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体检 > 正文

【语言类别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同离子效应的实验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选取以汉语为母语、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语言类别:汉语、英语)?(加工方式:自我编码、语义编码、语音编码)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英语材料存在自我参照效应;英语材料的再认成绩比汉语好。
  关键词:记忆;自我参照效应;语言类别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一、前言
  自我对记忆存在促进作用,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1977年,Rogers等人[1]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与自我相联系的记忆信息的记忆效果优于其他编码条件下的记忆,并将这种记忆优势现象称作自我参照效应(SRE)。
  SRE自发现至今,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指标等方面的到众多新的发展,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也被证明为是一种稳健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SRE的研究主要扩展到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参照效应的脑机制研究[2],旨在运用脑成像技术探讨自我在脑中的定位。二是,自我参照效应的跨文化研究[3],旨在研究自我的文化差异性,成为研究自我、记忆与文化的重要纽带。另外,自我参照效应发展出了更适合儿童的试验范式[4],在发展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飞跃进展。在教育、临床等领域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
  记忆的自我效应作为一种记忆优势,对外语单词的学习是否具有理论借鉴意义?本研究拟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加工材料扩充到外语材料(英语单词),以正确再认率为指标,来考察语言类别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随机抽取郑州大学2011级大一新生58人,平均年龄19.35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汉语、英语两组不同的材料。
  (二)材料和仪器。本研究材料从《2011年高考英语大纲》中的词汇表中进行筛选,然后把英语单词翻译成汉语双字词。筛选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材料熟悉度、类别等额外变量。
  整个实验的所有材料呈现、被试反应及数据收集全部通过编好的E-prime2.0实验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
  (三)实验设计。采用2(语言类别:汉语、英语,被试间设计)?(加工方式:自我编码、语义编码、语音编码,被试内设计)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正确再认率。
  (四)实验程序。被试先学习完全随机呈现的6个组块,每个组块中有20个trail过程,先呈现“+”号注视点1秒,接着呈现形容词界面3秒,参数为34号黑色,白色背景。最后呈现判断界面,4秒内仍未做出反应,则自动消失,进入下一个trail的学习。然后进行3分钟的分心任务(简单两位数乘法运算)。最后被试根据指导语对所呈现的词语做“新旧”判断。
  三、结果与分析
  不同编码方式下两种语言材料的再认成绩见表1。进行2?混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表1 不同编码方式下两种语言材料的正确再认率
  语言类别的主效应显著,F(1,46)=11.098,p 0.05。说明,两种语言材料下都出现相同的自我编码高于语义编码高于语音趋势,且每种编码方式下,英语材料的正确再认率都高于汉语材料。
  四、讨论
  (一)英语材料的自我编码优势。汉语材料自我参照效应在本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同时,英语材料,也出现了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编码的再认正确率反应成绩显著高于语义编码和语音编码。
  (二)英语、汉语两种记忆材料的比较。语言类别主效应显著,说明英语材料再认成绩比汉语材料好。根据Kolers的独立存储模型,双语者在头脑中建立了两个相应的语言存储系统,第一语言系统和第二语言系统,分别处理来自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信息。同时,与两种语言的词汇相联系的概念表征也不相同。因此,在加工英语材料时,也就相应的激活了两个语言存储系统,从而比汉语材料产生更多的记忆痕迹,得到更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Rogers T B et al.Self-Reference and Encoding of Personal Information.Gener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1977,35(9):677-688.
  [2]Macrae C N et al.Medial prefrontal activity predicts memory for self.Cerebral Cortex,2004,14(6):647-654.
  [3]张力等.寻找中国人的自我―一项fMIR研究[J].中国科学(C辑),2005,35(5):472-478.
  [4]周爱宝等.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03):239-244.

标签:参照 效应 类别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