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语文 > 正文

【数学课程改革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 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改革发展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以往中国的数学教育总体上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很高且吃苦精神较强,但实践能力太差,把知识用来解决现实问题、产生现实价值的能力太差,将知识过于书本化,因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使数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 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难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无法满足社会对数学教育的极大期望, 结果造成书本知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从未来社会发展看,中国数学教育的传统优势在逐渐降低,作用在弱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推理能力强,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一、对数学课程改革的解读
  
  1.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趋势
  迈入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理解和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决定21世纪社会命运的人才培养中,社会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小学数学教育是夯实数学基础的奠基工程,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自然尤显突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数学教育中的教与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 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 难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无法满足社会对数学教育的极大期望, 结果造成书本知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与社会所背离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决定实行新的一轮课程改革。
  2.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内容基本有以下几点:第一,数学课程功能的转变。《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不单纯为知识而学习更为发展而学习.我们要学习的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数学是既要教知识、技能、方法,还不能忽视情感的发展。数学的情感发展包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自信心意志力;学习数学的态度与习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数学的认识。第二,数学课程结构的改革。《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性的学科,他更应该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体现这门学科的作用.这也符合了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的精神。数学应该活学活用。这正是数学课程结构优化的目的。第三,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纲要》指出: “改变课程内容‘偏、难、烦、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次数学课程改革更新了课程的内容,删去了数学课程中陈旧和偏离现代社会需要的内容,密切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使用,削弱了平面几何。第四,数学课程实施方式的改革。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以往我们一直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受“知识本位”文化价值的影响倡导“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的学习变的被动。新课改我们转变这种“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 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树立交往、对话的教学观。第五,课程评价的改革。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发展性评价”新观念,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手段,注重过程评价和差异性评价。第六,课程管理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 谈教师观念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而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数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最终要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课堂教学模式是否真正转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数学观念的转变。
  1. 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前面对数学课程改革了解,我知道到日益信息化、国际化和科技发展迅猛化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推理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这种人才需求与旧有的教育体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新一轮课程课程改革势在必然。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命运。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而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真正理解这些基本理念含义,才能把握数学课程改革的脉搏,响应改革。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现今有一句流行的格言便是: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其中的道理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心理观念的更新
  在前喻文化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十分缓慢,教师现有知识就是学生未来所具有的知识,因此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到了并喻文化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而后学生同辈之间也以相互的交流 ,自己阅读书籍。现如今已是后喻文化时代,信息科技的革命使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变的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三、数学观念的转变
  就数学课程改革而言,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念”也需要转变。然而何谓教师的数学观念呢?即教师对数学本质、数学教学、数学学习这几方面的看法。关于数学的本质和理念,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仅仅用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来刻画数学的观念,要有“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也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待”的观念。
  教师对于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观念主要是指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合适的课堂活动、理想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合理的教学结果等方面的看法。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数学教学和学习观念,接受和学习新课标中的观念。《标准》中关于“数学教学”的理念:(1)数学的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中,“组织者”指组织学生发现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和保持学习氛围等,“引导者”是指引导学生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合作者”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数学活动。至于“数学学习”《标准》中有这样的新理念:(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2)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秦继红 江苏省东海县黄川中学 222300)

标签:课程改革 观念 推动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