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建筑体系差异【东西方管理体系的整合发展:创建与解读低碳哲学】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编者按:2010年10月,世界创新研究院会议室,记者初见成中英教授。   成中英先生是美籍华人、国际著名学者与哲学家,也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1964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哲学专业,长年致力于中西方哲学与文化的整合与融通研究,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在西方世界中树立了中国哲学的主流思考,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为世界开拓中国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哲学教授、全球著名一流大学如牛津大学、柏林大学、耶鲁大学等的客座教授、美国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成中英教授用易懂、独特、令人启发的语言,娓娓解读“自然有为”、“创造和谐”的中国低碳哲学!
  “低碳哲学”是个非常庞大的话题,本次对成中英教授的专访,仅作为低碳哲学系列报道的开篇文章。
  
  全球关注低碳经济的根本原因
  
  能源是人类最根本的生存需求,近几百年来工业发展和人口激增,把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转变成了全世界关注的“能源危机”。能源危机说明了人类过去未管理好能源,在国际间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为了谋求新的能源,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开发新能源。据国际太空能源研究界估计,月球上有至少1000万吨氦―3。为增加能源储备,2006年俄罗斯一家大型能源公司打算在地球之外的星球开采有“超黄金”之称的太空能源氦―3。
  我国环保部有关专家曾指出,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走在世界发展前列,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的能力。简而言之,谁在能源方面领先一步,谁将是最大赢家。人类下一步将如何改进生活方式?如何利用既有能源来换取更高、更好的生活价值?如何更好的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提升和保障后工业时代的生活质量,就是本篇专访的初始目的。
  
  中西方的低碳经济融合问题
  
  成中英教授多年执教各国名校,对海内外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谈到对低碳经济的看法时,成中英教授说:“低碳是一个新的经济和能源看点。我们需要怎么去节制能源、开发能源、运用能源?如何用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大的效果?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收益?这就是人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不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或者是转化能源的方式,东西方都需要新的思考方式。从我国而言,我们需要西方的技术和科学,尤其在企业发展、生产方面需要思想转变。但是,在社会分配、生活方式、文化生活中,是否需要放弃传统完全接受西化?西化里追求个人主义享受,显然是高能源消费。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能否找到比以往更自然的生活方式?西方对中国文化中勤俭节约的容纳,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中的思想转变。中国文明和传统强调的是很好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谐关系,重视伦理、重视道德,这对中国人的经济发展是很需要的。”
  
  分享低碳哲学的实践优势
  
  作为学者,成中英教授尤其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推进人类和谐发展的进程。低碳本身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低碳哲学的概念中,他既关注工业企业的低碳,也关注长远之计的低碳教育。
  从企业角度而言,他认为工业低碳有很多减排技术值得探讨,但是低碳管理中的中西结合的模式,能更好的激活各领域的低碳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更具活力得创新发展。他说:“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提供动力,人类发展、物质生活需要各种奢侈型的生活方式,城市建设需要高度和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问题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主要问题。除了最基本的能源,煤、石油,其他的能源,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风力的发展和开采,看似与煤没有关系,但是能源转变过程中的基础建设都需要碳作为基础能源。墨西哥的石油污染将用几十年改善,污染在一定的时间内才能消除。人类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改变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能源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维模式”。
  成中英教授将毕生的哲学与管理研究与低碳经济结合,关注以人为本。他强调天人和谐,关注环境对生活质量的提升,关注如何把低碳教育与我们的国学传统相结合且古为今用,减少能源浪费,提升人民精神面貌,弱化社会矛盾。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有5000年的历史,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沿用下来可以与其他国家共享。我们关注国民教育应该如何指导、突破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追求成功,但是我们的成功是要以长期利益做基础、有保障性的持续性的成长。政策、舆论不要误导社会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了长期利益。尤其是在目前开放的经济发展体制下,会面临权力腐化(corruption)和权利滥用等问题,以权谋利,以公谋私浪费了大量资源,这本身也是一种能源的污染行为。这是我们的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成为一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首先要重视如何管理权力与权利,建立一套权力管理思想体制与权利管理教育体系。从世界眼光来看,由于各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今天已经是一个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各种价值和各种传统都有它的历史发展背景,都有它自己肯定的价值。怎么样来建立他们的关系?怎么使他们避免冲突?能够找到一个彼此的定位?能够彼此善待彼此?回答这些问题才能保障人类和平繁荣长期发展。中国到现在已经过了不同阶段的发展,走过不少曲折之路,最后回到“以人为本”对人关怀这个文化的基本价值,显然不是偶然的。 我们了解到天地之道,亦即生态气候大环境与地理人物的中环境,是与我们自身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价值的高度的自觉。因之我的哲学信念、以及我对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认识,让我能看到低碳经济需要一套低碳哲学,而一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低碳哲学的实践基础上面!”
  
