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高考作文研究小结

时间:2017-05-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研究心得

研究心得|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有“亮”点意识

四川 王晖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在搞清任务驱动、明白基本结构之后,下一步着重要解决的就是中间主体部分的“议”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间的“议”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重要的部分!

从阅卷实际来看,批阅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看思维;而思维是隐藏于议论的字里行间的,如果不刻意把它“亮”出来的话,很容易造成评卷老师误杀或错杀的情况。

有老师说,高考阅卷阅作文常常不会超过一分半钟,所谓“90秒定生死”。我觉得有时候50秒,40秒,10秒都有!

现在这种“讲道理”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中间部分几乎都是议论,不知道其他老师感觉如何,反正我每次批阅时看得头疼。因此,我建议考生不要把他的思维潜藏于通篇的议论中,尽量展现得明显一些,以节约我的阅卷时间,减少我的眼力和脑力损耗。

如果有一个考生,他的议论思路非常清晰,又展现得非常明显,我会异常欣喜地给他打高分。相反,遇到思路混乱的作文我打分常常较低,而思路清晰但表现得不明显的作文也有可能得不到较高的分数甚至被埋没。

所以我们要求“亮”点!“节点引路,展现思维”!节点,就是节点词,有助于鲜明性,通常置于句首。

任务驱动型作文看思维,要有清晰的思路,可光有清晰的思路还不够,“酒好也怕巷子深”,还要把清晰的思路“露”出来!用节点词体现!

你是承接思维,你就把“首先??,其次??,再次??,最后??“露出来;你是解说思维,你就把“??之一,??之二,??之三”露出来;你是递进思维,你就把“不仅??而且??,况且??,更有甚者??”露出来;你是预设反方,你就把“有人说??”露出来;你是让步思维,你就把“诚然??,的确??,固然??”露出来;你是转折思维,你就把“然而??,但是??”露出来;你是探因思维,你就把“为什么??”露出来;你是说果思维,你就把“所以??,因此??”露出来;后面的不举了,大家类推。反正遇到要展现某种思维方式或某个东西的时候,心里面就想到把“节点词”露出来!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有“亮”点意识,这个“亮”点,是亮出你的思维点!“亮”点的时候最好不要只亮一点,最好多亮几点。比如说,不要只亮“承接思维点”,最好加上“预设反方点”,再加上“联系现实点”;又比如说,不要只亮“解说思维点”,最好加上“提出建议点”,再加上“联系现实点”;再比如说,不要只亮出“探因点”,还可以加上“说果点”,还可以加上“指出本质点”、“假设点”、“递进点”、“类比点”、“对比点”、“提出建议点”、“联系现实点”,诸如此类??

请大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观察你所遇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逻辑思路清不清晰,“思维点”亮出来没有,亮出来的点是比较单一浅薄还是比较丰富深刻。这三点,决定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成不成功,成功的程度。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逻辑思路清晰,“思维点”显露明显,思维点比较丰富深刻的例子。

篇二:高考研究心得

探究命题规律,找准未来方向

——山东省五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探寻与思考

淄博一中薛庆波

【原题呈现】(参见双向细目表(1)) 【形式分析】

纵观五年山东高考,近几年在全国各套试卷中出现的形式都几乎囊括其中:命题式、名言式、新闻综述式、故事寓理式、情境创设式??

这些命题形式,看似变化多端,但都没有故弄玄虚,都没有给学生的审题立意设置过多的障碍。甚至通过命题者或明或暗的引语、要求等,适当的降低了审题难度,指明了审题立意的方向。充分体现出高考作文“不在审题上难为学生”的命题宗旨。

【命题意图】

如果看外在的形式,似乎这些题目之间没有任何的内在联系,但深入题目的本质,将这些题目的立意倾向放在一起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题目内部,其实有着惊人的相似,总结起来,就是下面几点:

一、在引导学生观照社会生活、表达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思考人生、思考个体生活的意义。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

