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学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现今,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谓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而且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学生的作文教学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师生合作,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作文新课堂。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不仅是忠实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如:选材,人物描写,抒发感想等方面,这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模式”化的感觉。其实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教”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让自己的写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既“情容并茂”又能让个性流露。这样,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语文教师只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与学生合作,才能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课堂。基于对学生长远的教育眼光来讲,合作对学生而言就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关怀、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合作也意味着一种分享,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也能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二、善于观察,让思维“放飞”。
  有生命力的作文应是来源于生活,让人感动,让人深思。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众所周知,想象和联想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生活阅历并不十分丰富的学生就更为重要。如果没有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他们的作文就往往内容空洞肤浅,思想狭隘。如:下雨天爸爸妈妈送伞、生病了老师同学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人等等。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有意义的点点滴滴。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他们做剪报的评论――即剪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作200至300字的自我评论。评论完全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可褒可贬,更可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邻里新事、街头新事、家务劳动、校园活动、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三、运用情感教学,感染学生的情绪。
  上文已经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活跃的因素,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教学的方法技能,更有赖于教师能否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在作文课堂上能很好地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很自然地接授他传授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学生一旦对教师有了好感,往往会由此喜欢上这教师所教的学科,只要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而情感的交流在作文课上更是非常重要。因此在平日的作文课上,我总是力争以自己的情感去唤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情感,我极力地歌颂、宣扬;而对生活的丑陋一面,我也会给予尖锐地抨击、抵制。渐渐的,学生在课上喜欢和我交流了,谈出他们的看法。更可喜地是,有些同学还能提出与老师相反的意见。此时,我总是先给予学生很大的肯定,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针对学生的意见,我会有不同的措施:对于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我肯定学生与我不同的观点;但当学生的思想有偏激和错误时,我会因势利导地引导他回归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在我的作文课上,尤其是作文讲评课上,学生总是畅所欲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深刻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语言也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要能够体现教学语言的目的性,充实教学语言的情感性,突出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丰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展示教学语言的应变性,这样才能不断地为学生的兴趣充电,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所以,在每次作文课之前,我的备课是充分准备的。从导语到解题,到范文的分析,我都力争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四、多点儿鼓励,少点儿批评
  我记得在初中时,每当自己的作文被老师选作范文在班级交流时,自己就暗下决心,下次要力争写出更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文章。相信不少人都有此感觉,可见鼓励和表扬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推动力。所以,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是尽量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再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的选材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试想,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这样,写作文对学生而言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作文课就成了“度课如年”的“受难课”了。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可以尽量多用一些类似于“有长足的进步”、“词句优美,让老师有美的感觉”以及“真让老师感动”之类的语句进行肯定,让学生有信心,并且有兴趣去写作。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
  总而言之,我认为将创新思维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标签:浅谈 作文教学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