分析法;而《陈奂生上城》中的心理描写则运用了“土洋结合”的方法。通过上述结讲,学生对两篇课文的特点就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
  五、激情法
  是指在结讲时用富有激励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思维的方法。
  例如讲完《五人墓碑记》时,教师这样问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充分了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就是个有骨气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出许许多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人物,那么我们今天的华夏子孙们能不继承和发扬民族的这种精神吗?”这一结束语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能在学生心灵深处掀起强大的波澜,从而产生创造性学习的强大动力。
  总之,课堂的结尾要遵循如下原则: ① 情绪饱满。只有感情真挚充沛的话语,才能感动学生。 ② 方法灵活。我们必须因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绝不能死搬硬套。 ③ 语言精练。结尾不是对课文的讲析和重述,语言必须尽量概括、系统。同时,下课在即,也不容许我们挥洒无度。
  

标签:结束语 语文课堂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