  低碳管理要从周易的源头出发
  
  对于如何理解低碳哲学的新的思维模式,成中英教授回答记者:“我一直从事哲学研究,首先说明一下中国哲学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道家哲学对自然的理解与认同,遵循自然无为的生活与行动方式,对欲望的合理的控制。现在我们的工业社会已经成熟,就是要讲究自然无为的正面含义,可名为――“自然而有为”。儒家哲学关注人际协调,是人与人、社会与社会的平衡及充分发展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道德修持与精神修养的问题,更是国民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发展问题。我认为,现在的社会需要动静协调配合。周易哲学的阴阳配合思想,一方面追求科学知识的系统化增进与推广,一方面却不能不精化知识,以简御繁、推陈出新的创造价值,要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发展价值理念,也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人类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之道。只有在和平与和谐的环境下,我们才能解除环境的恶化问题。就中国的发展而言,想有更好的发展,就要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生活典范价值的新的文明,成为低碳国家显然是一个有力的标志。中国资源管理要从周易的源头出发,把低碳管理、低碳生活、低碳经济链接在一起发展,固定一个长期成长的目标,与时俱进的新目标将把我们带到一个美善的佳境。”
  
  用简易的思想、有效的组织带领团队
  
  对低碳哲学、低碳管理方式的思考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到?成中英教授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形式和生产方式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掌握新的能源,有更好的原始能源的渠道或科技来转化能源,从科学的基础发展而言,我们要开发新能源、节省能源,产生绿色经济、绿色能源,减少污染。我们能否使用小能源,开采更多、更好、低污染的能源?能否更好的协调人们的生活,人民的思想,人民的管理,帮助低碳技术和生产方式、节约方式、节能方式的发展?能否得当使用时间,精细且机动的组织工作?面对大的决策时,管理者能否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能力、领导力、决策力、资源占用力、规划力、改革力、创新力、服务规范,避免错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如何截获人才、唯才是用、振奋士气、再教育、再反馈,改善决策层内部活力和企业本身,用简易的思想管理带领团队,不减少他的功能甚至增加功能?简易本色就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这就是管理问题,也就是我的C理论中所提到的内容。用简易有效的方式推动企业的改造、创新、这是一个持久不断的工作。”
  
  C理论――和谐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正处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会怎样?低碳哲学如何服务中国发展?成中英教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1979年台湾联合报的记者采访我,询问我‘在当下台湾经济最发展的时候,如何改善和转移劳力密集的出口加工的产业结构变资本密集产业结构’?我给他的回答是,转变产业结构不能一味的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因为产业结构的转变不仅是单纯的资本密集的问题,还需要技术管理、思想管理的改善。中国《易经》中的‘太和’概念,意指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身心的和谐。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提出‘共同享有和谐社会’。怎样运用好低碳管理解决问题?回答是必须要部署平衡各种关系,将这些环节结合起来,产生一种简捷、有效、与时俱进的流程,这是和谐化的管理思想。1985年,我在北大讲课时提出‘和谐化’的概念。我观察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社会组织的差异、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价值体现和历史经验、历史经验的差异,并从《易经》哲学的研究成果,提出足以容纳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管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C’理论。并在1999年出书《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意指中国(China)、《易经》(Change)和创造性(Creativity)。我把管理哲学与现代化的中国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这个模式不仅是要维持现状,更要开创新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目标。这需要懂得智慧,对宇宙和生命意义有所认识和了解,清楚宇宙运转规律。全球经济化就是大家寻求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和谐的平衡发展”。
  成中英教授把C理论定义为管理行为的系统化和简易化,对于最初怎么会考虑到C理论的定义,他回答记者:“人群是整体的、系统的、网络的。生活的丰富必然取自于环境,取自于他人。在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把复杂的事物条理化,代表一个社会领导者、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机构,是不是具有整合、创新能力,以及企业领导对环境和自我的认识。海尔重视中国传统道家哲学的灵活度改进企业。华为很重视创新,结合西方的技术发展自己的技术,乃是当前重视整合与创新的管理成功之例。C理论在整体决策上,产生一种领导动力,在组织上的作用,在不断改善组织,给予组织产生一种权威的领导力,选拔人才、训练人才、配置一个团队、发展一套产品政策,强调产品的低碳性。 这就不能不有思想的深度,不能不有实践精神,用示范性的行为与效果来带动与促进社会的和谐,达到人民追求进步和繁荣的生活愿望,当然也就产生更多的社会福利。东西方管理哲学虽然性质有异,方式不同,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重视目标,重视价值。西方强调共识,东方强调协调;西方强调行政利益,经济发展,重视结果;东方重视过程,社会生活、经济生活,还是要有道德的价值在里面。希望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发展前进时,谈到的是企业或机构的社会责任问题,而不仅仅是短期利益的追求。我希望大家对C理论的基本管理方式有所了解,把C理论落实到管理上,让大家走向一个节流开源的管理方式。包括如何把管理系统化、精致化、怎么能够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
  
