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发言稿 > 正文

让经典伴随一生 最经典一辈子的告白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狭义的经典专指书籍中的传世之作,广义的经典所涉甚广,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体育赛事等诸多门类的传世之作,其中也包括行为艺术,比如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采用七位裸体美女搭造的“骷髅头”,其中还包括名山胜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古人讲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意即在与人类薪火相传的经典和大自然山水互见的经典多所交接,养磅礴之气,成渊峙之怀。
  经典可大可小,大可是数百万字,小可为一句发人深省的微言,比如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庄子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易卜生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眼前最妙的法子莫过于将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此外都不重要”……这些经典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天不读书,难免俗骨增生。”此乃雅人深致,应当算作爱书族极端的说法吧。公允一点讲,聪明人若要一天或数日、数月快乐,完全可以离开书籍;若要一辈子快乐,离开书籍则有其明显的缺憾。
  庄子尝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智者的感叹非同寻常,在学富五车(小容积马车装的是竹简)即可傲人的年代,他早就吃不消了。当今,信息大爆炸,天下书籍岂止汗牛充栋,简直浩如烟海。如何从中挑选自己喜爱的读物,以有限的精力收获无穷的智慧和乐趣?阅读经典无疑是一条可行的捷径,是一条令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
  在青年时代,经典是导航的灯塔,它能使人避开暗礁,找准方向;在中年时期,经典是午夜的篝火,它能使人沉思省悟,获得安宁;在暮晚岁月,经典是冬日的阳光,它能使人坐看云起,卧享快意。
  佛家讲加持,讲醍醐灌顶,智慧自外而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经典的作用即在于此。二十多岁时,我阅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励志经典《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深受震撼之余,极感惭愧。海伦?凯勒小时候由于一场疾病完全丧失说、看、听三项能力,但她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的指导下刻苦自学,不仅考入了哈佛大学,而且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一代女杰。她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战胜残疾?她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抵达终点?一位身体健全的人阅读这本书,若能吸取精髓,必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最终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经典的价值和力量不易衰变,它们支撑着人类的精神殿堂,经受无数世纪的苦雨凄风,而魅力不减,魔力恒在。鲜活的传世经典首先指向人类的精神领地,能够除固陋,破故垒,治痼疾,能够刷新头脑,刷新耳目,刷新肝胆。若有经典伴随,我们就不会心灵迷失;若有经典伴随,我们就不会精神浮躁;若有经典伴随,我们就会知所谦卑;若有经典伴随,我们就会知所敬畏。
  一位著作者被称赞为经典作家,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他们必须首先是当时当代的佼佼者,然后才可望成为百世宗仰的大师。单以文学论,经典作家万不得一。在欧洲,莎士比亚、雨果、歌德、狄更斯、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卡,是公认的经典作家;在中国,孟轲、庄周、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东坡,也是公认的经典作家。他们的著作,不仅每一部都值得留意,每一篇(首)甚至每一行都值得留心。这样的经典作家,一生只须关注三五位,于个人品格、胸怀、涵养、学识和辞令诸方面必定大有裨益。
  两千多年来,《圣经》、《金刚经》影响了多少人?《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影响了多少人?可谓不计其数。这种经典之中的元典乃是精神之母和文化之魂。美国圣人梭罗去瓦尔登湖畔诗意地栖居,物质生活至为俭朴,精神生活至为丰富,他身边只带着一部书,那部书就是《圣经》。读明白一部元典胜过学富五车,因为元典是一切思想的源泉,它最清澈,最明晰,最博大,最精深。北宋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固然有其夸张的成分,但经典加持世人的力量之雄,醍醐灌顶的实际效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关公是中国民间被推崇至极峰绝顶的武圣人,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离不开一部经典――《春秋》,若要探寻其义薄云天的性情渊源何自,这部经典无疑提供了最好的线索。
  经过时间的淘洗,传世经典早已水落石出,有目共睹,无须特别指明。但阅读经典的两大障碍不可忽略:一是文字障碍,太艰涩;二是思想障碍,太艰深。你若学力不足,理解受限,就像是手机信号太弱,极有可能“暂时无法接通”。因此“远交近攻”是唯一可行的战略,先读双重障碍较小的经典,这才是上策。比如说,读《金刚经》有难度,就改读禅宗六祖惠能的《坛经》,其法理相当;读《庄子》有阻力,就读陶渊明的诗文,其意趣相近。
  一位船长能够眺见露出海面的冰山不算判断力强,他能够估测藏匿在海底的暗礁才算判断力强。同样的道理,一个人阅读经典著作,他能够寻章摘句不算功夫高,能够探本溯源才算功夫高。一个人能够玩味字字珠玑的文字不算本领大,能够领悟箭箭中靶的思想才算本领大。一个人能够将经典名言倒背如流不算智慧超群,能够在经典名言的开导下将自己铸成大器才算智慧超群。
  阅读经典,在乎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思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须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人类文明衍进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并非终极产物,人类追求的更高度的文明应该是公平竞争,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若一味地奉行丛林法则,强者为王,强者通吃,那么谁还会有安全感?谁还能找到公平、公正?因此阅读经典并非全盘接受,知其然还须知其所以然,没有思考,没有判断,阅读经典如囫囵吞枣,食古不化,弄成榆木脑袋,那还不如省点力,省点心,干脆不读。“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的话耐人寻味。
  感受经典,由兴趣指引,与内心相抵触的经典可搁置一旁。只有质的要求,没有量的计较,既可做加法,也可做减法。“最少即最多”,把一部经典钻透了,即可触类旁通,即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若没有悟性的成全,多读无益,反而有害,河床淤积了,水量减小,甚至泛滥成灾。精读胜过博览,“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这是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的普通读者的最佳选择。每个人都应该踏上完善和完美之路,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但值得我们向前走,不回头。就让经典伴随一生吧,有它在,你不会孤独,不会浅陋,更不会庸俗。
  选自2009年第11期《都市美文》

标签:伴随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