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食谱 > 正文

粮食安全水分 [河南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粮食发展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河南省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河南省2009年春季大旱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对未来河南省粮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粮食安全;对策;分析
  
  1.引言
  粮食不仅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更是战略物资。人生存依靠粮食,工业的基础原料许多是来自粮食(比如醋、酒精),建国近60年里中国在世界上能硬气说话的就是依靠自己养活了13亿人口,可见粮食的战略地位的重要。粮食安全,一直是世界各国广为关注的大问题。
  2.粮食安全的概念
  粮食安全的概念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的。70年代世界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粮食危机之后,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协定》,该协定认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是一项国际责任,要求有关国家“保证世界上随时向民众供应足够的基本食品,以避免严重的粮食短缺,并保证稳步扩大粮食生产,以减少产量和价格波动。”该协定提出了世界谷物库存量的最低安全标准为当年谷物消费的18%,这就是目前经济学家常常引用的粮食库存与消费比。低于这一标准,则被视为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当时对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的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于1983年4月通过了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的粮食安全概念,内容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三点,这就是:(1)生产保障;(2)供应保障;(3)有购买力的需求保障。
  1996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简单的说,粮食安全就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念包括三个具体目标:(1)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
  3.国内外粮食发展的现状
  3.1 撒哈拉非洲
  食物尤其是谷物进口迅速增长。谷物进口年增3.5%,从1050万吨增至300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小麦。本区小麦生产将年均增长2.6%,玉米、其他粮食与稻米年增长3%,谷物播面年扩大1.2%,单产年提高1.7%。谷物需求每年增长3%,收入增加和人口增长,导致本区小麦、稻米进口增加,其中增加最多的是东非,每年增长可达7.5%。
  3.2 南亚
  孟加拉仍是一个稻米小出口国,但其小麦供求缺口将增大1倍。稻米生产年增长在3%的水平上下降,但仍能满足每年2.5%的需求增长;小麦生产年增长0.85%,将不能满足每年高于2%的需求增长。人均食物需求年增长:稻米0.71%,小麦0.26%,其他粮食0.44%。印度生产增长势头很好,但由于收入每年增长4%和人口每年增加1.8%,食物消费和安全仅有很少改善。稻米、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年增长都超过2%,粗粮生产年增长为1.9%。印度农业贸易位置变化不大,尽管肉类进口增加,但相对印度经济规模来讲是微不足道的。印度将成为谷物出口国,虽然小麦出口由140万吨减至零,但稻米出口会增至150万吨,玉米和其他谷物出口会超过200万吨。巴基斯坦和其他南亚国家的问题严重。巴基斯坦贸易缺口增大,小麦进口将从210万吨增至1090万吨,玉米和其他粮食的进口也将增加;优质米出口仅由60万吨增至90万吨,普通米出口由70万吨减至10万吨。
  3.3 西亚和北非
  谷物进口持续增加,由4200万吨增至6200万吨,其中一半是小麦,大米进口到2020年达370万吨,仍占谷物总进口的6%左右。
  3.4 拉美
  谷物进口从1330万吨增至1880万吨,进口增量的大部分是玉米。由于稻米生产增长慢于需求增长,稻米进口也会由90万吨增至260万吨,畜牧业增势很强,出口增加。
  3.5 东南亚
  稻米情形将呈现四大特征:大多数国家单产增势很强,其余国家面积增势很强,泰国和马来西亚需求增长很慢,其余国家需求适度增长。该区稻米出口将翻一番,由480万吨增至1080万吨,其中泰国稻米出口增至570万吨,其他国家增至440万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则保持基本平衡。由于口粮消费由大米转向小麦及对玉米和其他杂粮的饲料需求大增,除稻米外的谷物的进口会迅速增加。小麦进口会翻番,达到1030万吨,玉米和其他杂粮进口增至900万吨。人均谷物需求仅增加12%,而人均肉类需求将增加1倍。
  3.6 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小麦和大米消费国和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开始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压力。中国去年生产粮食4.84亿吨,消费粮食4.97亿吨。这种入不敷出的差距还会继续拉大,根据中国农业部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消费粮食5.2亿吨,到2020年将上升到5.54亿吨。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中国的耕地面积却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虽然中国不甘心成为粮食纯进口国,但农业部有关人员认为,到这个十年结束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这种局面。中国过去一直努力要把粮食进口控制在5%以下,现在政府意识到存在困难,态度开始有所转变,转而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业内认为,农产品也会像石油一样出现问题,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粮食供应的安全。
  3.7 发达国家
  从发展中国家增加的进口需求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美国谷物出口将从8900万吨增至12100万吨,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谷物出口从3700万吨增至4700万吨,欧洲联盟和其他西欧国家仍保持谷物净出口,但数量减少。美国耕地面积1.29亿hm2,人均耕地0.84hm2。粮田占全部耕地达到3/4,粮食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粮食出口量的一半,库存约占世界粮食库存的30%。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居第一,出口量占65%,居第一,小麦产量占11%,居第三位,出口量占33%,居第一位,水稻产量占2%,居第十,出口量占16%,居第三位,大豆产量占35%,居第一位,出口量占67%,居第一位,棉花产量占18%,居第二,出口量占24%,居第一。
  4.我省粮食发展的现状
  河南省从2000年以后,2004、2005、2006、2007、200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1074亿斤连续5年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信息显示,有“中原粮仓”美誉的河南省,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74亿斤,比上年增产25亿斤,增长2.4%,连续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连续3年超千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河南省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17%,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2009河南发生了50年来最大的旱情,全省5000万亩农田受旱,50万亩小麦田地麦苗枯死。粮食在河南所占的GDP比重较高,河南的GDP不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要受到粮食减产、绝收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河南省粮食紧缺势必拖累中央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措施的有效性。农业部派出了督导组到旱情严重的河南省指导抗旱,但多年来靠天吃饭的大田作物生产模式基本没有改变,根本解决旱情的方法依然欠缺。所以河南省在以后应该两手抓,一手动用一切手段抓紧抗旱保夏粮,保住夏粮是就是保住中央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有效性,如果夏粮保不住,粮食价格一上涨,势必造成工业品价格的攀升,引起新的一轮物价上涨,表面上很容易引发新的一轮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平稳发展极为不利。另一手是抓紧制定农业灌溉体系的建设,把农业灌溉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节水灌溉的科研开发,修筑灌溉渠道,合理调配水资源。只有解决了水的问题,大田农业才有保障。
