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调档函 > 正文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报告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目前存在过于饱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特色等问题。未来的发展重心要向服务于高校竞技体育方向偏移,从以往的单一培养体育教学人才逐步向为竞技体育提供科技支撑进行转变;在学科自身体系的完善上,要综合内部的休闲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外部综合上,要不断地吸收其他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理念与精髓;同时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自身也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2)0101530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5Yb89)
  
  作者简介:白晋湘(1962),男,山西太原人,博士,吉首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性是该学科能否适应未来时代环境的一个重要基础。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体育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体育学的基础学科。“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原理与方法等一系列关于运动的问题。”[1]自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建立以来,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科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完善,才能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今后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与未来各学科的总体发展方向,提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过于饱和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这不仅从我国的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来说,更能从我国各个高校的体育学科设置表现出来。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学下属的基础学科、也是体育学中学科建设最为完善、建设时间最长的学科。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与我国体育人才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体育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个时候,许多学校都争相的进行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建设。我国的14所体育专业体育院校中的13所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硕士点。而我国各重点师范类大学的体育院系中几乎都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学位的授予能力。专业体育院校与师范类院校下属的体育院系作为以培养专门体育教育人才、教练人才、科研人才为主要的高等学校,对自身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以理工政法为主的学校为了丰富自身学科体系与跟风随潮流,也积极的加入到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建设之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较为有名的工业大学、理工大学都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点进行招生。而这种快速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建设进度,势必会使该学科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
  (二)学科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学科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科面临的又一主要问题。受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控与体育本科生源与硕士生源的不断增加,一些学校都急功近利地对自身学科进行大跃进的打造。个别一些导师数量、软件与硬件水平不符合要求的学校,通过各种手段把自身学科进行短时间内的催生。这种通过拔苗助长、东拼西凑方式建设起来的学科,其将来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研究生的水平可想而知。而一些体育类、师范类的学校或者有体育基础底蕴的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优势就十分明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打造与综合,其自身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而一些其他学校快速形成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就会很难适应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
  (三)学科建设普遍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内容普遍缺乏特色。大多数的高校都对于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内容建设中都以一些较为常见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为主。“特别是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都没有形成较为特色的内容。”[2]这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学科建设会极大的降低社会生存率,使其最终走向消亡。
  二、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服务
   自从我国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后,国家与民众已经对我国现有的运动员培养机制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方针。这种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核心就是运动员培养方式与机制的改变。世界头号体育强国的美国在其北京奥运奖牌获得者多数为在校的大学生。这种以高校孵育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这种国家调整竞技体育的战略方针下,就要求高校的一些学科要为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服务与帮助,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服务功能产生了转变。以往,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主要是为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教学训练人员进行设置与安排。而随着高校孵育高水平运动员战略的开展,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将辅助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我国清华大学走在了前列,清华大学本身不设体育学院与体育系,但是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硕士点与博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建设十分完善,不仅培养了大量体育的科研、教育人才,还为清华大学的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清华大学在几年时间里培养出的胡凯等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赛竞争力的大学生运动员,为中国的田径事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的体育训练学科主要为清华在校的运动员提供了专业技术训练的保障与基础体育教育。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转化为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成绩之上。清华大学的成功被称为了“清华模式”,这种模式也势必会称为我国未来培养竞技运动员的标杆。清华模式的成功离不开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支撑,而“清华模式”也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建设的一个最为显著的“成果”。清华的成功给我国的专家也竞技运动的培养指明了一个方向,同时也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新的导向:那就是为校园竞技体育的开展提供支撑。
   纵观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体育强国,在大学里其类似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专业,其学科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本国或者本校的运动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撑。如美国的春田学院、日本的大阪大学、德国的科隆体育大学等院校都充分了发挥了本校学科的优势为竞技体育服务。所以随着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逐渐转变与清华模式的成功,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发展趋势也势必会发生重要的转变。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将从以往的单一培养体育教学人才逐步的向为竞技体育提供科技支撑进行转变。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转变过程中,首先是为高校的运动员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撑。使其体育科研成果能真正的转化为运动成绩,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同时利用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性,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使大学运动员在学校这一特殊平台中既得到了技能上的提升,又得到了综合素质全方面的培养,做到真正的体教结合。
  (二)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
   “作为一种世界潮流趋势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变现形式,学科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3]这对于处全面发展阶段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未来的综合化发展是由体育教育训练本学科的内容体系与时代发展所共同决定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以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生物学、化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的体系。同时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更是一门文理共存学科。其包含内容之广泛,是任何学科都不能与之相比拟的。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在突飞猛进、积极的与国际相接轨的今天,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势必会扩大其涵盖的领域,使其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综合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学科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本身就是综合其他学科建设起来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来说,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就要进行体育学范畴下的内部综合语体育学范畴之外的内部综合。
  1.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内部综合
