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时间:2017-05-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制度经济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

1、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

1)人既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3)人既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又有诚信的一面。

2、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交易费用为媒介,研究为什么要生产制度、如何生产制度以及为谁生产制度的一门经

济学。

1)A生产什么?生产制度。

B 解释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因为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制度对资

源配臵具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制度的产生是必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

稀缺性。

C生产哪些制度?产权制度等。

2)“如何生产”制度?自发演进和人为设计(即“生产”出来的制度)。只有制度变迁的收

益大于等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新制度才会产生。

3)“为谁生产”制度?这里是指具体的人而不是指市场、企业或国家,是为解决人与人之

间的利益冲突而生产或提供可供选择的,有效的,合理的制度与规则。

3、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这种批判并非全盘的

否定,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即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

学的“修正”。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问题。联

系:

1)坚持新古典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

禀赋三大结构固定不变,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

2)引入交易成本范畴拓展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

3)运用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对经济制度作局部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以效率为标

准,解释制度产生的原因和制度变迁的根据。

第二章

交易费用:1科斯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排他性权利的费用,简单

地说,交易费用是谈判、签约及履行合同的费用。2:威廉姆森

的“交易费用”: 从契约的角度出发,交易费用可分为“事前的”和“事后的”两类。

事前交易费用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契约的成本,也即是达成合同的成

本。事前交易费用是指起草、谈判、保证落实某种契约的成本,也即是达成合同

的成本;事后交易费用是指契约签订之后的成本,它可以有许多形式。第一,当

事人想退出某种契约关系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第二,交易者发现事先确定的价格等合同条款有误而作出改变所必须付出的费用;

第三,交易当事人为政府解决他们间的冲突所付出的费用,如法院费用;

第四, 为确保交易关系的长期化和持续性所必须付出的费用等。

3达尔曼的交易费用 寻求信息、讨价还价和决策、监督和执行时产生的费用。

4阿罗的交易费用 将“交易费用”简明地定义为:交易费用

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包括制度的确立或制定成本、制度

的运转或实施成本、制度的监督或维护成本(违反制度的惩

罚等)、制度的变革成本等。

5 张五常认为,交易费用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制度成本”

资产专用: 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它一旦形成便很难转

移到其他用途上,资产的专用性越强,越需要交易双方建立一种稳定的、持久的

契约关系。有三类:资产本身的专用性、资产地理区位的专用性和人力资本专用

性;

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人们在交易过程中不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且通过不正当的手

段来谋求自身的利益,例如投机取巧,利用别人的不利处境施加压力

有限理性: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客观上只能有限的做到这一点的行为。也就是说通常人们的

经济活动的动机是有目的的,有理性的,但仅是有限条件下的理性行为。

1. 如何理解交易费用的内涵与外延:

对于交易费用的内涵主要有三类定义。

a直接定义~~主要从解释交易是什么开始的,交易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权利的出让

和取得关系,是排他性所有权的转移。

b将交易和费用界定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或者“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

或费用”

c 第三类定义,将交易划分为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三种形式,

交易费用的外延,是指他具体包括哪些项目,至少包括下列三项费用:发现相对价格的方面;

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其他方面的成本。

2.试述交易费用决定的因素?

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决定因素: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 a人的因素 ①有限理性 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签订的条约是不完全的,因此交易双

方的当事人就要耗费资源选择某种仲裁方式,以便合理解决分歧,则其必然会产生费用。

②机会主义 机会成本会增加交易费用。

b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①资产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越强,就越困难专做他用,因而交

易费用就越高。 ② 交易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高,交易成本越高 ③ 交易频率(交易发

生的次数)在重复性交易中交易成本随交易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但不会趋近于0.

c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指潜在交易对手的数量)

六种因素中,他特别强调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对交易费用的决定性作用,三

者中又以机会主义最为根本。

诺斯对交易费用决定因素:a商品和服务的多维属性 在交易前了解商品和服务的属性,要

花费交易成本

b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c交易的人格化特征 第一种简单的人格化得交易,TC不高

第二种非人格化交易形式,市场扩大,长距离和跨文化交易得以发展,交易费用上

升。第三种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际交易,分工和专业化大幅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交易费用上升。

第三章

产权:产权就是人们对财产这种客体发生的责、权、利关系。它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

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还可以总结为:1.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

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这种产权关系能够存

在,是因为有相应的产权制度支持。

共有产权:在共同体内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共同的权利,某个人对一种资源行使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

私有产权:私有产权主体是指财产权利完全界定给个人行使,即个人完全拥有对经济物品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即完全受个人意志的支配。

俱乐部物品:俱乐部物品是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俱乐部物品的产权安排是一种介于私有产权与共有产权之间的中间状态。

1.如何理解产权?

