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发言稿 > 正文

【浅谈绘画语言中的个性问题】浅谈绘画语言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很多人在谈到绘画艺术时都把”个性”当做能通向风格的出发点,可以说,有个性的绘画必定产生有风格的作品。因此,很多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多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在作品里尽可能地运用带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绘画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其中绘画语言是艺术家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是艺术家审美情趣的信息载体,没有绘画语言就不可能产生视觉艺术;而成功的绘画艺术,必须具备个性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个性 表达 心理经验 突破
  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形体、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的材料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一种视觉形式。我们知道,通过有目的地处理这些绘画语言要素,作品就能呈现出符合我们的审美情趣,表达我们内心情感,让精神得到升华;并且,绘画语言样式决定着绘画作品的品质,使它们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因此,对绘画语言形式的研究就成为追求自我风格艺术从事者的工作重点。然而,当明白了这一原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绘画艺术创作,结局往往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些显而易见但又不上心的问题。
  艺术就是要表达东西,首先是面对自己,但我们在对待“表达”这一个词语却经常犯错误,面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作时,总往往陷入“表现”这种怪圈。普通人都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区别:“表达”特指人的想法,侧重人的观念;“表现”侧重事物物固有内在及外在特征,泛指客观的东西。绘画语言功能里“表现”的范围使用,几乎包括了任何类型的“传递” ,很容易被无限放大,往往是顽固思维的惯性使我们回到客观理性的空间里,导致我们常常沉浸于常规技术语言的快感当中不能自拔,情感却没表达出来。结果,创造出来的作品没有真实地呈现出个人的艺术气质;或者在审美与思想修为上显得低层次,不能让观众的心理产生共鸣。因而,我们通俗说的“匠气”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艺术创作常常使用“表达”这一词,注重其中的蕴涵。比如说“某某人表达了他的见解“之类。但是,在我们绘画艺术里所说的“表达”就比较特殊了,必须是个人的心理经验。因为它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必须能够让人产生某种心理“经验”。艺术创作是一个普通经验由个人思想处理后的信息传达过程,并能产生某种特殊经验,所以“表达”在艺术范畴里更深刻,要体现这样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绘画语言如同我们的文字语言,是不能准确地表达一种意思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就有这样的深切感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种观点,认为语言是有限的而意境是无限的,有限的语言要加上人自发的意识延展才能更准且接近其中的蕴意。
  同样,这样的理解在绘画艺术里同样可以加以延伸,并运用到作品创作中来。一张好的作品在语言上必须新颖,与他人的作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距离源于创作主体的不同。创作主体就是我们所说的作者,不同的作者必定有不同的内心情感和艺术修为,那么他对绘画语言在自己内心的把握已无形之中带上个人的烙印,切切地说在绘画语言呈现之后自己内心的意境(通常说的下意识)所受的延展程度直接影响他的直觉,通过直觉处理画面语言,让作品不断地接近个人的艺术主张和情感。最重要的是,绘画的视觉语言要附带某种引导功能,可能在色彩、形体、光色或材料上的特性带有,这种引导功能,要能激发起观众很大的审美情趣甚至思想延伸。因此,好的绘画作品要注重真实的个人情感,绘画语言首先是面对自己的内心,并能引起某种心理经验,表达才得以完成。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却与此相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再现他人他物,不是陷入“表现”客观描摹的深坑,就是重合在他人的影子里头,语言单一,完全没有个人的风格与气质,作品创作也常常没有方向。前者大多是对视觉语言把握不好,是一种能力不足;而后者是对“表达”含义的一种误解。这种误解表现在作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考虑他人对作品的看法,设法迎合某种需求,或者刻意追求不一样,装怪和弄奇地标榜新颖,这会造成一种虚假现象,没有个人内涵可言,因而不深刻。
  有风格的艺术需要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同样有风格的绘画作品必须有个性的绘画语言,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是事物仅有的特征,它的根源是在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特性。但人的特性也会因环境与时间而变化,并以此来保持它独的一无二。它反映在绘画语言上也会有变化,这种变化应该是一种向上的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不断地突破并完善自己的绘画语言。
  同样我们以文字语言为例,被称为20世纪十分有影响的哲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也遇到同样地问题前一本书里主要把语言倒入哲学里,哲学问题只能直面语言问题,哲学问题就是语言问题,要把问题讲清楚;而后一部书就是对前一部书比较和补充。《逻辑哲学论》把语言引入了哲学范畴,解构并构建了新的体系,但这种体系没有完整和稳定性,没法解决哲学和语言的发展问题,而《哲学研究》就解决这问题,它把哲学的根基和源流建立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日常语言上,让发展的日常语言充实这个体系,用发展的理念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我们可以肯定,任何要具有个人风格的绘画都应当不断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寻求突破,不能一层不变,让绘画语言与个人的思想和艺术修为同步。美术史上,很多绘画大师之所以能表达其绘画理念,恰恰是因为他们对现有绘画语言不断地突破。例如我们十分熟悉的伦勃朗绘画,他把光线这一因素运用得很巧妙,作品里发出那种金色的光,让人的内心产生圣洁感,感情得到升华。又如莫兰迪的作品,简单的静物造型,简单的色层,简洁的视觉却很容易让观者陷入对哲学领域的沉思,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可以说,语言形式的突破是走向具有个人风格的必经道路
  因此,非常注重绘画语言与真实感觉的艺术家,艺术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的生活方式。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感觉,这种素质决定了他不去关心艺术要表达什么,而是以艺术来表达自我。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江怡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 藤守尧,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标签:浅谈 绘画 语言 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