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导学案 > 正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信客导学案

时间:2017-03-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精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

3.了解信客这一职业及其可贵的品质。

重点难点

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信客的精神。

资料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本文语言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特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伎俩( )嫉妒( )噩耗() .....

huì气() 猝然( )bá涉( )颠pèi( ) .

2.解释词义。

伎俩:不正当手段。 焦灼:非常着急。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长途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

风尘苦旅: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辛苦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穷愁潦倒:形容人穷困不得意。

3.你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吗?

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做信客、不做信客)——转行之后

4.你能为信客写一份档案吗?

职业:信客性别:

身体状况: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合作探究

1.为什么作者在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明确:先写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二是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明确: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后宽厚待人的事迹。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所以重点写。

3.年轻信客的结局怎样?为什么要求死后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明确:结局——年轻信客被人们推举当教师,他工作出色,还当校长,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怀念。原因:他通过多年的奔波、体会,他了解这一职业,热爱这一职业,因而,他同情老信客,敬重老信客,感激老信客。

4.摘抄文中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并稍作赏析。

例:①“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对这种处境的设想,作者以排比绘写,一气呵成。容量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语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凝练警辟,具有很强的美感。

巩固提升

他是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邮递员,名叫王顺友。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王顺友的邮路往返360公里,需历时14天。就这样,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20年。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也因此,他当选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信。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平凡的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课后反思

篇二:【黄冈金牌之路】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信客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信客》

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础字词,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位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及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学会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意感悟像信客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品位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他们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的写法。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预习导学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手机短信相互祝福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吧!

2.作者链接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仍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3为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猝然( )昏厥( )吊唁( )文绉绉( ) 焦灼( )伎俩( )诘问( )

4、解释下列词语。

猝然: 伎俩:

诘问: 潦倒:

5.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

我的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一句中,"信客"是一个职业,这个"信"字是送信、捎信的意思,而后面的"信"则是诚信、守信。请你也列举-种职业,仿照上面的句式特点,写一个句子。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什么对信客这一类人倾注如此大的热情,为他们树碑立传?

合作·探究·展示

一、阅读感知

1、作者及及背景介绍:(课件演示)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A:师出示目标(课件演示);生根据师出示的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有选择性地或创造性地写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B:生说一说对课文的感受(可以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可以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

C:谁愿意起来说一说本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呢?

二、合作探究

A:学生选读课文某一段或几段。

(1)针对所读的段落设计1、2个问题并思考。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典型的收集,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相互答或师点拨。(板书问题)

(3)同桌讨论相互提出的问题(师或生没有解决的问题)

B:师提出问题,生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三、专项探究。(语言特色的了解) A: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我认为: 这个句子美,是因为 。

B: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各自找出的美句。

C:教师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质朴典雅,精辟畅达)

四、整合创新

学生用如下句式说一说信客的形象:(师板书) 我认为信客是 的人,从文章 可以看出,我想对文中的信客说:。

五、活动与探究:

课后第三题:为墓碑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素材 品格

做信客理由 任劳任怨

如何做信客 诚信无私

为什么不做信客待人宽容

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善良厚道

教学反思

余秋雨的作品历史的厚重感和语言的凝重感是学生所缺乏的。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流程清晰,设计合理,过渡语言流畅得体。

2、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熏陶和做人的引导。

3、深度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

反馈检测: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猝然( ) 私塾( ) 赚钱( ) 唏嘘( )( )

询问( ) 迟钝( ) 晦气( ) 吊唁(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道qiàn( )轻miè( )xiàn( )慕jí( )妒

zhuó( )磨jié( )问è( )耗jì( )俩

3.解释下列词语。

信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码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眉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栽跟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后,想一想,怎样(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八年级上册语文信客导学案)做才能成为一个好信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训练

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第二天,他掂着那只伤痕累累的手找到了同村刚从上海落魄回来的年轻人,进门便说:“我名誉糟踏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城里的几条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这位年轻人连外出谋生的人也大半不认识,老信客说了又说,比了又比,连他们各人的脾气习惯也作了介绍。

把这一切都说完了,老信客又告诉他沿途可住哪几家小旅馆,旅馆里哪个茶房可以信托。还有各处吃食,哪一个摊子的大饼最厚实,哪一家小店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

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可是听老人讲了这么多,讲得这么细,他也不再拒绝,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5.从上文中找一句话,做好信客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名誉糟踏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这句话体现了老信客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读第2、第3段,从老信客的言传身教中,你领悟到做好信客既要能吃苦,还要具备什么素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信客辛苦一生,为父老乡亲做了数不尽的好事,可就是关键的一步走错,才落到如此凄凉

的下场,由此你想到了哪一句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导学案 新人教版

/p>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

1、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

2、 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3.相关资料

本文语言质朴典雅又能让人浮想联翩,世情变幻、人生感慨都熔铸在单纯朴素的描述中。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警僻而畅达的特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 诘问( ) 伎俩( )( ) 嫉妒( huì( )气噩.......耗( ) 猝然( )bá( )涉颠pèi( )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接济噩耗低媚顺眼()

B.唏嘘希罕呵斥风尘苦旅()

C.诘问伎俩颠沛穷愁了倒()

D.焦灼吊唁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合作探究】

5.合作研讨:用一个字概述信客工作的特点,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心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

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7、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精读精练】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比较得多了,也有( ),有(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9.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10.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11.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12.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14.指出选文中画“_________”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主题阅读】

(一)摆渡老人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5、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16、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7、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和 的心情。

18、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

19、“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⑴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⑵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标签:语文 学案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