1从内涵界定,就是要对产权的本质特征理解产权,要从四种不同的界定方法来理解:○

进行揭示,即产权的本质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由于物而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这种定义的特点是,把人与物的关系视为产权发生的直接现象性原因,把产权看作

2外延界定:狭义的定义主要是将产权一种行为权,把产权视为一种经济性质的权利。○

界定为财产所有权,进一步把财产所有权归结为包含人对物的多方面全能的权利束。广

3从形成机制上界定:认为产权是法律或国家(政义的定义是将产权和人权等同起来。○

4从功能府)强制性规定的人对物的权利,是一种形成人们对资产的权威的制度方式。○

上界定:这种观点认为,定义要从功能出发,不能只是抽象的解释,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能帮助人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2.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举例说明其中一项功能。

1激励和约束功能(包产到户)○:产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 降低交易费用,而

不确定性的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产权主体显然有激励作用,如包产到户,而

约束功能是一种反面的激励,让人们明白什么不能做,侵权和越权会付出代价;

2外部性内在化:比如建立专利制度,发明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也就是○

3资源配臵功能:不确将其外部性内部化,就会给发明人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

定性的减少,有助于增进资源的有效配臵与使用。(举例还可以自己发挥)

3.产权的保护机制?

1无国家社会的产权保护机制。“无国家社会”指没有正式的政府机构和立法者、法官、 ○

警察、政治家、检察官和行政官员等专门职位的原始社会。针对可能产生的社会困境,要解决这个社会困境,就必须给对策者加以外部约束或内在化价值以改变收益方阵的相互关系,比如改变游戏规则,通过引入一个第三者(一个仲裁者)。其他一些社会机制也可以发挥作用,如:复仇群体的存在,补偿制度,横向忠诚。此外,还包括私人自我保护,如建立自己的暴力机构。

2有国家社会的产权保护机制 ○

有国家社会的产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权保护由非官方管理转向国家管理,国家具有“暴力潜能”(既

包括军队、警察、监狱,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权等)优势。国家在暴力

方面的比较优势表现在:第一,国家暴力是对付暴力的暴力,即对付非法暴

力的合法暴力;第二,国家暴力只有在能够实现某种社会合作,并且比其他

制度(如市场和其他组织)更有效时才被采用。国家或政府对产权的保护能

增进秩序。政府的保护性职能也有局限性。源于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管制来实

现的。

第四章

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效应,是一个经纪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也可以理解为:是指某个人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别人的行为。

1.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及其评价?

1可以利用政府力量给产生和造成了正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以补贴或征税,传统思路有:○提

高产品的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使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趋于一致,实现

2政府直接限制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的产出量,帕累托最优;○将它限制于社会所认可的资源

配臵点,或者,干脆禁止它的生产活动。

对于这两种传统思路,存在着不足,主要是:通过政府干预手段校正负外部性在实践中存在

1政府干预不是没有成本的,如果这些成着可能失败的可能性,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

2政府干预效果的不确定性:由本大于外部性造成的损失或收益,解决外部性就不值得了;○

3政府干预的另一个代价是围绕政府活动可能于时滞的存在,政府的干预效果会大大减低;○

产生寻租活动。

2.科斯定理及其含义?

科斯定理Ⅰ :指当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允许自由交易,不管产权初始界定如何,最终都能实现社会总产值的最大化,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涵义:

1在假定交易费用为零时,外部性完全可以通过损害与被损害双方的交易得到最有○

效地解决,政府干预不一定能达到最优结果,甚至是无效的;

2权利必须界定,交易才有可能进行,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 ○

3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产权初始界定并不影响福利最大化或产值最大化这一○

最终结果。不论是谁应对造成的损失负债,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最有效的资源配臵。

科斯第一定理较为通俗的解释是:“在交易费用为零和对产权充分界定并加以实施的条件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臵。因为在此场合,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受一种市场理性驱使去就互惠互利的交易进行谈判,也就是说,是外部性因素内部化。”

科斯定理Ⅱ :指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可交易权利的初始安排将影响到资源的最终配臵。在引入交易费用以后,对外部侵害的权利调整只有在经过调整后的产值增长大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方能进行。

科斯定理Ⅱ有两层含义:

