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数学 > 正文

武汉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 武汉:黑白与彩色的江城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汉味小吃第一街   不知从何时起,武汉在我心里,就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地方。虽然是发达省会,但是总会给人一种更“接地气”的感觉。也许由于文学作品中熙熙攘攘的汉正街,也许因为樱花飞舞的春之武汉大学。但我觉得说来道去,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武汉的美食天下闻名,而一个城市倘若美食文化出名,那儿的居民大抵都是十分热爱生活的。
  说起武汉的美食,就不能不提到户部巷。随便拦住一个当地居民打听特色小吃,对方无一不操着地道的武汉腔告诉你:去户部巷!
  户部巷是临近长江边的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小街,是武汉三镇小吃精华集聚地,据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候,这条小街因毗邻主管钱粮的藩库而得名。
  传统小吃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一个地方的风味小吃,往往折射出当地的物质生活及社会风土民情,是一个地方不可或缺的特色。体会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吃,不失为一个绝妙的切入点。
  小巷的巷口,树立着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牌匾,旁边的广告牌上,记录着户部巷的经典美食小吃:蔡林记热干面、谢家面馆、徐嫂湖汤粉、李大饼、精武鸭脖、周黑鸭、老何记豆皮、清燕武昌鱼、张记豆腐佬、老汉口鲜鱼糊汤粉、欢喜坨、蛋黄米酒等等,琳琅满目,每一种小吃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都有自己精湛的工艺,都打上各自的烙印。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小吃风味融汇南北、兼顾东西,漫长岁月里,培育出自己的风格。最能体现武汉小吃风味的热干面,就有蔡林记、石婆婆等多家。武汉的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齐名。其制作方法并不繁琐,但又包含很多内容,先把面条煮小熟,然后捞出来拌油摊凉,吃时再放入开水滚烫几下,沥水后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最后用小磨麻油拌匀,看起来特别诱人,吃起来十分惬意。武汉人喜欢早晨来一碗热干面,在公交车上、在马路边享用完,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
  一处名吃,往往成为一方人的记忆,成为一方人的味觉依赖乃至精神寄托。武汉豆皮就具有这个特点。用绿豆、糯米混合磨浆做成的豆皮,杂以冬笋、香菇、葱、姜等,色、香、味俱佳,味道鲜美,还可以内包煮熟的肉片同食,酥松嫩香,脍炙人口。许多来江城游玩的旅客,在离开武汉后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豆皮。
  武汉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更因当年毛泽东“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佳句而名扬五洲。户部巷中很多地道的湖北菜馆,招牌菜都是以武昌鱼为主要食材展开的料理。
  在人潮拥挤的户部巷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名吃“周黑鸭”。周黑鸭是甄选几十种各类名贵天然配料秘制而成,食之辣麻新鲜,香入肺腑。由于料浸肉内,吃起来耐嚼有味,回味无穷,加上配方含有中草药成分,含有很强的滋补性,可谓一种具有药食同源的美食。
  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店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巷中的小吃也有一些粗制滥造、名不属实,食之离百年老店风味相差甚远。脚下随处可见的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与这座美丽的江城,显得极不协调。
  街头博物馆
  网上订宾馆的时候,为了交通方便选择了汉口江滩旁的一家酒店,没想到无意中的选择,竟给“江城”之旅带来最大的收获。
  旅店附近,是汉口江岸区的中山路及沿江大道,这里曾是西方列强的租界,街道两侧点缀着上世纪初的西方建筑,一派异国情调。
  连接沿江大道和中山路的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叫黎黄陂路。这条长600多米的街道上,有17栋多姿多彩、风格不一的百年建筑陈列街头,以其独特的风韵,被武汉市政府辟为“街头博物馆”。17栋欧陆建筑,如今即是武汉江边一道独特的建筑风景,不只是西方列强侵华的见证,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
  据武汉地方志记载,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签订,自1861年始,英、法、德、俄、日、美等国先后在汉口设立租界,相继80余年,先后有12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建立30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有18个国家来此办厂、建港、开商行。截至1905年,汉口外贸出口额1.3亿两白银,仅次于上海,是全国第二个商贸中心,被誉为“东方的芝加哥”。
  如今,遗留的几百处古建筑和旧址,犹如化石,折射着当年汉江岸边的繁华与风情,像一本厚重的书,承载着历史研究和文物保存的双重价值。
  春节期间,游人稀少,漫步“街头博物馆”,我发现这些古老的建筑,竟与近代中华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紧紧相连,汇聚着近代史上众多风云人物,无声叙说着一段沧桑过去。
