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时间:2017-04-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高一语文期中试卷与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本次考试考查范围为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一1-3单元内容,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知识:完成选择题1-4题,每题3分。(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寥廓 百舸争流 偏袒 挥斥方球 B. 惆怅 英雄气概 刀俎 意气风发

C. 黯然 忸怩不安 碟血 生杀予夺 D. 弥漫 绿草如荫 踌躇 逆来顺受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即使是作为宠物的小巴儿狗,大的能耐没有,但它们的乖巧和聪明,给人们增添生活的愉悦和乐趣,怕也是罄竹难书。 ....

B.朱光潜幼年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一次被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了父亲最年幼的学生。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

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有着浓厚的崇拜女性的审美情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个个给人以美的感受,但他笔下的男性形象就相形见绌了。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不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B.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C.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滞后。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需要确立的心态。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一个词题,二者缺一不可,《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B.戴望舒和徐志摩都是现代著名诗人,都属于现代派的重要人物,《雨巷》和《再别康桥》在情调和风格上是一致的。

C.《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共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的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现代化起飞的阶段是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这种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的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我们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到最低,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而形成的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6、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情况。

B.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C.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时期,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会对社会结构形

成巨大的冲击力。

D.十几年来,我国将主要精力集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和谐社会”强调的并非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要求我们统筹社会资源,全方位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B.虽然最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很多,但却不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时期,还存在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C.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D.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动。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A.头发上指 .

B.项伯杀人,臣活之 .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D.拔剑撞而破之 .

9、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皆叛之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

B.以待大王来 常以身翼蔽沛公 ..

C.拔剑切而啖之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D.怀王与诸将约曰 欲呼张良与俱去 ..

10、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 )

①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

11、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二)古典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13~14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3、这首诗写了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3分)

1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慷慨悲歌:

“, 。”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要求人们别做庸人,在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中暂得偷

生,要做

“ ,,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9题(26分)

超 重 的 爱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

篇二: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5-2016年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4日 02版)

1.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C.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C.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D.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指使 C.王必用臣 必:一定要

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5.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B.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C.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D.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5分)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题。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作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安定成都草堂时。 8.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沁园春 长沙》

2、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 长征》 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荆轲刺秦王》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 5、真的猛士,敢于,敢于······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多做,按所做的前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恶 人陈永林

二蛋的父亲死了,是肺结核。为治父亲的病,家里欠了一屁股债,自然没钱供他念书了。二蛋只好回家放牛,那年二蛋才12岁。

二蛋记得很清楚。那天。睡得正香,母亲喊他起床。睁开眼,他嘟哝 道:“娘,天还没亮。”“早亮了,天这么暗是要下雨。”二蛋穿好衣服,牵出两头水牛来到村后的山上。

下雨了。雨很大,蚕豆大的雨点砸在二蛋脸上,辣辣地痛。轰隆隆的雷声在头顶上响个不停。二蛋牵着牛到了一棵古樟树下,二蛋把牛系在裸露在外的树根上,自己站在树下躲雨。一道极亮的闪电在眼前划 过,接着一声巨响,二蛋眼前一黑,倒在地上。两头水牛“哞——,哞——”地叫起来。

当见到躺在地上的二蛋时,二蛋的母亲腿一软,就晕倒在地上了。醒来后,她嚎啕恸哭:“是我害了二蛋呀,老天爷。你咋不长眼,咋下得了狠心害我们这样的苦命人!”