1.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现实世界,产权初始分配状态不能通过无成本的交易向最优状态变化,因而产权初始界定会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2.权利的调整只有在利于总产值增长时才会发生,而且必须在调整引起的产值增长大于调整所支出的交易成本时才会发生。

科斯第二定理的实质在于揭示产权界定的重要性,即当存在交易费用时,可交易权利的初始配臵将影响交易效率。

科斯定理Ⅲ:指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效率。

1只要产权界区不清,交易成本不为零,市场机制就会由于外在性的存在而失灵。所以,经○

济学的任务首先是分析产权,资源配臵的有效性取决于产权界区的清晰度。

2他实际上已经注意到在企业产权界区清晰的条件下,○运用价格机制去实现企业间联系的摩擦就小,交易成本就低,反之,交易成本就高。

第五章

1、委托代理关系:指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一种责任、风险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分布,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被称为代理人,而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被称为委托人)。

2、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的情况下,代理人不会总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行事。委托人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或约束,以及通过承担用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使其利益偏差有限。

3、代理成本:(1)委托人的监督支出;(2)代理人的保证支出;(3)剩余损失。

4、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约束股份公司经营者行为、处理代理问题和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系列组织机构、制度安排和客观力量,有三层含义:A公司治理的对象是经营者,即公司董事会成员和高层经理。B公司治理的目的是约束公司经营者的行为、处理代理问题和减少代理成本。C公司治理的途径是设立组织机构、进行制度安排;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5、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具有哪些特征?会导致什么后果?

1)两大特征:

A国有产权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并不直接相关(个人不能任意使用国有资产,

也不能直接享有其收益 ) 。

B只有全体公民才是国有产权主体,存在多层级、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

2)两种后果:

A)国有企业的外部性较大,由产权的非排他性造成的,只要产权安排是非排他性的,都可以导致较大的外部性。

B)代理成本非常高,由委托代理关系的大规模和复杂性所造成。

3)结论:国有产权安排适用于一些纯粹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消费,以及一些非排他性的自然垄断行业。

第六章

契约 :指几个人(至少两人)或几个方面(至少两方)之间达成的某种协议, 意在做什么。

任何契约安排都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选择的结果。

不完全契约: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

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敲竹杠问题:就是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

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也可以把在专用性

资产投资的长期契约中当事人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归结为“敲竹杠”行为或契

约当事人从他的专用性投资关系中获得的准租值((即某项资产最优使用者超

过次优使用者的价值))可能由他的交易对手剥夺。

道德风险:交易双方在交易签订以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余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的损害另一

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存在于交易签订之后

逆向选择: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对于另一方的信息是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

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契约签订以前。

篇二: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康芒斯的交易观)1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美国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亨利·威廉·斯皮格尔认为,“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被认为是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综合。”作为现代法经济学伟大先驱,康芒斯把法律制度融合到经济学中,将经济与法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使法律、经济学、伦理学发生相互关联,使之可以进行广泛综合的基本单位就是“交易”。 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康芒斯首先对当时的正统派经济学家的思想进行了回顾,发现他们主张的“财富”概念具有两重矛盾的意义,即“既说财富是一种物质的东西,又说它是那种东西的所有权。可是,所有权,至少就无形财产的现代意义来说,意味着限制数量以便维持价格的权力;另一方面,物质的东西却产生于利用生产甚至生产过剩的效率来增加东西的数量。”然后,康芒斯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传统经济学一直以商品为基本的经济范畴,这是一种物资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中的“交易”指的是简单的物品或劳务的双边转移;而在康芒斯看来,“交易”涵盖的范围远不仅仅局限于此。

康芒斯将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界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活动,即生产活动;另一类是人类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定义为交易活动,通常说的“交易”。“交易”作为康芒斯首先提出的一个独特的概念,在《制度经济学》书中,他这样解释:“我一直在设法解决可能用什么作为研究的单位,这种单位要包括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经过许多年,我得到结论,认为它们只有在一种‘交易’的公式里结合在一起,与商品、劳动、欲望、个人和交换那些旧的概念不同。所以,我用‘交易’作为经济研究的基本单位。”事实上,康芒斯提出,“交易”就是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显然,康芒斯把“交易”概念一般化了,它是一种广义上的“交易”,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关系都可以在这个一般化了的概念下进行讨论。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性质十分不同的经济活动如买卖活动、经理对工人的管理以及国家对个人的征税等等,都可以通过“交易”联系和归纳在一起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比较,这就“为日后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和交易费用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广阔的潜在空间。”康芒斯把“交易”划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他认为,这三种活动单位包罗了经济学里的一切活动。而且,由于这些交易是地位平等的人们之间或者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社会活动的单位,那