11考题,通过学生选择“你”这个对象,可以让我们看出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清浊及视野的宽窄。12年考题,是让学生通过孙中山的名言,思考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而关注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年考题,则直面现实,让学生学习并践行 “敢于质疑”和“知错能改”的品格。14年考题,让我们透过考生笔下的“窗子”,从其外在的“画面”,看到其内在的品格和境界。15年考题,则通过人是“抱有好奇心,勇于探新知”还是“学会用简单的方式,处理生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看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与发展轨迹。

二、强调生活体验,提倡独抒性灵,即强调高中生自身生活的体验。

5年命题,都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都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我手写我心”。

11年考题,“你”就是学生自己的影子;12年考题,责任与担当体现的是当下年青一代对自己地位的认知,对社会责任的承担;13年命题,以大家风范教育学生能够证实错误和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14年考题,则让学生透过一扇窗,打开心灵之门,去感知美,去走进美,去投身美;15年考题,除了教导学生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纷繁复杂的问题,还暗含着青年人应不怕“理还乱”的现实,勇于探索,厘清关系,抓住主要矛盾等教益。只要考生能够站在“我”这个原点上进行思考,就不会写出千人一面的作文而让人生厌,就不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以博得阅卷者的青睐。

三、材料都贴近日常生活,看似寻常却奇崛。

日常用蕴藏着生命最奇崛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光怪陆离;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

“你”是谁?这不是看似无须发问,却又永远是哲学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吗?“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这不正是时代对于青春的召唤吗?“咬文嚼字”,“咬”的是吹毛求疵,不更是让青年人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一种气度,一种精神,一种敢于自我否定的大家气象而心向往之吗?

四、富含哲理色彩,注重理性思辨。

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不仅承担着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任务,还要体现出一个即将成熟的生命个体对于社会生活的全面认知和其人生理想的高度。

五年考题,“理性思辨”的色彩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凸显。

11年的“你”如果只是某个个体的人(如陶潜、苏轼、司马迁),则好写而流俗;如果拟人化为某种时代精神、高尚品德则显得大气得多,且更易于中心集中、立意高远。12年较“战胜困难,直面挫折,理想责任,献身真理”,“改革与勇气”似乎更彰显学生认识的高度与气魄。13年赞美莫言、铁凝等气量,远不如写自己“克服骄惰之气,直面自我问题”更具现实意义。14年则强调“雅俗”之辨,“静闹”之选,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人生理性选择,只及一面则另一面不张,恐有偏题之嫌。15年站在父子角度,面对同一问题,解决之道迥异,儿子手忙脚乱,但探索的勇气、寻根究底的热情可嘉;父亲经验老到,举重若轻的从容,但固守结果,懒于探索的“油滑”不可取——都道出了面对矛盾,如何解决的思考与启示。

【立意探究】

认真辨析五年考题,无论形式如何多样,但都比较符合新材料作文“立意多元”这个基本原则。给了考生极大的写作空间,尽最大可能地解除了单一立意给考生造成的偏题跑题的困扰。

一、五年高考,都可以从题目中分析出一个话题——“责任与担当”,这也是明年高考作文准备中需要特别

关照的方向。

二、当然,不同的学生从材料中应该看出不同的东西,从而确定自己的立意,甚至让优秀的学生能够真正达到“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与众不同”。

【审题方法】

尽管多年来命题分形式不尽相同,但如果能够认真遵循审题的基本规律,对题目或材料进行正确的解构,那么,审准题,审出个性或深度,应该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一、抓关键词法。就是从给出的题目或材料中,找到可以概括材料主旨的词句,抓住了关键词,也就保证;了审题的正确性。

例:11“这个世界需要你”——“你”是谁?为什么“需要”?只要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作文就无跑偏之虞。13材料中有关核心事件及情感态度的关键词是“确有”“差错”,“积极回应”,“诚恳地感谢”“表达”“谢意”; 抓出来,那么整个事件及当事人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我确实有错,被别人指出来,对此表示感谢。

