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感谢信 > 正文

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阅读教学中对话式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它是“互动”的一种文化,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尽力创设“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民主自由的心灵得以放飞。
  
  一、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放飞平等的心灵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开展平等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勇于向作品提出“为什么……”,敢于向作品说“我不同意……”,善于对作品说“我认为……”,乐于向作品说“这儿说的真好……”,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反驳、学会欣赏。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与作家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没有对作家作品的敬畏之情,盲从心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精彩,无数奇思妙想便会纷至沓来。
  1.融入教材情境。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中的角色)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2.开掘教材疑点。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学生不是“看客”,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材是学习语文的极好凭借,但书中有些看法,并非不容置疑。因此,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探究教材的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敢于呈现自己的思想。
  3.挖掘教材“茫点”。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们现在就走在前人踩出来的路上,那是一条条既定的思路,这些路平坦宽敞,路的尽头也一览无余。而我们总不愿意去想一想路的周围是什么?甚至不屑看上一眼这些偏离既定思路的地方,这些我们的感觉和思维从未光顾的地方就出现了“茫点”。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结课时,我提出了:“你觉得小云雀的心愿会实现吗?你最想对人类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展开对话,挖掘教材的“茫点”。学生通过对话,真正体会到保护森林应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保护森林应落实到每个地球人具体的行动中。
  
  二、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放飞民主的心灵
  
  传统语文教学教师的备课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授取消了学生的话语,学生缺少自主性,学习也是被动的。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互相倾听,在对话中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分享领略课文精神的愉悦。
  1.做一个倾听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是与教师平等的读者,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读者的权利,因此每个学生的意见都要珍视。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鼓舞,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只是把学生看成是全由“我”来主宰的不懂事的孩子,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平等地接纳学生,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了学生,才能使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在这里,每一位认识不同的孩子都得到了教师源于认真倾听的呵护。
  2.做一个合作者。
  在教学《老师,您好》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跟同学们合作完成配乐舞蹈诗朗诵这样一个互动的环节。在这一对话活动中,教师走出“教师至上”的神圣光环,平等介入,怀揣一颗平常心,与学生真诚面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港湾”,师生交流,其乐融融。
  3.做一个主持人。
  “平等对话”不是体育活动中“平等”性的抛球和接球,而是一种指向明确、高效率的交流。因此,要提高师生对话的实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够机智地,敏锐地看到孩子那种要求上进的心理,给予信任,加以适当的引导。”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走向前台,展示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做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善于穿针引线,搭桥铺路,促其同化顺化,进而重构整合知识,使学生在不经意的自然状态中,通过师生的思维互补撞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
  
  三、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放飞互动的心灵
  
  传统语文教学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的教育因素被忽视和浪费,“对话式”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交融,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奥妙与新奇。
  1.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好形式。讨论的过程是交流信息的过程,这个信息不是别的,是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根据文体及生活实践或自身认识,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而产生出富有意义的深切体会。这个体会一旦从口中发出,便成了信息。不同的人,感受不同,发出的信息也不同。众多的不同意见发出来就形成了信息的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作用。正如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对话话题――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这一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充分表达各自观点的基础上,我又继续引导学生: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来说说我们自己。这个对话环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使整个对话过程充满了创造色彩。
  2.合作体验。
  合作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智慧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每组同学在组内充分交流,然后让一位同学将本组交流的成果拿到全班展示。学生通过合作,不仅能较好地完成对课文人物命运的探究,而且语文综合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 学生与自己的对话――放飞自由的心灵
  
  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对话的高级形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常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理性的思考,是思维的整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说法、推理、结论、情感、行为等多作自我否定或肯定的评价,多作正反两面的比较和对比,通过自我对话发现自己思想、情感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与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个性。通过这个内省过程,引导学生的悟性从黑暗走向敞亮,让他们的仁爱、智慧从内心深处溢出。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结课时,我设置的对话话题是:“读了课文,分享了同学和老师的感受,你又有了怎样的新的感悟”。在这个对话环节中,学生既是在与作者对话,又是在与课文中的艄公对话,更是在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他们的心飞出了文本,飞出了教室,从心底发出了“我要说”的呼唤。这样的对话,升华了文本,也使学生得到启发与思考。

标签:课堂教学 对话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