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心理学上叫做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持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习兴趣
  
  1 播放音乐,让学生沉浸其中,产生无限遐想;或高唱歌曲来渲染气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就是说,音乐能使学习达到艺术美的最高境界。适当的优美的乐曲和文章的有机结合,能够烘托出更高的艺术气氛,给学生一种新的兴奋和刺激,让学生得到一个更完美的形象,脑海里浮现出更丰富更生动的画面,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在和谐动人的情境中,给学生一个联想的飞跃,让其去想象、去感受、去编织、去思维。在“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中,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播放《志愿军战歌》。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篇幅较长,学生不易集中精力,先播放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然后师生同唱这首歌。《好汉歌》的播放,不仅创造了气氛,而且大大压缩了这一节教学内容,为长文短教提供了借鉴。
   2 课前两分钟讲话  可以讲一个故事,也可以讲一则新闻,朗诵一首诗。如《出师表》,让学生讲“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体会到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未卜先知,而且忠心可鉴,死而后己。开展这一活动的好处是:第一,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第二,可在竞争中激发上进心。第三,进行了说话能力的训练。
  
  3 设置悬念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悬挂和惦念,是急于知晓事物结局的一种紧迫心情,巧妙设置悬念,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海明威在谈到自己创作时曾指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某些新课的导入也要运用“冰山原则”,设置悬念,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吸引学生去探索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如教《孔已已》时,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谁不喜欢看电影电视,当我们看到喜剧时,往往会捧腹大笑,看悲剧时,会叹气流泪,喜剧和笑声,悲剧和叹息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借助直观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心理学家称为直接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伯莱恩把它描述为:“本能地去认识的一种简单冲动,它支配和维持注意,诱发机体去活动,以得到对该物体的充分熟悉。”它驱策学生去接近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北京特级教师李观博认为:“教学不是直接给学生以知识,还要唤起学生自己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这就能诱发学生对知_识本身产生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恰当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激发学生兴趣。
    1 图表的直观
  图表的直观就是用图示或表格表明事物本质特征、基本属性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形象概括、清晰明了。教师授课时可以利用挂图和课文中的插图,也可以自己绘图。比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小节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桑葚、皂荚树、何首乌、木莲、覆盆子,以及油蛉、叫天子、斑蝥等实物的形状先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结合课文的描写,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又比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都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插图,以图带文,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再结合课文的内容,学生还发现有的图与文有悖逆之处,对图质疑,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 电教媒体教学的直观
  就是借助于录像、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它既能揭示宏观世界,又能揭示微观世界;既能揭示动态,又能揭示静态;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缩短教学时间。由于视觉、听觉、形象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所以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万紫千红的花》、《核舟记》等说明性的文章,可利用光学媒体,主要是幻灯,投影及相关的教学软件。讲授《苏州园林》一文时,可结合苏州园林风光片,对相关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进行定格放大显示,让学生体会出苏州园林给人总的印象:那就是无论游览者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在欣赏风光片时,再配上苏州地方民歌,声情并茂,效果则更佳。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几年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高校教学式的、成人教学式的“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中学语文来说,它只是体现了教师的灌输,抹煞了学生的存在,抹煞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抹煞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完全处在被灌输的被动地位,因而学生兴趣不高。不少学生追于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要求而不得不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思想,则就要全方位调动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巧设疑问,组织讨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和课堂教学形影相随,关系紧密。提问又是一门艺术。提问如果过宽过泛,不能触及“疑点”;如果过深过难,超出学生的智力水平,那么,他们会因此而丧失“跳一跳”去“摘桃子”的信心。教师在教学时,巧妙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选出代表来回答这些问题,采用竞赛的形式,给每一个小组记分,可以全面调动学习兴趣。如讲《小桔灯》,可提出以下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小姑娘家遭到了什么不幸?(3)初次见面“我”对小姑娘印象如何?(4)再次见面“我”对小姑娘印象又如何?(5)故事发展中“我”的感情变化如何?(6)为什么写王春林,他在文中有何作用?(7)山景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8)课文为什么以“小桔灯”为题?它象征什么?这对表达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有何作用?前五个问题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回答,后三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人物性格特征来回答,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听,及时点拨,好的予以鼓励。
  2 师生主角换位。  传统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施教过程,是由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结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其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主体地位被削弱,参与意识也逐渐弱化,因而学生缺乏兴趣。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讲道:“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人。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功能。

标签:学习兴趣 激发 课堂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