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浅谈传统文化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传统文化创新既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教学的需要。怎样在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创新是教师必须面临的话题,笔者认为应该立足于社会实践,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应面向世界,应注重传播手段的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教学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提高与需求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文化,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产生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那么在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
  一、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的活动,在人们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当然,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不能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不能脱离时代要求,文化创新应表现为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著作,并在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各具特色的议论。正是由于在实践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才有了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角度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升华。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是因为他立足于社会实践,勤学苦练,同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独特的风格,当然他的画还体现了时代精神。可见只有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继承,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二、文化创新应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有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的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要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在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文化进行积极探索和创造,要善于运用现代技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样式,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例如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在内容方面,当代艺术家应深入细致地感受当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京剧现代戏;在表现形式上,京剧现代戏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京剧舞美进行改革、创新,可以采用戏剧音乐交响化、合唱艺术烘托等手段打破京剧表演中原有的固定模式,吸收、借鉴歌剧等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突出舞台效果,吸引人民群众眼球,使人民群众得到艺术上的升华和享受,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
  三、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放眼世界,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及时了解国外文化发展方向,积极抢占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但借鉴不是简单模仿、照抄照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路。历史上唐文化的宏大气魄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语言学、音乐和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的袄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艺术、建筑艺术等,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唐文化对外域文化的大规模吸收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称卓越范例。所以中华文化只有面向世界,才能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的璀璨的明珠。
  四、文化创新应推动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重要因素,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传播模式,推进图书报刊的出版,广播电视影视技术升级,运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传播体系,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从而使先进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为了中华民族的永葆青春,我们应提倡文化创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标签:浅谈 传统文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