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和谐校园的“和谐”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利益。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和”与“不同”都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学者乐黛云指出:“‘和’的主要精神就是要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这种追求新的和谐发展的精神,为多元文化共处提供了不尽的思想源泉。”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一、建设和谐的校园内部环境
  
  一是建设和谐的自然环境。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修造一系列有天然之理,得天然之趣的花园、园林或雕塑,栽植一些能够给师生以高雅情感陶冶的花草树木,把天文与人文、情与景融为一体,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师生们在紧张的教学之余,能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中得到片刻小憩,心情放松,更能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激发感悟文学、体味人生的灵感,唤起他们关爱美、珍惜美、创造美的人文情怀。
  二是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人际环境是无形的,它是由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文化观念为因素构成的环境,通俗一点讲,这就是所谓的校风问题。校风的核心是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整合而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系统、信仰系统、目标系统等。要建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抓好师德教育;从“学生日常行为‘不’”的强化教育抓起,即:“桌上不留一点污迹、墙上不踹一个脚印、不折一支花木、不说一句脏话、不抽一根烟、不吼一声怪腔、不浪费粮食、不攀比吃穿、不抄一字作业、不考一份假试卷、不骂人、不打架、不行窃、不留长发、不佩首饰、不谈恋爱”。
  三是杜绝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事件表面上只是学生之间打架,斗殴,然而深层的原因却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几方面的失误而造成的。杜绝校园暴力,还校园一个安宁,是大家的共同呼声。首先,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使学校的法制工作和全体师生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彻底杜绝校园暴力;再次,学校应当与公安机关建立经常性的联系,积极地对学生内部及学校周边发生的与学生、学校相关的暴力案件及时报案,发现矛盾及时依法解决。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并非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而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是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谋和谐。
  1.必须优化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学校里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在学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来做学生的楷模。要优化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这样一种意识。领导要关心教师,工作上既严格又和善,既批评又爱护,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遭到误解或不公正待遇时要仗义执言主持公道。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这样,教师在学校才有安全感,才能大胆工作;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才能心情舒畅,精诚团结,群策群力,使学校工作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必须优化教师间的人际关系
  教育工作中,教师之间虽有一定的分工,所有分工都统一在育人这个总目标中,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因此,领导要善于引导,自觉地调节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做到彼此适应、互相帮助、分工不分家。其次要引导教师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与偏见,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变自己单一的知识结构,走综合型教师发展之路。教师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换,要严于?已,宽于待人,处理好人际矛盾,防止激化。要经常地开展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融洽教师间的关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教师和谐互动的正向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笔者拙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老师对学生要有朋友一样的真诚,慈母一样的关爱和不可侵犯的威严。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待、亲切大方、尊重理解地相处,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才能获得更多了解学生的机会,才能研究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师爱是教师得到学生信赖的基础,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只有爱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教好学生。而与教师无私奉献而来的威严,是在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所形成的,是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最终体现,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建立和谐的学校教育模式
  
  1.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高职院校重在突出职业技能教育,所以要加强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有人就片面夸大专业课的作用,忽视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了“一技之长”,就“走遍天下就不怕”。自然就形成“主科”和“副科”的概念。由此,学科地位、课时作业、学生重视程度都发生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看清形势,从长远、大局出发,转变观念,摒弃学科本位的思想,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成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2.“五育”的和谐发展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以人体为喻,提出了“五育”并重,融合发展的思想。他指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仍然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五育”的和谐发展在高职学院中要正确处理好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间的关系,教育主体和教育价值主体间的关系,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和谐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五育”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和谐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奠基。
  3.教师要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国民经济需要的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人才。为适应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的标准是,把学生培养成“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由“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而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型;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教学工厂、实习车间”转换;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转变。
  4.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市场营销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中提出了“3+X”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市场营销人员不仅仅是纯粹的推销员,而是一种复合型管理人员。他的职业特征是“与客户打交道”,
  要求他们时时事事,言谈举止具备客户可接受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营销人员和客户的交流不是开口就谈“价格”,而是客户价值的认识和提升。这种能力来源于良好的文化修养、心里素质、语言驾驭、书面表达、艺术修养与公关能力,这些就是营销人员职业的特殊性所应有的基本素质。“3+X”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的“良好的文化修养与语言能力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与交际能力”就是对其职业素质的重要而精练的总结。学院培养的有着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展现,真正做到了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标签:构建和谐 思考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