  黎黄陂路街头的“华俄道胜银行”旧址,由白俄建于1896年,大革命时期曾作为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办公地。1927年,宋庆龄曾在此工作、生活。就是在这里,宋庆龄从幕后走向前台。据记载,她促成了美国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出版《千百万的中国人民》,对公正地评价中国共产党起了积极作用。这栋建筑目前正在整修,相信不久后就会对游客们重新开放。
  被评为“优秀历史建筑”的珞珈山街房子,是一处西班牙风格建筑,建于1910年至1927年,由德国一家建筑事务所设计,清水红砖外墙、红瓦玻璃,平面立面墙身不规则,窗户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其中的12号楼,为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驻地。1927年,长江局书记罗亦农在此工作、生活。如今这里是普通的民居,窗户上晾晒的现代服装和色彩浓郁的红砖像异国小镇的一角,静静观望着人来人往。
  “惠罗公司旧址”是一栋3层混合建筑。1915年,由经营茶叶、麻丝的惠罗公司兴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八七会议”,由瞿秋白主持,李维汉为执行主席,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撤销其领导职务。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中国革命由此翻开新的一页。1980年,邓小平为纪念馆写了“八七会议会址”门匾,纪念馆内陈列的资料、重要文件复印件、会议参加者的图片,如实再现了危机时刻的那段历史。夜晚行至此处,发现一楼大门敞开,霓虹灯闪烁,竟然改造成一方酒吧,让人感叹造化弄“楼”,不知当年参加会议的革命者们看到此情此景会作何想法。
  这条不长的街道,原称黄陂路,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是湖北黄陂人,于1946年,被改称为“黎黄陂路”。漫步在这条小街里,就如同走在中国近代史里,可以说,每栋建筑都藏着一段历史故事。
  归元禅寺与辛亥革命
  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有一片红色的西式建筑。建筑主体是2层砖混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原为清政府湖北咨议局旧址,与位于西北角蛇山上的武汉名胜黄鹤楼遥相呼应。   1911年10月,中国近代史上最恢弘的辛亥革命在此打响第一枪。这一枪,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发端,是20世纪初世界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辛亥起义后,革命党人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总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王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因此,这座红色小楼被誉为“民国之门”。1961年,“武昌起义军旧址”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了馆名,如今馆内陈列数百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及图表模型,以丰富的资料,成为我国辛亥革命文物收藏保护中心。
  曾于辛亥革命建有大功的武汉归元寺,却因种种原因,湮没在厚厚的历史里,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才被重新发现。
  归元寺,又称归元禅寺,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是武汉佛教四大禅寺之一。其建筑精美,香火缭绕,曲径通幽,由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3组主体建筑组成,如今是湖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为纪念辛亥革命成立100周年,武汉市一民主党派人士,从历史资料中,检索、发掘出当时宗教人士积极参与革命的一段史实,发表在2009年8月出版的《武汉文史资料》上,“辛亥起义,夏阳一战,归元寺不但是民军司令部和粮食、后勤机关所在地,而且云岩长老率领和尚兵奔赴前线,与清兵作战……民军撤退时,不得不焚毁归元寺,免储存军需落于敌手,大火中,云岩长老殉法”。
  2009年出版的《归元禅寺志》,也记载了类似的情节。据记载,在辛亥革命阳夏(武汉)保卫战中,总司令黄兴将战时指挥部及后勤基地设在归元寺内,粮食总办住在藏经阁,军械库在观音堂,归元寺的方丈云岩长老主动率众腾空殿堂,用来储存粮食、军械、弹药等物资。由于起义军人数、装备弱于袁世凯派遣的清军,云岩长老便率大队僧人参加义军,成立了“和尚大队”赴前线作战。当时清军还比较强大,步步进逼的清军力强势众,革命军节节败退,为了不让大批粮食落入清军之手,云岩长老在最后关头点火焚寺,以身殉法。
  著名的《申报》刊有一首署名“嘉定二我”的诗,侧面印证了这一义举:
  若不获罪于佛、菩萨/必获罪于众生/……/佛云佛云/吾不入战场/谁入战场?
  中华民国成立后,黎元洪大总统带头为归元寺捐赠,并命令将作为电线杆设备的木料,拨付归元寺作重建使用,还亲书3块匾额相赠,“归元古刹”便是其中一块。
  由于《归元禅寺志》出版时间短,此前没有此类志书,而《武汉文史材料》印数又偏少,所以爱国的归元寺宗教人士积极投身参与辛亥革命这一史实,一直尘封在厚重的历史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乏研究及宣介。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宗教人士积极参与战事的事例,对于我国的宗教研究、统战资料分析,都有很有价值。
  今日的归元寺香火不断,人声鼎沸,偶尔有手持念珠的行者、长老走过,面色平静、口中念念有词。也许他们不会想到,90年前却是在方丈的带领下举寺参加革命的。

标签:武汉 黑白 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