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英语 > 正文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的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民收入问题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农民收入明显地呈现出增长缓慢的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一方面会降低农民的购买力,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国内总需求,不利于国民经济长期的健康运行。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的各方面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也要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各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 劳动力转移 社会保障机制
  
   一、引言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但同时,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更是占全国总人口的很大部分,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改革重心转向城市,农民收入增长呈现速度放慢的趋势,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一方面会降低农民的购买力,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国内总需求,不利于国民经济长期的健康运行,因此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变慢的原因,提出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显得十分重要。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工资收入,是指农民受雇于单位或者个人,靠出卖劳动力而获得的收入。第二类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即指农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管理和筹划获得的收入。第三类是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作为金融资产或其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将其资金或者有形非生产性资产提供给其他组织或机构,作为回报从中获得的收入;而转移性收入一般是指农民在再分配中所得到的所有收入。而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现代农业发展不足,农民增收难。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比较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没有形成特色的产业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仍不规范,难以充分满足农民的需要。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可以使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的土地制度存在农户地权不稳定、产权不清晰等内在缺陷。而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居民与居住地之间呈现相对固定化的关系,抬高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门槛,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
  第三,政府对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与建设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相比较而言的,相对于城镇地区较为完善的公共领域建设,农村地区存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技术发展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四,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设施都比较差,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接受教育的程度也较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文化素质低下,不仅使农民缺乏创新精神,减少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而且不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与应用,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导致农民增收难。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造成农民收入增收困难的几方面因素,笔者认为要提高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可以从以下几点建议入手: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才可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农业整体素质以及综合效益,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二,改革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及依附在其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打破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界限,推动劳动力资源在城乡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导致了农户的小规模经营,不利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也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革土地制度,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首先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快推广农业生产的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水平。其次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维护农民的生存平等,稳定农村的社会秩序。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与整治农村环境,确立农村桥梁、道路、饮用水和卫生等公共品供给体制,促进农村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专项补助,加强农村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资,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标签:农民收入 提高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