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招生 > 正文

烘托的写作手法_例谈烘托的写作手法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先简要地解释烘托这一写作手法的含义与作用;再以名家的范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烘托的三种方法──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用他人烘托主人公,用景物烘托景物的写法;最后以学生的优秀习作为例,具体地分析这一写作手法在习作中的应用情况与作用。
  关健词:烘托 心情 主人公 景物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在画面上物体景象的外围用水墨或较淡的色彩加以点染、使物体景象鲜明突出。如果烘托用于文学艺术创作,就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常借助他人他物或他景,来烘托此人此物或此景,使被烘托者更加鲜明、突出,达到“烘云托月月更明”的效果。烘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烘托出人物的心理,做到寓情于景,自然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与情感变化。如鲁迅在《风筝》一文的开头写道:“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外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结尾写道:“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首尾两段的景物描写,都表现了严冬的悲凉和肃杀;在此不只是单纯地描写景物,还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我” 悲凉的心理。因为“我”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造成无法补过的悲哀,使人不寒而栗。
   又如莫泊桑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有两处的景物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前者烘托菲利普一家人旅行时快活而骄傲的心理,后者则烘托了他们沮丧、失望的心情;我们分析其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金钱,所以这两处的景物描写又烘托了菲利普夫妇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的性格。
   用他人烘托主人公。通过对他人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来烘托主人公,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如何为写的《第二次考试》一文,陈伊玲在初试时,作者不直接写她的出色,而是通过描写苏教授对陈伊玲赞叹的表情:“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来烘托陈伊玲出色的音乐天赋与才华。在复试时,陈伊玲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什么原因呢?作者不是通过陈伊玲直接辩解说出原因,而是通过苏教授从陈伊玲的弟弟口中得知:“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协助里弄干部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让人明白陈伊玲第二次考试失败的原因,从而烘托出陈伊玲的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集体和他人利益的高尚品质。
   又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一诗中写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其实,作者要写的是罗敷的美貌,但不直接写其外貌,而是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他们被罗敷的美貌所吸引, 所倾倒,从而烘托出罗敷倾国倾城之容,沉鱼落雁之貌。这种烘托的写法,还留给读写者广阔的想像空间,构成一副立体的美的画面。
   用景物烘托景物的写法。同样是景物描写,而在这些景物之中,又有主次之分,次要的景物是用来烘托主要景物的。这种烘托手法在写景文与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王籍写的《入若耶溪》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表面上看描写的是山林中“蝉噪”“鸟鸣”的画面,可仔细一想,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表现山林的热闹景象,而是通过用“蝉噪”“鸟鸣”这一热闹的动景来烘托若耶山林的幽静、深沉。试想,蝉可噪,鸟可鸣的地方,一定是人迹罕至无人打扰的幽静之处。
   下面,笔者就以学生的一篇优秀习作为例,来具体地分析这篇文章是怎样应用烘托的手法,以及应用这一手法的作用,以便学生能从中学到应用这一手法的方法。
  掌声响起
  郑 研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和妈妈饭后到河边公园散心。虽然已是初春,但是春寒料峭,嗖嗖的河风掠过脸颊,不禁让人打起寒颤。放眼望去,路上的行人稀少,只有夜空中的点点繁星映着初上的华灯,一闪一闪的,格外耀眼。
   (环境描写来烘托残疾人生存的不易,春寒料峭的初春,行人稀少,衣食无忧的们,都躲在家里,享受着家的温暖,而这位残疾人却要在露天下谋生存。)
   我们漫步在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上,准备到广场上去看喷泉。此时,远处传来了阵阵悠扬的歌声,我好奇地加快脚步向前走去,转过一个弯,只见广场旁边的空地上早已围满了人。(这么多的人,都来听他歌唱,烘托其歌声的吸引力。)我赶忙挤进人群中间,眼前的一幕顿时使我的心为之一震:只见人群中央坐着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从他的大腿到裤脚都是空荡荡的,真令人扼腕痛惜啊!他还很年轻,大概不到三十岁吧。他一只手握着话筒,神情投入地演唱着,另一只手吃力地撑在地面上,划动着坐在屁股下面的一块能滑动的木板。我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想到他如此年轻,本应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养家糊口,却因为失去了双腿而流落到街头卖艺的地步,实在是太不幸了!(用我的同情心,烘托残疾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可是我的这种想法即刻之间就消失贻尽了。从这个街头艺人的眼睛里,我看见了一种快乐和满足!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怡然自得地摇晃着头部,显得有点零乱的长发随风摆动,仿佛只身陶醉在这音乐的世界里,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残废者。当他用那有点沙哑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唱完了郑智化的《水手》之后,他微笑着向人们伏下身子鞠躬,“啪!啪!啪!”从人群里传来了一阵掌声……原来有一位老人用掌声表示对他的赞赏,接着所有沉浸他歌声里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顿时掌声雷动!在这热烈的掌声中,那位残疾青年激动地推动滑板,转到那个带头鼓掌的老人面前,深深地再鞠了个躬,然后向四周的观众致以谢意……人们恍然大悟似的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他面前的钱罐里,我也赶紧献出了原本打算用于购书的十元钱。(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几乎忘记了他是一个靠卖艺生存的残疾人,从而侧面烘托出残疾人歌声的动听,让人陶醉;以及他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是啊,施舍金钱只是表达同情的一种方式,而掌声才是对人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催人奋进的良药!让我们多为他人鼓一鼓掌,让世界多一份爱吧!(篇末点题,告诉人们,对残疾人的尊重鼓励比单纯的给钱更有意义,更显爱心。)
   大家看了这篇文章,一定会不由自由地啧啧称赞,可见,在习作中如果能巧妙地应用烘托的手法,一定会达到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使文章倍添风采。

标签:烘托 手法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