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大学排名 > 正文

探究式课堂让学生从混沌走向光明|网易云课堂 网易公开课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是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往往抱着满腔热情和怀有较高期望。可是时隔不久,许多学生会由于初、高中教材、教法的要求不同,出现了高、初中衔接的“台阶”问题;高二刚分完科后,又由于选修教材进度快、各方面的能力要求很高,从而许多同学认为物理难,逐渐丧失学习物理兴趣和信心,甚至把学习物理作为一个包袱。
  笔者就如何利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突破学习物理过程中的“瓶颈”和发现物理问题中的“真、善、美”。
  一、从定性到定量的结合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将用文字描述非常复杂而重要的规律抽象成示意图,学习物理会变得轻松许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时教师可能非常习惯的画出示意图,作出完整的表述,这些技巧使学生的问题轻松解决,然而很可能问题就产生了。实际上,由文字到示意图的转换思维跨度非常大,学生往往根本就不会或者不能正确的画出示意图,甚至会困惑为什么会是那样,关键就在于教师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太草率,因此,有时只有从定性到定量才能让学生信服。
  笔者就以选修3-1的“电场强度”为例。学生们能正确的画出等量异种点电荷和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线的示意图;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能准确的描述中垂线上的各位置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的学生太少了。问题就出在于学生根本就怀疑其结论。
  【题记1】:如图所示,等量同种的两点电荷 ,相距2a ,两点电荷的连线与中垂线AB相交于O点,P为中垂线上任意一点,设 ,求P点场强E。
  解析:由点电荷场强计算公式同理可知, 、 在P点处场强 、 分别为:
  (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电场叠加原理,作出如图平行四边形,由几何关系可知P点的合场强E大小为:
  (方向:与中垂线AB重合)
  由于在[0,900] 为减区间, 为增期间。为讨论E的大小,设 ,则:
  讨论如下:1)当P在0点处 时: ;
  2)当P在无穷远 时: : ;
  3)当P在满足
  时,不等式取等号,合场强最大。
  所以在用电场线形象表示以帮助理解时,等量异同种点电荷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无穷远终止,呈对称分布,中垂线上从中点电场线先从零变密后又变疏直到无穷远减小为零。
  因此,在加强图象图景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插图的比较和来龙去脉,最终才能养成读图释义,审题画图的习惯,准确的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
  二、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广
  高中物理研究的物理模型大多是理想的特殊模型,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规律并能解决物理问题。多数高中生在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的时候,其中经验性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具体经验材料;另外,加上学习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思维策略,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背后的物理思想、方法理解不深,有时甚至就不理解,只是简单而机械的生搬硬套。这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客观原因。
  笔者以必修2的“平抛运动的规律”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笔者在分析讲解完平抛运动的规律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分析问题,便把平抛运动延伸到斜抛运动。先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喷射点与着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研究如何让水柱抛射最远?很快会发现抛射倾斜角为45度,那为什么是45度呢?(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理论分析该抛体问题)
  【题析2】如图所示,水柱以速率 抛出, 抛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成 角, 求: 角为何值时,落地点距抛出点水平位移最大?最大为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解析:首先要引导的是将斜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运动,当水柱落回地面,y=0:
  所以,水平射程为:
  由水平位移的表达式可知:当 时, ,水平射程最远:
  随后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这时同学们马上会想到体育课上,老师说:“要想让铅球抛掷最远,抛射倾斜角必须为45度”,这种说法对吗?现将各小组课后的结果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
  【题析3】如图所示,设某学生抛出铅球点距地面为h,铅球以速率 抛出, 抛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成 角, 求: 角为何值时,落地点距抛出点水平位移最大? 最大为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解法1:同理将斜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运动。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可得:
  水平方向: …(1)
  竖直方向:
  由(1)(2)式消去t,可得: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可得: …(3)
  这是一个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具体问题, 必须存在非负实数解,则必须满足 ,即:
   (4)
  因为(4)中 ;所以, ,则有: 。
  此时:
  解法2:利用位移的矢量关系。将斜抛运动分解为斜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其位移分别为 和 ,由图可知:
   ,其中当 时, 有极值。
  将t的数值再代入: ;
  水平射程最大值: 。
  对于“平抛运动的规律”如果能够完成从特殊到一般课外深度探究,学生对斜抛运动分析方法和处理手段能很好的推广的话,教师还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吗?否则,我们学生永远只是停留在背公式、套公式。
  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展开,它要求我们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将学习重心从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研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培钦.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转化对策.2009
  2、徐勇.两等量点电着连线中垂面上电场强度的讨论[J].中学生数理化。2003年13期
  3、王建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集训教材[J]. 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

标签:光明 探究 混沌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