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食谱 > 正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的意思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强调了“社会适应”这一内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极力注重这一点,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和接受挑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让学生自编练习动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时,要时刻注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以便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课堂中不断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得以实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编徒手操,不管编的质量好与差,都予以表扬再适当加以指导,学生从平时就开始创编,这样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就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每年我校在“五一节”、“国庆节”举行的文艺汇演中,每次都有学生自编的健美操表演,这些动作就是学生把自己平时体育课上学到的体操、舞蹈、音乐融为一体,经过再创新,组编而成。虽然动作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无论从欣赏角度,还是从锻炼身体角度看,这些组合都是很好的。
  2. 鼓励学生改变动作练习方式。
  创造就是把已知的经验重新组合,产生具有新价值的东西。改变动作练习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跳绳练习时,不再局限于摇一次绳跳一次,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或几个人共同探讨创造各种各样的跳绳动作,看谁的动作新颖。于是就出现了半蹲跳、单足跳、四肢着地(另外两人摇绳)等新动作。通过这种方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有助于打开他们的创新思路。
  3. 教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创新要依靠想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动脑筋进行想象,通过自己的想象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把球控制的很平稳,有的学生无法控制球,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球的方向会偏?”,让学生边看边想,于是学生就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探究想象,发现手臂伸直夹紧以及击球部位正确是控制好球的主要因素,于是在练习时就注意改进自己的动作。这样既使学生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训练。
  二、 培养学生竞争和接受挑战的能力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接受挑战的观念。
  体育竞赛中能不能赢是由人的本身素质和竞技水平决定的,而敢不敢争取则属于人的意志范畴。体育课上旺盛的斗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技能的提高,从而在竞争和提高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我在快速跑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分组接力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竞争中难免有胜有败,不论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对于成功的学生要指出还存在不足之处,避免骄傲;对失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安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找到今后努力方向。
  2. 提高学生对竞争的承受力。
  竞争的结果总是与胜败相伴。体育运动鼓励人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失败和承受失败,而后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更具有意义。现代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家长的过度保护以及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美国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就是因为从小对竞争失败的承受力低,长大后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在有一大批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一帆风顺的,而这些人往往都是对竞争承受力低的人群。学校里、家里都是在老师和家长们的表扬声中、呵护声中长大的,他们对竞争的承受力更要低于同龄人。竞争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竞争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学调整,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得到的锻炼与提高。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场比赛。对比赛中失败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的学生,要有重点的进行个别教育,首先要对他们的努力加以肯定,鼓其斗志,然后引导他们作自我总结,明白“别人为什么能胜”,“我为什么会败”,从中取长补短,以求更大的进步,使败者不馁。
  3. 因材施教。
  平时体育课堂上,在做具有竞争性练习或游戏时,一般有三种类型的学生,① 不敢参与练习的学生;② 好胜心强的学生;③ 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对这三种不同表现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地引导。对不敢参与的学生重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敢与参与;对好胜心强的学生,要让他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对无所谓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1. 为学生间交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不断交往的活动中发展与提高的,体育教师应多为学生间交往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前的体育教学只习惯于固定的老师讲授知识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分组,因此人为地局限了学生间的交往,而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社会交往技能。
  在体育课的集体练习或游戏中,难免不发生冲突,这时教师就要考虑怎样进行正确地引导、培养学生化解矛盾的能力,使学生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掌握了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判断是非能力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 培养学生组织领导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组织领导能力的最佳方式。体育课上,课前的准备活动每次我都安排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做,虽然开始有些同学组织不行,但通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学生的组织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在组织练习或游戏时,他们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其它因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只有注意人才合理的调配和组合,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组织领导的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新的形势,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杨继锋 江苏省如皋市袁桥镇初级中学 226500)

标签:培养 能力 社会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