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环节的特征和教学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原则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必修课。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思想品德课教材不断完善和丰富。在近年的教材中,学生活动部分的内容不断增加。以教科版教材为例,教材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际,设计安排了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环节,将活动有机地融入每一堂课,并贯穿教材始终。思想品德课教材在活动环节设置上的这一重大变化,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一、 思想品德课活动环节的特征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科版)教材在学生活动环节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活动环节形式多样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科版)教材设置的活动环节共有十种。它们分别是探究、分享、实践、讨论、反思、活动、交流、思考、体验和探索。这些活动形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多种平台,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第二、活动环节大量性
  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中,教材都根据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安排了不同形式的多种活动,这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大大超过了其他教材。就学时活动时间比例看,一般都超过50%。另外,从全学期活动次数统计上看,七年级在学习过程中有活动环节99处;八年级全期学习中有活动环节108处。
  第三、活动环节极具参与性
  由于活动设计考虑了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知识、认知能力的实际,也兼顾了学生成长的个体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等因素,因此,多数活动设置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这就为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四、活动环节溶知识学习、行为养成一体
  活动是培养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一种主要方式。在教材设置的活动中,编者都紧密联系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特定内容,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主线,溶知识学习、行为养成于一体,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或形成行为养成,成为思想品德课活动环节的又一特征。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环节的四个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只是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师”。洛克说:“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大量学生活动,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起“导”的作用。同时,教材安排的大量活动环节也会教师解除了由“教”到“导”的束缚,为教师在主导教学尝试上提供了更加广阔和空间。那么,教师如何利用活动环节来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活动特点确立相应教学原则。
  二、活动环节的教学原则
  教科版教材的10种活动形式,大体可归为四种活动类型,即:体验型活动、训练应用型活动、发现型活动和建构型活动。与之相匹配,教师在这四种类型的活动教学中,也应确立和把握相应的教学原则。
  1.体验型活动及教学原则
  体验型主要包括教材的“分享”和“体验”两种形式。在体验型活动中,学生须将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结论、理论、观点),通过自己亲身的(借助有关材料)重新体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观念。正如诺尔曼•丹森所说:“……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情感,加入到他们自己的社会。”这种由学生自己得到的知识或观念更具深刻性和持久性,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指导自身的行为。在这一类型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把握的原则是:
  第一、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教材提供的材料间的关系,力争做到自然过渡和顺理成章,让学生合理进入体验情景。
  第二、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件或类似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分享、体验,增加体验的真实感。
  第三、注意学生的内在化的心灵体验,也重视外在化的行为实践体验。
  第四、体验型活动重在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前提也是体验。因此,体验是活动的中心。
  2.训练应用型活动及教学原则
  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交流”三种形式可归为训练应用型活动。从这三个活动环节的本义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看,它们都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强调了对知识的应用训练。显然,这种类型的活动强调的是能力训练。学生只有将已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才算真正地掌握了知识。教师在指导训练应用型活动中,应把握如下原则: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初步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观点看待问题。
  第二、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言行,促进行为养成。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3? 发现型活动及教学原则
  “探究”、“探索”两种形式的活动属发现型活动。发现型活动是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分析、思考,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人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他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对学生来讲,由于探究、探索的对象是陌生的,所以,发现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师在指导活动中要遵循的原则是:
  第一、不替代学生活动,不急于求成。
  第二、适时点拨学生用已学知识分析思考问题。
  第三、引导学生在既定的议题、材料范围内探究、探索,不偏离方向。
  第四、不轻易草率否定学生的努力结果,而又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引。
  4.建构型活动
  教科版初中思品课的“反思”、“思考”、“讨论”等三种活动形式可归入建构型活动类型。
  建构型活动在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知识建构,另一层是观念建构(由思品课特性决定)。建构型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学生个体通过自身的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指点下、在学生间的相互启发下获得知识或使某一观念得到确立。正如建构主义教育家皮亚杰认为的那样: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指导建构型活动时,教师应做好四个方面的指导:第一、根据学生建构活动发展情况点拨指导,促进知识生成。
  第二、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相互启发,推动建构活动进行。
  第三、分阶段递进引导。
  第四、协助学生总结完善建构形成的知识或观念,并归纳出一般方法。
  上述对实践思想品德课教材活动形式的归类及教学原则的认识,仅仅是从活动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来划分的,难免准确。事实上,这些活动类型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特定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教学方法。

标签:刍议 思想品德 环节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