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发言稿 > 正文

[提问式教育的再思考] 提问式教育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保罗?弗莱雷提出的提问式教育以及对话行动理论对于当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从灌输式教育到提问式教育的知识观、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育目的四个方面的转变进行分析,对当代的课堂教学提问进行了深度反思。
  【关键词】灌输式教育 提问式教育 问题意识
  
  引言
  保罗?弗莱雷是一位出生在第三世界贫苦家庭,但却被赫伯特?科尔称之为“也许是近半个世纪之内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的理解不仅仅限于教育领域,他以更深层的视角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人的地位,进而对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育进行批判,提出了提问式教育以及对话行动理论。提问式教育的再认识能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当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等问题。
  一、从灌输式向提问式教育的转变
  弗莱雷在分析当时的学校教育时,重点剖析的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以及教学过程的现象和本质。弗莱雷将其称之为“银行储存式的教育”,也称为灌输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如下特征:师生之间无交流,教师讲学生听,机械记忆,无探究发明创新。学生被看作绝对的无知者,教师以此来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经过这种全方位的批判,弗莱雷接着提出了“提问式教育”。这种教育观认为教育不在于信息的传递,而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他认为这是实现自由实践的条件,同时主张削弱教师的权威,支持自由。教育的作用就是与学生一起进行创造,不断的在与教师的合作中揭示现实。从灌输式教育到提问式教育到底实现了哪些核心方面的转变?
  (一)一种知识观的改变
  在灌输式教育模式下,知识是静态的、无活力的且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的。这种讲解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冠冕堂皇的言辞,而不是其改造力量,学生只是将教师讲解的东西记录下来,重复背诵。他把学生比作容器,或者存储器,存储的知识便不再流动、不再输出,这就意味着学生学到的以及教师讲授的是“死亡的知识”。正是这种静态的知识观使得当时的教育只成为被压迫者服从的形式,没有任何的力量。而提问式教育,最为基础的就是对于知识的新认识。他们逐步明白,世界并不是静态的现实,而是在发展、在改造中的现实。实际上,知识观的改变是教育模式改变的基石,不同的知识观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效果。
  (二)师生关系的变革
  在灌输式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崇尚权威、服从的师生关系,试图控制和改变学生思想意识的行为最终只会带来更强烈的反压迫意识,不能够使学生批判性的考虑现实,并不断实现完美人性的。而提问式教育,学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批判权,与老师成为合作创造者,出现的是“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这为实现师生平等提供了依据。这种改变使得学生与老师都能有反思和深刻认识世界的可能。而且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现代教学过程中尤为主张的。
  (三)教学方式的变化
  灌输式教育的核心教学方式就是“讲解”,无反馈的银行存储似的机械过程。而提问式教育的核心就是“对话”,弗莱雷主张的对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聊天,而是有其深刻的内涵的。首先,真正的对话是一种创造行为不是简单的交流;其次真正的对话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平等的。真正的对话是充满着对世界和对人的真挚的爱与关怀的,对话是要具备谦虚的态度的。除此之外批判性思维贯穿始终,否则真正的对话无从谈论。
  (四)教育目的的变化
  灌输式教育是为压迫者服务的,“被压迫者被视为健康社会的病害,所以社会必须通过改变他们的思想来使这些‘无能和懒惰的’平民百姓是应该社会的模式”。提问式教育则以人性化的追求为目的,追寻自由和解放。这种人性化的追求需要良好的合作氛围,而不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追逐兴趣和爱好。教育目的的转变成为提问式教育升华发展的源泉。
  二、对当代课堂提问现状的反思
  在现行的课堂模式中,提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也是科研的起点。然而课堂提问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课堂中提问的典型问题主要有: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问题形式过于单一,设计不周全;教师的问题学生答,学生的问题老师答;优生与差生提问的两级分化现象;学生问题意识测查手段单一,缺乏有效工具。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教师本身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其次教师对于学生提问问题的指导有欠缺;另外就是教师可参考学习的专业性理论书籍报刊较少。有研究者提出了提问时注意时机、言语的恰当性、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及时的评价等建议,但是没有注重提出问题后的讨论和交流的重要性。正如弗莱雷的对话理论所强调的真正的交流是批判的,有爱和谦虚的,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考虑的,它将有助于实现提问题的根本目的。
  教师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存在误区。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已成为很多教师流行的话语。这句话以其强大的暗示力量告诉学生“问题是个好东西”,追求问题的数量反而真正忽视了问题的精髓所在,以至于使得很多问题成为悬而未决的。学生本身对解决问题面临的困境而恐惧,不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却忽视B 教师本身的提升。教师需要专业素养的提升。面对学生的问题,鼓励是不够的,如何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而非灌输的形式进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保罗?弗莱雷著. 顾建新等译. 被压迫者教育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马永双. 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 (1).
  [3]柳青.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 (12).

标签:提问 思考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