  5.河南省粮食安全存在问题分析
  5.1 粮食短缺影响深重
  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粮食短缺时期,虽然说建国后,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那只是低水平、低标准的解决。谁也不会忘记由于政策失误,天灾人祸引发的粮严重短缺时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人民这样理解“民以食为天。的道理。也因此,至少几代人不会轻视粮食问题。至今,许多经济学家也不敢轻言中国粮食供给过了。尽管无论从调查、估算、预测、统计等数据显示粮食库存和农民手中存粮差不多是够吃一年了,大部分人宁可相信里面肯定有“水分”。短缺是实实在在的危险,是不安全因素之首。
  5.2 粮食生产和供给阶段性供大于求
  应当说,形成这种局面有多种原因。首先是因为改革开放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均得到加强;第二政策倾斜,像省长负责制、保护价收购粮食等政策都是国家明显向粮食生产倾斜,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第三是科技推动力,广泛采用新品种、新的科学种植技术、方法及化肥、农药的合理利用,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力明显加强;第四,粮食的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冬麦种植区和稻谷种区明显北移,使有限耕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第五,中国确立了基本依靠自己解决口粮问题的基本国策。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是一个愉快的负担。粮食多了,的确是件好事,但由于粮食多而引发的格下降使农民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必然导致农民对种丧失信心。种粮既然不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原来投向粮食生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向其他部门转移。这种对粮食基本生产能力的后发影响就形成了潜在不安全因素。
  5.3 面临国际廉价农产品冲击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面临着国际廉价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的主要表现是进口农产品增加,国内价格随国际价格而涨落,在失去价格优势后,大量农产品的涌入,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口资本同,进口的粮食被消费掉并不增加资本存量。因而进口粮食占用外汇将导致投资水平下降而使经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故粮食进口机会成本甚高。
  5.4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料性。根据多年实际情况,在我国这样领土辽阔的国家,每年总会有些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灾害,而又总会有些地区获得良好收成,各个主要粮食品种同时减产很少见。全国性自然灾害具有偶然性。应当关注的主要是粮食总量供给过多和过少所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与风险,以及建立防范这种风险的机制问题。
  5.5 二元经济结构是粮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日益明显,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东部与农业生产落后的西部反差越来越大。对这个问的认识建国初期就已很深刻了。那时讲的是要消除三大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城乡差别。现在讲的二元经济结构不过是将问题提到更高层次来认识,基本是工农差别问题。工农两部分差别加大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平衡稳定发展。“二元结构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是发展中国企业最重要的特征。而农业的发展也就是消除二元结构,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3]西方经济学家的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6.我省粮食安全模式选择与对策
  6.1 粮食安全模式的选择:“自给自足”与“贸易自由化”引结合
  粮食安全的“自给自足”模式是指一国粮食的需求完全通过国内粮食生产来满足,即粮食自给率为100%。粮食安全的“贸易自由化”模式,是指一国完全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进口或是国内生产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也就是说根据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和国内自产价格的高低来随时调整粮食自给率。只要前者低于后者,就完全通过对外贸易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自给率随着价格因素的变化而随时变化。
  “自给自足”模式过分强调安全目标的重要性,忽视了一国的资源禀赋条件能否具备经济高效地满足粮食自给的可能性,极有可能造成该国农业整体效率的损失。在现实中,完全绝对的“自给自足”或“贸易自由化”模式其实并不存在。我国粮食安全模式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均衡模式,即“自给自足”与“贸易自由化”相结合。
  6.2 我省粮食安全对策
  (1)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在我省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我省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减低。由此可见,如不控制人口增长,粮食问题就难以解决。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人类的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类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2)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的生产与粮食生产和供应保护相对平衡与协调。
  (3)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我省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
  (4)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
  (5)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包括为增加生产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提供合理而可预测的农产品价格趋势信息,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和贸易变化的监测,在农产品贸易、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等。
  
  参考文献
  [1]杜青林.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2:6-11.
  [2]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2(4):46.
  [3]邢丽.关于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5(1).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证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6-07-28.
  
  作者简介:谢俊花(1972―),女,河南许昌人,经济学学士,讲师,现供职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标签:河南 安全问题 粮食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