  低碳哲学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低碳经济还是低碳管理,亦或是低碳生活,都需要将低碳哲学作为研究和发展基础。怎么创新、改造、探索、管理和生产的方式,使他符合低投入高收获的生活方式,再或者是转化污染源为可回收物质?成中英教授介绍低碳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时说:“低碳生活中,什么需要维护?国民健康、衣食住行的开源节流。从饮食的角度而言,怎样使人们生活健康,食品餐饮安全,养生保健防病于未然。子女饮食教育,如何避免滥用药品,如何让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低碳管理尤其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严格控制毒牛奶、毒饺子现象给社会增加的负担和支出。结合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为一体,强调对社会民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的行为,做出有利的管理环节尤其对饮食产品安全要防患于未然。还有加强水资源、菜类资源、肉类资源等方面以改进民生健康的管理,也是杜绝不良的社会发展与能源的浪费的基本措施。从居住的环节而言,我们居住的建筑是否高碳,什么尺度可以界定建筑的碳排放?什么样的住宅和环境更适宜居住?什么方法是建筑能源消耗的最佳方法?若高能耗产生高效能,还可以理解。若是高能耗产生低效能,我们如何减少碳排放?谁在真正关注和思考建筑的低碳问题?从交通的环节而言。以北京为例,城市进入和行驶的车辆每天递增,什么是可以深入解决交通堵塞和汽车污染问题的最佳方法?新加坡在交通管理方面非常严格,道路不能有任何的损伤,部分路段不允许大型汽车进入,甚至有些区域不允许汽车驶入。重金罚款对路边的花草采摘,维护城市景观,减少了能源消耗,达到了两方面的效果。我们对环境美的理解应该不仅仅停留在繁琐的装饰,而要关注环境美学,关注自然美和山水的再生能力的保护”。
  人的生命价值不能因为低碳而有所折扣
  中国传统的易学哲学,强调天人相通、天人合一,这说明人的生存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符合自然规律、不重视人类生存空间的发展方式,导至近年各种癌症或重症的比例不断增加,这就是对生命价值打了折扣的直接体现。
  首先,政府要提倡和组织社会与企业的力量来改革我们的社会陋习与腐败风气,自觉与自发的发挥人的伦理力量与道德德性。更好的推动知识经济,用知识减少错误,改进生活方式,做知识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全社会增加知识的学习,减少资源浪费。认识自然,知人知天;重视变化性,能够与时俱进,能够对生活方式有所变化,更好的解决问题。
  第二 要掌握交易互动的精神,全球同舟共济,可以减少时间浪费、能源浪费。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国家的经济高度发展和生产结构的状态,强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只顾一方经济发展的本位主义,完全不顾他方面的利益,当然无法很好的去平衡世界的经济发展。”
  第三,要掌握“简易”原则。发挥简易的直接功效,简单不一定比复杂好。但简捷在形式表达上紧凑,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第四,我们已经到了用太空能源的时代,善用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减少对工业时代传统能耗方式的依赖。发挥创新的能力,用人文的知识与智慧来简化、精化、及净化我们的生活。
  最后,提倡低碳,就不能不学习与认识低碳哲学、低碳管理。低碳哲学就是对生产方式、财富分配方式的重新思考,进一步讲就是对生活方式、社会发展的教育与变革。所以,未来的低碳哲学应定位在用教育来开发我们的智能与情性,使我们不断认识生态文明的传承。自然是生命的基础,也是人可以享有的资源,但也要自然享有人的存在。因此,要爱护自然,对山川、河流都要珍惜,要建立人与自然互参的正确生命观。追求内心生活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和谐与环境生活的平衡。我们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尤其是社会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教育下一代爱护环境,尊重生命,追求和谐,要把人们知性和德性提高,争取每个人自己管理自己。
  采访结束时,成中英教授表示:“低碳不是一个热门的词汇,不是某一个机构的名片和政治策略。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类有规律可循的生存轨迹。低碳哲学是可以被融入东西方管理的任何思想与模式中。在低碳管理的过程中,适用于我们的技术改进、能源技术、组织方式、企业创新、材料创新。总之,哪条路最简易、最舒适,投入也更少,就是低碳哲学所遵循和发展的道路!”FIC

标签:东西方 解读 管理体系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