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答案 > 正文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现状及政策建议]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影响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好的促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建议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在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中央银行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目标,针对不同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根据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经济运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首先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好的促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我国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实践,随之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一直作为央行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出现并发挥作用。28年来,存款准备金制度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该工具的内容不断丰富。
  自我国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后,历经多次改革和调整,至本文截稿之日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先后43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见表1)。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成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操作工具的重要表现形式。
  
  注:1.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公布。2.数据以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例。3.0*:2008年9月25日针对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调整,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未变。
  从这些调整中可以看出:(1)调整频率高。仅2007年一年调整达10次,几乎是每月调整一次。2011年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均在上半年,也就是每月进行一次调整;(2)调整幅度小。自2004年4月25日开始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开始,每次调整幅度几乎都在0.50%,属于“适量微调”,对市场的冲击力度相对较小。(3)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仍然很高。2011年12月5日以及2012年2月24日均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0%,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0%,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历史最低水平6.00%,仍处于高水平阶段。
  除了存款准备金率水平的调整外,在2004年4月25日,中央银行出台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difference reserve ratio system),即根据金融机构存款的流动性、存款的吸存机构、吸存机构所在的经济区域以及吸存机构的经营表现不同而是用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情况,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依据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内控机制状况、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以及金融机构支付能力明显恶化及发生可能危害支付系统安全的风险情况。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一项创举。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不断改革与完善,中央银行也对此进行了不断的论证与尝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与经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它的完善也是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探索发展的。所以,经过历次改革的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仍然有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进而使得央行对货币供给的调控产生了一定的难度。
  (一)对存款准备金付息的问题
  我国是少数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付息的国家之一,并且利率比较高。在1998年3月24日以前,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存款支付7.56%的利息;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后,中央银行仍然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5.22%的年利率。由于存款准备金相对于银行来说是没有风险的,并且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息收入,这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即在风险水平较高的时候,银行宁可持有准备金也不发放贷款,从而导致信贷规模降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缺陷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实施,保证了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通过存款准备金的缴存,集中银行资金,运用直接贷款或调整再贷款等计划分配手段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但是,央行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日常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长期看来,调整效果将越来越不明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有限
  近年来,央行频繁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操作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小幅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并且提前做了公告,一方面,给金融机构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缓冲.降低准备金这副“猛药”的冲击力;但另一方面,在外汇储备持续提高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也对金融机构资金面和信贷行为的影响减小,削弱了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
  2.目前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不利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悬殊,而央行针对这些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统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对于中西部急需资金供应的地区而言,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实现区域资金的优化配置和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采用适当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对其存款准备金大多为零利率,而我国中央银行考虑到,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给予一定的利息补偿,可以提高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力,从而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并没有必要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而是结合我国实际,采用适当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如利率水平低于市场利率等)来对缴存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利息补偿。另外,中央银行在调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准备金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对于资本充足率不足、贷款增长过快、信贷投放结构不合理的金融机构,在提高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对差额部分的存款准备金执行低利率或零利率,以充分发挥利益机制的约束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以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为指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虽然我国现行的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完善。一方面,分存款种类确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同种类的存款其流动性有很大不同,根据不同种类,如活期存款流动性强,提现率高,应确定较高的准备金率;相反,定期存款稳定性强,提现率低,可以确定较低的准备金率。另外,可创新存款准备金形式,除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外,可将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等作为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分区域确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东部沿海、重点城市等经济局部过热区域的金融机构,如果资本充足率下降且不良贷款率上升,就实行较高的差别存款准备金比率,同时对差额准备金部分执行较低的利率;而承担西部大开发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重任的区域金融机构,即使同样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且不良贷款率上升问题,也应该实行幅度较小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对差额准备金部分执行较高的利率。考虑到东西部系统差异,从而充分发挥差别准备金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另外,中央银行可通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将中东部地区缴存的准备金用于西部金融,实现全国范围资金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旭丹.关于改革和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建议[J].浙江金融,2008:02.
  [2]邝健坤.差别存款准备金区域化研究[J].中国商贸,2009:13.
  [3]宋琴.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改善[J].法制与社会,2008:24.
  [4]魏永芬.我国是否应该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J].金融研究,2006:02.

标签:准备金 存款 现状及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