二、有果求因法。招到事件或材料提供的结果,然后依托材料找到产生整个结果的原因,立意角度也就呼之欲出了。

例:13材料中给出的结果是铁凝、莫言都表示感谢,为何?因为他们作品中游错误,被别人指出来,由此他们和读者都有收获。15材料小孩“把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则说“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造成两种结果性做法和看法的原因是小孩想“分辨出它们有什么不同”,而父亲则只是看到了种瓜的目的是“吃”。从两人看待问题的不同,可迅速就其一找到立意的角度。

三、多角度分析法。材料中一旦出现几个形象、角色,那么从任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立意。 例:13材料就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杂志角度——有错就跳,不管你名气有多大;名人角度——放下了名人的架子,虚心接受别人指出的错误;从两者的角度——你有错,我指出,你进步,我发展。15材料也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孩子角度——想分辨两者的不同,尽管扯断了,但“好奇心”“探索精神”值得肯定;父亲角度——直奔目的,无须纠结;两者的角度——创新与守缺,探索与经验等。

【阅卷警示】

其实,无论学生怎么写,关键还是看写出的文章是否能够符合一类卷的标准,能否入得阅卷者的法眼。让学生从评卷标准中找到自身差距,强化针对性训练,才是解决作文得分的关键。

1、心中有标准,手下有准头,保证二类文。

下面是对现实情况下一成不变的作文阅卷标准的解读,只要学生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认真仔细的掌握住标准和要求,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保证二类(上)的得分。

2、选材立意优,强项发挥好,力争一类文。

通过多年实践,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达到一类文水准是完全可能的,只需要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时刻关注“审题准且新(不流俗),选材新且准(剪裁描述紧扣观点,不旁逸斜出),结构清而简,语言畅而美,就完全可以得到阅卷者的青睐。

学会揣摩高考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其实高考命题人对于自己命制的作文题,肯定有其充分的理由,他们对材料的选择,绝不是随意率性的,他们一定是从材料中看出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材料与命题人之意图之间的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也许,你就会迅速抓出一个比之于一般同学略胜一筹的立意角度。从而为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13年作文,当我们看到上面谈及的一些立意角度后,再往下想一想:

现实中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明知自己错了,也不改,如果别人在背后或当面提出,则恼羞成怒——一些普通人如是,很多明星如是,不少的高官、部门也如是。环境污染问题、食品质量问题、安全生产问题、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住房、教育、医疗等诸多问题。

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进步。可喜的是,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面对问题,敢于说“我很生气”,敢于与个人或政府的错误叫板。更可喜的是,我们的政府也越来越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着手解决问题,这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如果我们的作文直面这样的现实,并指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道路,文章就显得有了厚度和深度,如果再有较好的文采衬托,的一个高分也句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趋势预测】

把以往的命题特点和基本规律进行梳理,探讨16年高考作文备考,有下列几点值得高度重视。 一、新材料作文需要特别关注,但命题作文仍不可忽视。

1、命题作文可能回归,精选好题,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审题、写作训练非常必要。 回顾自2005年山东自主命题以来11年的题目,就有5年是命题作文:

篇三:议论文研究报告

关于如何写议论文的研究报告

一、议论文三要素

(一) 论点(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做到鲜明、正确。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与正确,是对初学写议论文者的基本要求。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论点还应当有新意,有深意,有现实意义。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抓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现实意义,就是议论要有针对性,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 论据(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一篇议论文中,提出论点以后,还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就是论据。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现实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这些事实必须真实,不能臆造或虚构,建立在虚假事实基础上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处,要检查核对,要准确可靠。作为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公认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经过革命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作为论据。自然科学中的原理、定律、公式,还有一些在历史或现实生活中作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言论,以及流传于世的谚语、格言,只要它们是正确的,是揭示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富有深刻哲理的,同样可以做论据。但引用时要严肃慎重,不能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更不能歪曲篡改。同时,要彻底弄懂有关论述的精神实质,做到完整、准确。选择、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论据必须能紧紧扣住论点,能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说确立论点解决了要证明什么的问题,选择论据解决了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过程则要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

(三) 论证(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就是你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注意,是一个论证过程,而不是文章的一部分!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二、议论文模式分类

议论文基本模式:

