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改革 > 正文

一抹倾听绽放歌曲视频【倾听人文之花绽放的声音】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在表意上有意识地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即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关注社会生活,学会审视自我,寻求地方文化三方面阐述了怎样将人文精神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一、关注社会生活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万般色彩尽在其中,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而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它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而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能够为沿街卖艺的残疾人而同情,为诚信危机而呐喊,为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而感动……真正成为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而不仅仅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趣事风波,从而提升学生心灵思想的敏感度。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入这些焦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思考,激发他们去探索其意义。例如:向5"12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一事。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看法,如:救援队――空降兵在5000米左右的高空降落,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因为责任;在废墟中被掩埋很长时间的三岁小男孩,刚被救出的一刹那,就使出浑身力量向救援的叔叔行了一个队礼,因为感激;等等。学生讨论很热烈,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进程中“爱”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这些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学生作文人文精神的含量。
   二、学会审视自我
   课文就是一个写作的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自我的意识,而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引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何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的是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和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如其人,学做文与学做人应是水乳交融的一体,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提升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给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之以自己的方式把自己融会了所有接触到的知识,这一精神个性得以自然地宣泄。在探究《猫》一文的主题时,我尝试让学生变换成文章中的作者或小猫,畅所欲言,而不做正误评价,只适时将话题引致:1.自我批评,2.学会关爱,3.尊重事实,4.弱小者的命运,5.改变命运。
  很显然这五个主题几乎涵盖了孩子们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可能面临的现实境遇,在此境遇中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具有理想观、价值观、的倾向性.学生在选择地过程中,已萌生了理性的种子,自发地产生对生命生存的关注,倾注了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
  的确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们的,但我们可以影响其形成,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选择的走向.我们所要营造的课堂气氛,并不是让孩子们顺着我们的思路走下去,只是提供教学上的各种客观场景,让学生在此中按自己的特性自主选择,它包括的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还是思想层面的。这种蕴涵着生命体验的情感倾向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对生命的审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渗透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由这篇文章,学生联系到身边的弱势群体,如流浪狗、街头的残疾艺人、农民工老于等,写出一些立意深刻,充满人文关怀的作文。至此,我们可以说,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来源于“人”的真实,来源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的精神个性的独特表达。
  
  三、寻求地方文化
  
  在捕捉到所属地区秦淮文化的优势资源后,我尝试将作文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相整合,兼顾到作文教学中的内容、题材、指导的需要,把地方文化和作文课程相连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绿色素材、体验历程和人文熏染。荡舟秦淮河,回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遗憾,探询古石桥,走访古村落,感受“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络花阁窗”的秀美;欣赏地道的皮影戏,把玩形态各异的雨花石,,聆听颇有文化底蕴的城南土方言,积淀厚重的秦淮古文化……除了实地体验,还尝试将摄影与作文相联系。让学生自己拍照片,再根据照片写文章,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增。要摄影,首先就有一个景物的取舍问题(拍什么)。学生们肯定会去拍自己想拍的东西。而在“摄影”作文法中,“写什么”又是与“拍什么”直接相连的。既然学生们拍的是自己想拍的事情,自然也就会写下自己想写的语言,即“用自己的嘴巴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事和感受”。这样的做法有何实效呢?请看例子:
  有个学生在秦淮旧街小巷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只有一条深深的的小巷,斑驳的灰墙,深青的砖石路,还有一抹淡淡的昏黄的光。很有江南韵味的画面,学生由小巷联想到江南的雨,一篇很有文化底蕴的《江南的脚步》发表在09年4月的《好家长》上。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也去秦淮采风,拍了很多照片,笔者发现照片往往是角度一般、题材雷同、缺乏新意,这是摄影一开始的最大毛病。家长或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应耐心指导孩子应怎样去选择角度、运用光线、选取镜头。孩子学会了这些,会拍出有新意的照片了,慢慢地就会把这种心得运用到作文的选材和布局上。
  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带学生进入文化的境界,使他们获得文化的熏陶,焕发出文化创造的激情。作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追寻着文化的视野、意趣、境界和精神,从而体现出人文的涵养。

标签:之花 倾听 绽放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