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谈教师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师生之间的情感相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高尚的人格是教师信誉构成的核心。教师能否为学生信任和拥护,教师教育管理行为能否被学生认同和接受,无不取决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越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身心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越好。德同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教师的作风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培养,能力形成的过程,更是教师情感、能力和人格魅力展现的过程。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具体说来,教师人格通过以下具体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一、教师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更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丰富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美好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人格美的崇高感也能通过语言来得以体现。优秀教师的语言饱含学识与文化修养,能够折射出其独特的品格魅力。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好的教育教学语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开起学生的智慧,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斯大林在回忆第一次听到列宁演说的印象时曾说:“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语言的逻辑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进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语言好像是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投降,就是完全失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
  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可以像催化剂一般,能深入学生的性格和情感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正是凭借有吸引力,信服力的语言,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的语言亲切,包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对话,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台湾诗人席慕容就有这样一句诗:“在最寂静的角落里,有着最热烈的声音。”想必这也是无数的学生心中对教师情感感悟的真实写照。成长中的学生,希望教师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发现他们内心的彷徨;更渴望教师的几句引领的话语,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二、教师师德的魅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而为人师表,又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对教师来说,丰富的知识底蕴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它仍然无法取代榜样的力量。这种榜样的力量就是教师的完美人格和教师的良好师德。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和他的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和教育学生,鞭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常要力争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时间把学生需掌握的课堂内容以及自己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精力、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学生难免感到惊讶甚至质疑。这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治学态度的师德力量就明显得显现出来:如果授课教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品行专一,深得学生信任,那么就会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教师正是凭借自己的人格力量获得学生信任和支持,学生就会在不断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从信任、尊重、佩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开始转向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其次,教师高尚的品德能够调节师生距离、协调师生问的关系。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生人格,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的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一个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的教师,会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因此自然能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师德在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中的重要地位,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大公无私的胸怀、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此赢得学生的敬重,增强教师的号召力和说服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风范影响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行为。
  
  三、教师智慧的魅力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讲授质量、学习质量和教学的管理质量,而这一切又处处反映着教师的智慧。所以教师教学智慧的力量影响着学习效果。但是教师的智慧力量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最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教育的力量贯彻产生智慧的力量。”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教师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智慧力量,要善于抓住契机,捕捉灵感。当然教师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而是体现在教育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素质,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师性格的魅力
  
  性格是人格中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教师的人格是否完美。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能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相反,则产生不良影响。据专家研究发现,学生的性格往往与教师的性格有相似之处,这是由于青少年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把教师当成真理的化身。青少年羡慕成人,渴望能像成人一样独立地参与社会活动。这种自然倾向的基本心理就像植物的向阳性,被称为“向师性”。这种倾向性再加上青少年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捕捉目标。那么教师的性格如何影响着学生 呢?国外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性格在认识、态度和感情三个方面直接影响学生。其主要表现是:教师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授课程的态度以及对学校的态度。良好的性格会促使学生认可教师的教学活动,认可教师的道德操守和责任心,进而产生亲近教师,热爱学校的态度,最终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教师性格的函数。所以,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良好的性格往往表现在教师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亲近学生和爱护学生的心理、情感和表情,因此极易获得学生的好感,使学生产生轻松的心理情绪,进而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知识,掌握理论。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于接受。当学生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时,就会在这种情境中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映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够比较迅速和有效。在这种情境中,即使学习上遇到困难,学生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困难,因为学生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凡此种种,教师的良好性格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人文环境和条件,因此必然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五、教师情感的魅力
  
  情感是指人的情绪、感情而言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往往与感觉、感知等心理过程相联系,属非智力因素。我们处在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学生的情感认知转化为行为能力。它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摄取、加工、储存大量知识信息,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要做到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借助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加强情感教学,做到以情感人,通过情感的力量把学生引入到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殿堂,并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深入学生的心里和灵魂,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科学性。教师的情感特征在表征上应该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给学生以行动的力量;在内在本质上,教师的情感应该是深厚热烈的,教师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应该是热烈而理性的,坚持寓理于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理论派生出情感的教育力量。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的情感应更多的表现为人文关怀,亲近学生,关爱学生。只有教师具有这些健康丰富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喜欢教师本人,并产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感情。而情感一经产生,就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它有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师要重视调整自己的情感和心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标签:学生学习 人格 因素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