么,“它们的性质是伦理的,也是法律的和经济的。”事实上,正是这些交易活动,把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结在了一起。

那么,康芒斯作为基本经济范畴的“交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交易是所有权的转移。”在康芒斯看来,作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易是所有权的转移。它不以实物为对象,而是以财产权利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让与和取得关系,是依法转移法律上的控制。简而言之就是指,交易是在法律和习俗的作用下取得和让与对经济数量的合法控制权的手段。他进一步说明,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上的物品交换,它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康芒斯之所以如此重视所有权的转移问题,是由于他认为所有权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不先取得合法的控制权,生产和消费就不能进行。”因此,在康芒斯那里,所有权成为制度经济学的基础。制度经济学,换个说法,就是所有权经济学。

于是,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学解释观点出发,康芒斯把经济关系的本质归结为法律上所有权的交易,将“交易”归结为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从老派经济学家的“交易”是商品的实际移交的意义,变成把交易关系作为法律上所有权转移的制度上的意义,康芒斯认为,这是经济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它使人们从传统的只重物质产品的物资经济学转到重视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因素的制度经济学。

作为现代西方法经济学的伟大先驱,康芒斯对“财产”与“财产权利”的区分及对“交易”概念的一般化都深深影响到法经济学的奠基者——罗纳德·哈里·科斯。科斯是在“交易”概念已被创立、界定和使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科斯选择“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考察交易活动的费用,并突出地强调了交易关系作为法律上所有权的转让的制度上的意义,显然是对康芒斯的继承。“交易成本”范畴的创立也显然是以“交易”范畴为基础。而康芒斯将法律制度看成是协调冲突的规则体系的观点,也对现代法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由于康芒斯在对“交易”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主要是哲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尽管康芒斯对交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较严格的限定,却没有对交易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忽略了人们进行交易活动是无可避免要付出代

价的这一现实。或者说,他没有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认识到交易本身也需要消耗资源,过高的交易代价意味着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所以康芒斯没有将经济学的方法真正用于分析制度及其运行。而科斯则是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来认识交易本身的内涵,并以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交易及其规制。康芒斯只是提出了交易概念而没有将交易与成本耗费联系在一起。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康芒斯分析了‘交易’,但是没有分析或没有发现交易的代价”。

篇三: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读书笔记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读书笔记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也是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这本书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述他对于目前经济学的评价。其中第一篇《论生产的制度结构》是他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时候的演讲稿,在书中他指出目前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一个存在与他们心中的而不是现实的经济体系,企业和市场都有名无实,也就是黑板经济学,实质上他对新古典经济学中把企业堪称“黑箱”也表示质疑,因为现代经济体系中大多数资源的使用都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直接取决于行政决策而非市场运行,从而经济体系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如何经营其业务。因此科斯认为经济学应该从真实世界的视角出发来讨论问题。接着作者解释了为什么价格体系不能协调所有的问题,是因为市场价格机制是需要成本的,协商、谈判、搜寻信息、解决纠纷都是会发生费用的,这些费用就是所谓交易成本。由于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组织才成为市场的一种替代形式。在交易成本低于企业管理成本的地方,交给市场来处理,而在交易成本超过企业管理成本的地方,则应当交给企业来处理,也就是说,“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不仅需要市场,而且需要适度规模的组织内计划”。交易成本的引入改变了经济学的思考方式,让经济学家意识到过往经济理论所忽视的制度结构。这个制度结构的世界是一个“正交易成本”的世界。由于正交易成本的存在,法律体系或者说产权结构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篇文章概述了目前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现状,也对未来如何研究做出了思考。

第二篇《经济学家应该如何选择》考察了经济学家是如何处理经济体系问题的,通过对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和凯恩斯供给理论的质疑,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经济学中的数量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探索。从科学法则到科学测量不应该逆行,为了发现数量的规律性,人们必须知道要寻找的是什么规律。科斯在文章里表述了自己的经济学思考方式,与弗里德曼以预测为标准的方法不同,科

斯强调了一种理论应当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体系的运行方式。“经济学家要基于理解真实世界的标准来选择理论”。最后科斯对经济学家应该如何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经济学家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在理论中如何选择的讨论里,不要发展标准并依赖劝说或通过管制来使用这些标准。我们应该调查进行学术研究的不同制度安排的效果。

