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二作文 > 正文

【基于DEA模型的环保投资综合效率的实证分析】投资效率定义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以2003-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依据地区的环保投资绩效的评价结果和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了四类地区,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实证研究了四类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各有侧重的提升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环保投资;效率;DEA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1-0111-05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普遍重视的问题。环境治理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稳定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1.5%,才能有效的控制住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自2003年以来,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已初具规模,如表1所示:从总量看,投资规模逐年增加,由2003年的162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525亿元,规模增加近两倍,但占GDP的比重较为稳定,均未超过1.5%;从结构看,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次之,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比重最小。
  
  环保投资的效率应当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纵观对投资效率的研究,可以发现,投资效率的度量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从投资的总量效率角度考虑,主要采用增量资本产出比、资本产出比、投资产出比三类指标,度量社会投资的总体效率;二是从投资的结构效率角度考虑,主要按照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资本边际收益率均一化”准则,通过资本流动的方向来衡量产业间的资本配置效率;三是从投资规模对资金成本变动的反应角度来衡量投资的效率,即总投资是否与总产出同向变动、与资本成本反向变动。本文从投资的总量效率角度研究我国环保投资的效率问题,探索环保投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资本投入的关系及影响其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设计
  1 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测度模型
  国内外已有研究将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引入到环保投资效率评价中。现有文献常采用两种思路来处理环境变量与产出的关系:一种是将环境排放作为投入要素,与资本和劳动力一起引入生产函数;另一种思路是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将环境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与GDP等期望产出一起纳入生产函数。本文采用将环境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的第二种处理方法,基于投入导向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构造我国省际环保投资综合绩效水平的非参数线性规划测度模型,衡量我国各省市的环保投资绩效,如式(1)所示:
  
  其中,D(x1,y1)为第i个地区与环保投资无效地区构成的生产面前沿的距离,表示在投入x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产出y的程度,这个距离函数值在0~1之间,值越大,表明该省的投资效率越高。
  选择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率和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率为输入向量;“三废”利用收益率和环保投资产出率为期望输出;地区单位GDP废气、废水、固废的排放为非期望输出,对于这类非期望输出,本文采用Golany和Roll的MLT数据变换方法,fk(U)=1/Uk,转换为地区单位“三废”排放GDP产出。
  2 环保投资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并不一致,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研究地区的环保投资规模和结构、经济结构、消费水平和结构、能源利用效率、技术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对其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
  环保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环保投资规模增大能带来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绩效的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环保投资结构的合理性,尤其是以“全过程管理”为理念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所占的比重,对环保投资绩效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
  经济结构的影响。在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耗和“三废”的排放最高,其中又以高耗能的钢铁、石油加工、有色冶金等重工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产值由2003年的6.74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8.68万亿元。2009年,北京、海南和贵州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5、26.8和37.7,而陕西、重庆和内蒙古的比重分别为51.9、52.8和55,可见各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差别较大。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影响地区环境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地区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北京地区为例,人均年消费水平由2003年的1.3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3.85万元,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消费方式的改变,对“三废”排放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拉大,以消费支出水平最低的贵州地区为例,2003年比重为25.87%的城镇人口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6%,2009年比重为29.89%的城镇人口占消费总支出的65.9%。各地区消费结构的变迁会导致其环境保护投资绩效水平发生变化。
  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能源消耗指标是衡量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系数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高,越有利于地区环境的改善。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可以看出,各地区在能源利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以北京和宁夏地区为例,能源消耗指标分别为0.61和3.45,差距悬殊。
  地区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提高了能源的产出效率,减少了单位产出的排放。因此,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是促使排放减少和污染密度降低的最重要因素。
  对外贸易的影响。对外贸易对一国环境影响主要分解为以下三个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成分效应。规模效应会使环境恶化,技术效应能提高环境质量,成分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则取决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种类,若此类产品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则成分效应会导致环境恶化,反之若生产低能耗、低污染型产品,环境条件会持续改善。总的来说,对外贸易对国家或者地区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取决于这三种效应之和。
  3 研究方法
  为了检验上述因素对我国各省市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程度,本文采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实证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如模型(2)所示:
  