   体育教育训练学既然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学科,但是根据时代发展发展需要以及未来体育运动发展的走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将于体育学的其他学科进行进一步的内部综合。休闲体育是现今我国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从以往的追求物质生活逐渐地向追求精神享受与身体健康方向迈进。在这种人们意识形态改变的转型时期,休闲体育逐渐的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激烈对抗不同,休闲体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生活情趣、调节心理状态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网球、高尔夫、瑜伽、户外运动等以往被人们认为“贵族”的休闲体育运动现今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休闲体育的发展是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们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量会逐年的增加。面对这种趋势,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内容就要增加休闲体育的内容元素。使休闲体育融入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体系之中。这样既能培养休闲体育人才,又能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撑与服务。现今武汉体育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硕士与博士点的建设中,就加入了休闲体育的内容使其学科建设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潮流。体育教育学科体系的不断壮大,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显现。现今在国家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弘扬已经成为了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这种特殊的情况势必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还是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都会进行一种强势的渗透。在这种民族传统体育会成为将来主流的趋势下,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就应该顺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把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更为年轻的体育学子学科融入到自身的体系之中。这种融合是双赢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加入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一种丰富,同时又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一种孵育。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是体育学中最为年轻的学科,因为建立时间较晚所以基础薄弱,需要一些成熟的学科进行扶持。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从基础到实践提供一种有力的支撑,利用体育教育训练学对其进行孵育,使其不断的成熟壮大。从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中就可以看出这一情况。一些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学校,但是还具备了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方面人才的实力,所以就把民族传统体育靠挂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中进行招生与人才的培养。如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博士点招生,其中就有武术研究方向。河南大学利用其中原大地武术文化核心区域的优势,建立了中华武术文化研究所等相关机构,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还可以进一步的吸纳其重要的文化内容。众所周知,民族传统体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自身承载着巨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也是区别于现代体育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可以说是一门集中于现代科学的学科体系,但是其内容缺乏人文元素。现今社会发展的核心主体是对于人本主义精神追求的过程。这种人本主义精神元素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所以每一种学科都要加入人文元素,尽力的体现出科学的人文关怀性,而不是机械的一面。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综合了民族传统体育后,会很好的吸收其文化的精髓来充实自身学科体系内容。
  2.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外部综合
   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一门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各种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从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综合性来看,是非常具有特殊性的。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能在今天发展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好,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断的与体育之外的其他学科进行不综合,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来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与硬实力。现在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体育领域中体育的科学技术进程越来越明显。体育以外的科学技术对于体育的发展影响性越来越大。如心理学领域对于运动员临场的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力学对于残疾人运动员的辅助器材支撑有着重要的帮助。生物化学、医学对于运动员反兴奋剂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教育学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提升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社会学是群众体育的开展一个理论基础。法学是保障运动员权利与保障比赛公平公正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与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不断的综合其他学科的精华来完善自己。对于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建设来说,对其他体育以外学科的进行综合来支撑博士点建设的情况屡见不鲜。武汉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中就有体育工程学这一研究方向,利用工程学前沿的科学技术来丰富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高度。清华大学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研究生中有人体运动信息采集与仿真的研究方向,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至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之中。北京师范大学利用本校教育学的绝对优势对体育教训训练学的博士点进行的建设。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综合体育以外的学科内容才能在外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三)体育教育训练学科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时代的变革与社会的发展决定着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对其内部与外部学科进行不断的综合来完善自身的体系。但是在综合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因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对其他学科来说还是非常的年轻,其中许多内容都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如果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在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突出自身的体色来保持学科发展的独立性,那么很容易面临被其他学科蚕食的危险。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独立性应该立足于本学科特有的体力运动形式上。因为任何一种科学中都没有以身体运动为基础研究对象进行的。在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方面,要以体育教育训练学科为母体,其他外部学科来为母体服务,明确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为体育服务,而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三、结语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学中建设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门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根据我国体育战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学科任务与内容的改进,不断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进行学科内部与外部的综合。同时也要对学科自身的独立性进行保持,把体育运动的特殊性贯穿于学科之中。我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通过自身的内部与外部改造会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逻辑起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
  [2] 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研究特色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
  [3] 仰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趋势展望[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3).(责任编辑:陈伟)
  Stud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ubj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hina
  
  BAI Jin-xiang
  
  (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China)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urse (PE) at present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too saturated,uneven development level and lack of features.The focus of PE i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s to serve the competitive sports among universities,which shall change gradually from the current sports teachers’ culture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competitive sports.For the perfection of disciplinary system,PE should develop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an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side,and continue to absorb concept and essence from other social,natural subjects.At the same time,the discipline of PE shall maintain its relative independence.
  
  Key words: PE;discipline development

标签:未来发展 教育训练 学科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