题目

(总)引论——第一段:简引材料+简要点评+引出中心论点

(分)本论——第二段: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句

第三段: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句

第四段:分论点+论据+分析+小结句

(总)结论——第五段:回扣材料+强调中心论点

原始模板如上,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论点之间的关系,衍生出其他模式。

三、审题方法

1.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的材料

①材料中的议论性、总结性的语句

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亦或是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又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审题】关键词:吸收——索求给予——奉献

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高考作文研究小结)收又给予。

【立意】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四、写作方法

(一) 引论:引+析+亮

引:即引用材料。特别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

要,取其精华。材料引用不可过长,三五句话即可。

析:即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

亮:就是在前面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面扼要地亮出论点

(二) 联:即联古今,列现象

从材料说开,可联系史人、史事,但更要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举

例;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一古一今、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所举事例不一定要新,但

一定要准,即切合材料

(三) 深:即深入分析,使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受到启发

方法:分析原因、探究利弊

(四) 结:即结尾,收束全文

可以使用其他修辞手法来增强生性和号召力,切忌假大空。

四、例子分析

如文题:拒绝平庸

【例1】

拒绝平庸,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的项羽名垂青史;拒绝平庸,司马迁忍辱负重身残志坚完成了《史记》;拒绝平庸,造就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的诗仙太白;拒绝平庸,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让中国屹立在世界大国之林。

提到平庸想必每个人都不想与自己画上等号,项羽司马迁李白毛泽东等等一位又一位的伟大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名垂青史。但是在碌碌无为的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不停的破灭,一个又一个个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快马加鞭地奔向平庸。在高手林立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怎样才能拒绝平庸脱颖而出呢?

拒绝平庸,我们必须有人生的目标,创造人生的价值。人生需要有目标,没有理想就如同失去翅膀的鸟无法飞翔。陈胜不甘于为自己做佣人的命运,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设立了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拒绝了平庸,取得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胜利,而当时笑话陈胜安于现状的人始终还是佣人。当中国人在田径赛场一次又一次的失利的时候,刘翔告诉自己我就要成为世界冠军,告诉全世界黄种人也可以在短跑上夺冠。刘翔做到了,雅典之夜那个飞人的身影时刻印在我们的心中。拒绝平庸,让我们一起为自己设立目标,不要安于现状碌碌无为吧!

拒绝平庸,我们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断地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许多人在开始的时候满腔热血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可是现实总是残酷,在你实现理想的路上总是充满坎坷,一群有一群的人倒在了坎坷中放弃了理想,然而上天又是公平的,它只会眷恋那些有坚定的毅力不向困难投降奋勇前进的人。当“巨人”史玉柱在人生的辉煌的时候遇到巨大危机,从亿万富翁到欠债两个多亿,当人们在惋惜巨人倒下在感慨人生不能冒险的时候,史玉柱自己坚定自己的毅力相信失去的还会回来的,五年不断努力坚定自己的理想在人们的惊叹中巨人又回来了,而且巨人集团比以前更加的强大了。拒绝平庸,让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害怕挫折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拒绝平庸,我们需要独具慧眼抓住机遇。正如歌德所说“善于补抓机遇的为俊杰”。许多人有着坚定自己人生的目标而且也是从不放弃不惧挫折,就是烈士暮年壮心依旧不已,但是依旧是碌碌无为。因为他们没有抓住机遇,如果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当时杀了刘备可能三国的历史就要重演,机会不会第二次敲门的。曹操只能做一代枭雄。“矮子”马云在创业的时候中国互联网处在蒸蒸日上达到顶峰的阶段大量的人才公司涌入了互联网,绝大多数人毫无建树的时候然而马云没有人云亦云,看到了互联网在中国的饱和和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国的空缺,抓住了机遇,创立了阿里巴巴也造就了淘宝一年又一年的营销记录。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抓住机遇完成人生的理想,不能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类最大的悲剧。我们需要对平庸说一声“不”。让我们一起为自己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坚定的毅力不断战胜挫折,抓住了机遇相信告别平庸。

标签:小结 高考作文 研究 高考满分作文研究 期中小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