  
  其中,EFF为经模型(1)计算得出的地区环保投资绩效结果;EISIZE为地区环保投资规模; CLEV为地区消费水平;ECI为地区能源消耗指标;TTSIZE为地区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代表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TFSIZE为地区对外贸易规模;TSIP为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所占环保投资支出的比重,代表环保投资结构;SIP为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代表地区的产业结构;CPP为地区消费结构,即城镇居民消费所占的比重;IPP为进口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代表对外贸易结构。
  4 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研究样本是2003-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西藏、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除外),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答》。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1 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测度结果
  经过模型(1)计算,我们得到了各省区2003-2009年历年的环保投资绩效距离函数值。图1所示是核算出的2009年各地区环保投资绩效的距离函数值,可以看出,各地区的环保投资绩效水平差距较大,环保投资绩效水平最高可达1,而绩效水平最低的只有0.12,相差0.88。依据地区生产总值和环境保护投资绩效水平的高低,30个省市地区可以分成四种类型:环保投资绩效水平高的经济发达、欠发达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低的经济发达、欠发达地区。其中,环境保护投资绩效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是:广东、江苏、浙江、河南、上海、四川、福建、北京;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较高的欠发达地区是:黑龙江、江西、天津、吉林、云南、贵州和海南。这两类地区的距离函数值较高,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提升空间有限。环境保护投资绩效水平较低的发达地区是:山东、河北、辽宁、湖南、湖北、安徽和内蒙古;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地区是:陕西、广西、山西、重庆、新疆、甘肃、宁夏和青海。这两类地区的距离函数值低于0.5,其环保投资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 环保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基于模型(2),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环保投资效率较高的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环保投资效率较低的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得出如下结论(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参数的t统计量):
  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低的欠发达地区(陕西、山西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消费水平(-0.48)、环保投资结构(0.37)、能耗系数(-0.48)、技术发展水平(0.26)和环保投资规模(-0.36)。地区消费水平、能耗系数和环保投资规模对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环保投资结构、技术发展水平对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不能仅靠环保投资规模的增加来提高环境治理的绩效,可以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达到减缓“三废”排放的目的;并以全过程管理环保投资为理念,引导和鼓励环境防治污染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效提高环保效率;同时,消费水平的提高不能以高能耗为代价,应当引导低碳消费,提高地区居民环保节约的消费意识。
  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低的发达地区(山东、辽宁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0.58)、地区消费结构(-0.28)、能耗系数(-0.26)和环保投资结构(-0.26)。产业结构、地区消费结构、能耗系数和环保投资结构对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为有效提高这些地区的环保投资绩效水平,应当合理调整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调整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或压低高排放部门比重等手段进行减排;建立新型的地区资源收益分配制度,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用税收杠杆和采购政策等经济手段,支持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新能源的开发、能源的传输与存储技术的优化和进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引导合理的环保投资结构,调整“三同时”环保投资的比重,鼓励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进入环保经济投资效率较高的领域;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地区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环保压力,在城镇居民小区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既引导低碳消费,又使居民共享节能减排的收益,使得城镇居民的低碳减排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收益性。
  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较高的欠发达地区(黑龙江、云南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保投资规模(-0.54)。环保投资规模对当地环保投资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存在反规模效应。这些地区的环保投资绩效提升的空间有限,通过环保投资规模的扩大来提升其绩效水平适得其反,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资金的监管,建立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对环保资金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准确的核算,引导社会进行规模合理的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广东、江苏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消费结构(0.49)。对这些地区而言,地区消费结构的变迁对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促进这类地区城镇居民的低碳消费是进一步提高其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及增加非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比重来减少排放强度;另一方面,促进产品结构的环保转化,引导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
  对外贸易的规模和结构对中国四类地区的环保投资绩效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
  本文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投入产出的函数中综合考虑了“三废”排放的非期望产出,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综合绩效水平进行了测度,依据绩效结果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了四类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低的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四类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提升的空间各不相同。
  利用已测量的2003-2009年四类地区环保投资绩效结果,结合这四类地区相应年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相关数据,分别实证研究了影响其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显著因素,发现不同类型的地区,其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提升地区环保投资绩效水平的措施也应当各有侧重:对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低的欠发达地区(陕西、山西等)而言,重点应当是合理规划环保投资规模、改善环保投资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和提高地区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对环保投资绩效水平低的发达地区(山东、辽宁等)而言,应当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城镇化进程对地区环保带来的压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引导合理的环保投资结构;对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较高的欠发达地区(黑龙江、云南等)而言,应当引导社会进行规模合理的环保投资;对环保投资绩效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广东、江苏等)而言,应当有效提高地区城镇居民的非化石能源和环保产品的消费比重。

标签:实证 模型 效率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