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核算中重要问题的研究_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国有资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实现国有资产保值或增值,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以行政事业单位为出发点,分析并阐述几点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其运营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制度建设
  制度是指导一切管理手段落实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相关制度,对加快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内容至关重要。
  1.完善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资产核查工作,全面了解单位内部的实际资产状况,同时建立并规范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台账制度等。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高效、全面的管理与支持。
  2.加快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除了做好基本的资产清查工作之外,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数据等收集并整理,完善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资产管理核算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制定并规范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资产合理性研究工作,因此没有对资产配置提供必要的量化参考标准,客观上给资产的合理配置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一方面摸清内部各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与财政部门加强合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制定合理的资产配额标准,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促进资产配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制定以政府采购为主的购置资产方式。对于行政事业性的资产购置来说,其主要资金来自财政资金,通过政府采购及国库支出的集中支付方式,可有效控制公共支出的效率。因此,应该将行政事业性质的资产购置活动全部采取政府采购模式。这样,一方面可降低资产的形成成本,减少政府财政,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并从源头控制资金使用和资产的形成,为加强国有资产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奠定基础。
   二、加强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
  通过建立统一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预算制度与调剂制度,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核算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经之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预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的租赁、存量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变现处理与收入、基建支出及修建支出等内容。在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应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优势,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与制度。根据各项资产的配备标准,相关单位应制定构建计划,并完善所需配套的预算体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需购置的固定资产,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以政府采购及国库集中支付形式完成购置工作,并将其纳入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环节。
  另外,对于超标的资产配置,严格控制计入预算中。除了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之外,还应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调剂,优化资产配置,将市场机制引入国有资产的配备、处置中,通过租赁、联营、拍卖等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公平、公正、公开化。
   三、重视非经营资产的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中,涉及诸多办公设施、办公住房或公有住房等非经营性资产。加强对非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重视,对新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发挥重要作用。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办公设施、工作设备等采取自行采购形式,缺乏统一的购置标准与管理规范,造成国有资产分配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的产生。当前,我国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购置,除了基本的办公建筑、用车的资产配置提出了明确文件规定之外,大多数还缺乏配置标准及相关政策依据。因此,应在尊重历史、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加快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核定,并提出资源配置标准,实现按需分配。另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需购入的新资产,应尽量从现有资金中进行调剂。同时,可以通过联营、拍卖或租赁等形式,加快资产流动,制定有奖有惩的制度管理,鼓励占用资产的单位及时清理闲置资产,再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的实际状况及使用需求等进行无偿的调拨、配置,尽量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财政支出。
   四、实现非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
  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确保完成正常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于单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当前,非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处理,利于挖掘国有资产的使用潜力、盘活资产存量,同时加快融资来源。但是非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给钱权交易、暗箱操作带来可能性,为腐败提供给机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非经营性资产“资本化”,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严格制定并执行非经营性资产的审核程序与审批制度,所有费用支出须报财政管理部门审批;②单位内部建立健全非经营性资产的专项管理,如设置台账、实现经营资产的保值增值、制定相关奖惩政策等;③在必要情况下,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对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实行评估;④提出非经营性资产的有偿使用具体方式,并依据资产价值收取相应占用费,明确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及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国有资产集体化、集体资产个人化”现象,提高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五、固定资产的改革发展
  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改革,可在会计信息中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首先,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盘查工作,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的重置价值、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确定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固定资产的预计净产值、资产单价、未来使用状况、增值风险大小等原因实行分类,以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总额等;其次,取消原有的“固定资产、专用基金――修够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准备”等相关项目,在清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时,应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以固定资产的“科目贷方”取替“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同时体现固定资产的基金余额,实现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折旧”、“事业基金”等。对于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应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分别进行“经营支出、事业支出”借方,贷记“累计折旧”。另外,当固定资产减值时,应如上所述,分别计入“经营支出”、“事业支出”借方,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最后,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应单独列出“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大科目,以此准确反映国有资产的固定资产净值情况。
   六、完善监督约束职能
  通过一定的约束与监督手段,可有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避免出现违规或者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应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宏观防范及微观监督相结合的工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减少浪费。在宏观层面,通过财政部门、单位主管部门建立双重管理调控:财政部门主要以价值形态为出发点,强化单位国有资产运用的考核,制定相关考核指标,控制经费支出。主管部门以实物管理为出发点,主要在于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完成单位国有资产的登记与统计。在微观层面,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强调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从会计层面严格把关,并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严格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监督、资产清查等工作,做到帐前审批与账后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同时确保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
  由上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是其发展的基本保证,并以此实现“为群众服务、对社会尽责”的总体目标,不断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核算方法,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节约型、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才良.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J].现代审计,2009;6
  [2]姜明,韩传模.国有资产会计保值增值核算[J].国有资产管理,2007;9
  [3]贺彩霞.浅谈集中核算单位的内部财务监督[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3
  [4]池元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堵塞资产流失流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5]秦嘉龙.资产核算中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4
  [6]刘莉.浅析集中核算单位的内部财务监督[J].商场现代化,2008;15
  [7]邵娟.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8]陈庆修.信息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利器[J].上海信息化,2006;11
  (责任编辑:王平勇)

标签:核算 国有资产管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