第三篇《经济学和相邻学科》文章开头陈述了“学科的边界” 这一概念。科斯认为学科的边界是由竞争决定的。他认为每个领域的学者都有扩大自己研究领域并将另外领域的学者逐出的欲望。所以在两方的竞争中,学科的边界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之后解释经济学家把他们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包括几乎所有的社会学科,及所谈论的相邻学科。之后科斯便诠释为什么经济学家能够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扩展到所有的社会 学科,而这就是他本文所重点论述的内容。之后的论述以“提出解释—驳论—再提出解释—驳论”的方式进行分析。第一种解释是经济学家已经解决经济体系的主要问题,为找到新的课题而进入其他领域。科斯提出任意经济领域不可能找不出可供研究的未解答的问题,于是解释不能接受。第二种解释是现代经济学家的兴趣更为广泛,从而扩大了研究领域。然而通过观察发现,经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的研究范围相之于现代经济学家更为广泛,现代反而更专,更精于数学演算,从而驳斥。第三种解释是经济学理论或经济学分析方法可以构成经济学家涉足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手段。经济学家的决定性优势在于他们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或方法是把人当作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然而一旦人们认识到这种经济学智慧,其他领域的从业者也会获得这种方法,而使经济学家失去其优势。最后,科斯提出他自己的观点。经济学家的优势在于:一.经济学家把经济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依赖的系统来研究,因此相对于那些不太把体系运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学者相比,经济学家更可能揭示社会体系中的基本相互关系;二.经济学研究很难忽略那些在所有社会体系中都发挥重要作用的明显因素。而经济学家进入其他领域的动机在于研究其他社会科学的同时可以促进其对经济体系的研究。个人比较同意第三个理论,经济学作为一个社会学科,一个以人,以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研究人类行为的角度是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而这正是它所拥有的最大的优势。经济学中面临最多的东西就是权衡与选择。而在社会科学中研究最多的也正是权衡与选择。只不过经济

学研究的选择更多的是与利益相关与市场相关的选择。自然这种研究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社会科学中。比如在研究心理学时,解释人的一些行为可以在假定其精神正常的情况下,权衡他做这个和做那个的成本与收益。将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处理看作市场上每个人的利己主义,看作市场上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各种联盟与矛盾。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中,通过经济领域的技巧,讨论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作出不同选择的可能。可以从不同于其本职学者的视角分析问题。有可能可以拨云见日,一针见血。最后关于经济学家在研究其他社会体系时可以对他们理解经济体系的自身运行有一定的促进。因为经济中永远都会存在着非市场因素。如政府的政策,他国的政治决定,上层建筑。这些政治讨论的问题有时会对经济领域产生无法忽略的影响。而如法律法规在限制市场限制生产者消费者的时候,经济学的原则是不能应用的。在对新鲜事物对市场的影响时,对心理学的研究又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经济学的一个特征,即研究领域的广泛性。经济学家一定要是博学的,在经济、法律、历史、政治、哲学、心理等领域应有所了解,才能更清晰地分析、研究经济学的问题。

第四篇《经济学家和公共政策》指出了经济学家应该如何给出公共政策建议。文章开篇指出若把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家要做的就是解释各种经济政策的后果,而不是判断各种政策孰优孰劣。科斯认为经济学家的政策建议简单的大家都懂,大家都不懂的经济学家也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比较可行的是经济学家可以一些小的方面可以对政府政策发挥作用,比如推迟一个年花费1亿美元的项目。科斯不同意施蒂格勒用数量分析来改善这一状况,认为数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会占用大量原本可能用在理论发展和经济体系中没有数量特征的经验研究的资源。作者最后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愿意选择用非数量分析的方法表达观点,或用最原始的数量分析,案例研究是有价值的。科斯用组织来形容政府,认为导致政府绩效不良的最可能原因是政府想做的太多,从而在大规模的运作上导致了边际产出为负。这正如一个组织无限膨胀造成的结果一样。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谈论他对于一些经济学家的看法,前四章是马歇尔的传记,后三篇依次是对阿诺德普兰特、邓肯布莱克和施蒂格勒的回忆。其叙述方式主要还是采取描述式的,总体而言还较为客观。科斯在本书中花了四个章节专门来描述马歇尔的成长和学术经历,也谈论了他的方法论。当然,在本书中他也

毫不客气地对于凯恩斯提出了批评,认为他写给马歇尔的传记有点避重就轻,没有完全反应真实情况。科斯对于马歇尔的描述可以说是精确到各个细节,无论是家庭还是他的学术成就都不允许存在一点偏差,当然,对于其他人的描述也是类似的,从中可以看出科斯在学术上的严谨。

标签:经济学 读书笔记 制度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