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理念与感恩同行【让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同行】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引发了教育同行的热议和思考,那就是“教育家办学”。这个问题是温总理首先提出的,温总理认为应当把学校交给教育家来办,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一时间,教育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如何走向教育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校长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培养未来教育家”为目标的培训活动各具特色。我有幸参加了滨海新区的名校长培训班,先后两次,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赴上海学习,其中一个月在建平中学挂职,一个月参加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理论培训,感觉收获很大。
   在培训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家?我们该如何一步步走向教育家呢?在我看来,作为教育家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个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一个是丰富的教育实践,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理念是灵魂,影响和决定着实践,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实践是理念的现实体现,检验着理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实践也是形成和不断完善理念的来源。
   有一个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育实践真的须臾离不开教育理念吗?和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交流时,不少人是反感“理念”这个词的,他们说“校长,我们不想知道什么理念不理念,反正教好书就是好老师,您怎么说我们怎么干就是了。校长管理念,我们管干活!”原因很简单,一个方面是教师认为理念很玄妙,不好懂;另一个方面是教师认为理念很上位,不好用。其实一个很基本的事实是:理念是无处不在的,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理念在支撑,理念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举个例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的教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存在问题,会主动听取同行的建议和学生的困惑;有的教师会一味指责学生学习不刻苦,甚至惩罚学生。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实际上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同。其实每个教师都是有教育理念的,甚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先进的、深刻的理念,教师做出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背后自己认可的这个理念,只不过教师们没有意识到,没有把它总结、概括出来。
   学校层面最关心的是事情怎么做。我们外出学访,经常对同行的先进做法羡慕不已,回来马上推广实践,但是往往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没有让理念与实践同行的问题。如果对学习到的先进理念没有一个科学、深刻的认识,必然会影响到与实践嫁接的本土化;如果在学访中看到一些好的做法,没有领悟到其背后的先进理念,一旦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势必水土不服,走样或是低效。其实理念是可以传播和学习的,是可以迁移的,方法是不可以简单模仿的。如果了解了别人理念的先进性,加以借鉴吸收,完成对自身理念的改造和提升,然后再把新的理念和自己实际情况很好结合,并会灵活变式,很快就会找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另一个问题同样充满争议,先有实践还是先有理念?一种观点是先有理念再去实践。一种观点是先去实践,实践做好了就会形成理念。第一种观念导致的结果是难坏了校长,把自己认同先进理念,拼命去宣传,去灌输,去强制推行,但很有可能得不到广大教师的理解和认同,于是理念变成了口号,人人在高喊,但是做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成了“两层皮”。第二种观点得到的认可更多,即理念来自于实践。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只关注实践,只去做事情,理念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吗?问题好像又不是那么简单。其实,这个争论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如果我们不懂进化论,自然会在争论中无法理出头绪,走入争论不休、各执一词的歧途。事实上,理念与实践是在不断的磨合中共同发展的,实践不断检验、修正、完善理念,使理念日臻成熟;理念不断指导实践,帮助实践始终行进在自觉、理性、高效之路。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而引导教师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我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思考和研究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依次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目前的理念是什么?改变理念的前提是找到自己当下的理念,并进行评价,也就是进行实然分析。第二,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从目前学校的实践出发,进行应然分析。第三,怎么实践?基本逻辑关系是:理念决定行动→改变理念改变行动→改变理念要先梳理、审视、评价目前已有的理念。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第一个问题,其实不论什么水平的学校都是有理念的,只有发现和明确它,才有可能去提升和改造它。
   对学校理念进行分析的逻辑起点是观照学校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创建者的基本立场。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是由另一所学校分离出来的,其母校诞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代教育事业的主旋律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强调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是油田创办的,当时油田是独立矿区,油田职工的孩子没有学校上,所以油田要自己办学校。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油田教育形成了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为油田服务,家长满意就是成功!家长有什么需求?很简单:孩子要上好大学!接下来一个很清晰的目标:应试教育。高考考好了,孩子上大学了,教育就是好教育,高考考不好,教育就是没有搞好。把每个学生送入好的大学就是学校的追求,学校管理是严格统一,以精细求高质量。学校教育是以学为本,思想好应该学习好,品德好应该成绩好。教师教学是直接实用,多讲精练,以熟练求高产出,学生做不好的教师替你们做,教师好好讲,学生认真学。整体氛围是以成绩论成败,以高考论输赢。
   这种理念和做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油田教育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一直以来在我市的成绩是比较突出的,油田教育为油田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那么,这样一个铸造了辉煌的理念有没有问题呢?现在看来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过于关注教育的工具性,某种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学校也许解决了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但是没有真正解决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关注知识传输,忽视学法的研究,“满堂灌“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实不光是油田的教育,不少学校的教育都留有时代的烙印,“时代的人做时代的事”,这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理念与实践的共同发展没有尽头的。那么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理念和实践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
   在高考升学率不断提升的今天,如果还是仅仅盯住高考升学率不放,那么肯定会导致短视,失去持续上升的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学校的理念,要从对高考成绩的高度关注,转向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
   有了这种理念的变化,实践层面的转变就变得顺理成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不仅不会放松,同时更多了一种意味深长,不会再去为了简单的追求成绩去牺牲学生的快乐和健康,教师工作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学生的目标不只是简单的追求高考的成功,而是把高考作为人生的一段里程,把学习过程当做一生重要的生命体验。学校也就找到了新的灵魂,学校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高中学习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高考成功只是学校成功的一个方面,是学生成功的某一步,高考成功只是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印证之一。

标签:教育理念 同行 实践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