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改革 > 正文

品味人生的唯美句子【让学生学会品味散文的美】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家金波先生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给读着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紧扣题眼,从“美”开始:?
  
  一、 欣赏色彩之外在美?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清新鲜活,充满生机,使人一见顿生喜悦之情。远远望去,大树很美,“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平实的比喻,是多么的形象;这生命的色彩,是那么夺目;这朵绿叶组成的“云”从黄土地上升起,是多么奇特奇妙的感觉!走进大树,枝头绿叶丛生,你会发现每一片叶子都是“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昭示着自然界物种的丰富多彩。所以,叶子也很美,美在姿态万千,富有个性。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匠心独运,用最简洁的线条、最朴素的色彩,将大树和叶子的“外在美”呈在读者眼前,驻于读者心头。
  
  二、 品读树叶之内在美?
  
  绿叶沐浴阳光的恩泽,酿造生命的乳汁提供给大树。它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展现了动人的风采,在走完了一个周期的生命历程后,叶落归根,又融进肥沃的土壤,化身肥料,使大树更加茁壮、葱翠地成长,挺立于大地之上。这时的叶子让人觉得更美了。这种美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两个字上――奉献。“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就意味着绿叶不只为自己而生,它或者不只为了自己,不只想着自己,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忘记了自己,心中早没有了自己,可见这种奉献精神是多么是多么“无私”啊!而叶子这一无私奉献的精神藏在它的身体里,这种谦逊含蓄的“内在美”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叶子不仅有外在美,而且有内在美,所以它是真正美的。而只有真正美的事物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三、 感受大树之整体美?
  
  如果没有绿叶奉献生命的源泉,这美的大树就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大树提供生存的空间,这“美的叶子”就会无所依附。树美,因为有叶;叶美,因为有树。这里边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多么发人深省啊!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扶持,共同生长,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显得更为完美。?
  
  四、 启迪学生去创造美?
  
  作者以“做一片美的叶子”为题,以“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作结,显然是由物及人,生发联想:社会、国家、家庭……都是一棵棵大树,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就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为人类社会的生活之树做出无私奉献;“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在集体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中;“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永远进取,为生活的大树注入活力,添加色彩,让它永远蓬勃、健康地发展……?
  应该说,教者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关。接下来,就该思考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本为载体,涵咏其中,反复体味,从而获得理性升华。然而,处理这类富有哲理的文章,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条分缕析的泥潭,弄得美文不美;一不小心就会有进行品德教育的嫌疑,搞得语文课不像语文课。?
  我认为,在设计教法时,应把握“可操作性”这一原则,依旧紧扣一个“美”字,采用“激情导入,鼓励学生发现美→读画结合,欣赏大树之美→由表及里,品味语言之美→揭示联系,感悟整体美→由物及人,启迪学生创造美”这五个步骤展开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看我板书课题,并有意将题目中的“美”字放大,然后进行一番充满激情的引导:“我们身边有很多美的事物,它们无处不在,只是它们有的不像老师写的这个‘美’字那么明显,需要明亮的、聪明的眼睛去发现它们。本文的作者就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他把自己发现的美,写成了一片优美的散文,让我们去阅读,使我们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这堂课,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作者一样,学着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通过这些环节,把学生带入情境,为学生感悟大树和叶子的外形美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在让学生感受大树的“美”时,我采用读画结合的做法,即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作者描写大树美的语句,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比喻句展开想象,在大脑中勾勒出像绿色的云一样的大树形象,再指导学生读出大树的“美”。最后,由教者用另一种形式――画画来表现大树的“美”,即用简笔画板画一道黄色地平线、一段褐色树干、一顶绿色树冠。至此告诉学生:美的事物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它的美。?
  感受叶子的美,分感受“外在美”和感受“内在美”两步。叶子的外在美主要体现在形态上,我用简笔画的手法,在黑板上画好的树冠上添加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树叶,让学生在简简单单中理解了“形态各异”的含义,同时也领略了叶子的形态之美。“绿叶为大树而生”,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无私奉献精神,这正是叶子内在美的集中体现。让学生明白:叶子不仅拥有外在美,而且具备内在美。或许这种接受式学习会使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并不能完全了解,但我想文章的阅读意义会随着学生一同成长,也许他们现在是似懂非懂,但将来总有一天会明白的。有时教学上模糊些、朦胧些反而对学生的成长会更有利。?
  整个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由物及人,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我继续发挥板画的功能,相继画了几棵大树,依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命名:“班级树”“学校树”“家庭树”“中国树”。此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不仅为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设计了坡度,而且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

标签:散文 品味 学会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