雷声仍在头顶上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第二天,二蛋醒过来了,额上留下一-块黑色的疤痕。他在床上躺了两天,再也躺不下去了。 二蛋要放牛。

这天是星期六,二蛋在山上放牛时,眼睛不时地往路口张望。往常星期六,村里跟二蛋一般大的人再不用上学了,都上山找二蛋玩,二蛋同他们有玩不完的游戏。可是二蛋盼了一下午,就是没人来找他玩。

傍晚,二蛋牵着牛回家,路上碰见了石头。以往二蛋和石头很玩得来,可这回石头见到了二蛋竟没命地跑,二蛋喊也喊不住。更奇怪的是许多小孩见到二蛋,都往家里躲 。后来二蛋抓住了黑子问:“你见了我为啥要跑?”黑子的眼里满是惶恐,黑子说:“我娘让我别同你玩,说你是恶人——雷公不打好人的——娘说我同你玩了,也会遭雷打。”二蛋松开了黑子。

二蛋默默地回了家。 二蛋见了母亲问:“娘,我是恶人吗?”二蛋的母亲摇摇头:“你不是恶人。”二蛋又问:“那我怎么会遭雷打呢?”二蛋已是一脸的泪水。母亲把二蛋搂在怀里:“孩子,你是个好人,雷打你,只怪老天爷瞎了眼。”母亲的声音也哽咽了。

此后,二蛋变得不爱说话,整天阴着脸,目光也呆呆的。村里人说二蛋天生一副恶人的相,今后准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二蛋的母亲听了这些闲话很伤心。

一回,棉花家丢了一只鸡。棉花站在村头,对着二蛋家骂:“这是哪个遭雷打的偷了我的鸡?偷我家鸡的人不得好死!”二蛋母亲的眼里满是泪水。

二蛋的眉头紧蹙,眼里喷着怒火。二蛋一字一顿地说:“我终究会杀了她!”二蛋的母亲听了这

话,心一抖,狠狠一巴掌甩在二蛋脸上:“孩子,你千万别有这种想法。我不希望你被别人说准,你现在是个好人,今后也是个好人。”二蛋说:“可他们不愿我做好人。”

后来村里丢了什么东西,都怀疑是二蛋偷的,就指桑骂槐地骂二蛋。二蛋都忍了。

转眼二蛋23岁了,该娶媳妇了。可没人愿为二蛋说媒。后来二蛋的母亲托外村人做媒,从几十里远的地方给二蛋找了个女人。订亲没几天,姑娘就退亲了,二蛋问她为啥退亲,人家说:“你们村里人都说你是遭天雷劈的恶人。”二蛋查出这话是棉花说的。

二蛋见母亲坐在床上默默地流泪,心里极为愤怒,他拿了把菜刀闯进棉花的家,对着棉花乱砍,边砍边吼:“我顺了天意,先砍死你,让天雷再劈一次。”棉花的男人想夺刀,也被二蛋砍倒在地上。棉花和她男人都死了。

二蛋被警察抓走了,村里人也又议论了:“我们以前说得没错,二蛋是个恶人。”“天雷只会劈恶人,老天有眼。”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二蛋由于父亲病故,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又意外地遭雷击,结果在村里落下“恶人遭雷打”的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骂名。这种歧视逼得他日后走上了杀人之路。

B.二蛋遭雷击后,母亲吓得腿软、晕倒,从她哭诉的话语中,看出封建迷信思想残存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为小 说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懂事的二蛋又放牛了,但村里的孩子都明白他是个“恶人”,不愿意跟他玩了,尽管是星期六不用上学,过去同二蛋有玩不完的游戏。

D.二蛋的母亲虽然一再解释,“孩子,你是个好人,雷打你,只怪老天爷瞎了眼”,“你不是恶人”,但她无助的劝说反而导致了二蛋心理的病态发展。

E.二蛋不爱说话,整天阴着脸,村里人就说二蛋天生一副恶人的相,今后准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对他的杀人,人们也不觉得意外。

(2)二蛋被雷击中这一情节在前文有所体现,请以简要的文字概括这些内容,并分析其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3)小说从哪些角度写了石头、黑子等孩子的表现?这些表现对二蛋性格变化起了什么作用?(6分)

(4)从文中看,是哪些原因逼得二蛋走上了不归路?小说以“恶人”为题,依据小说探究,你认为谁是真正的“恶人”?请陈述观点并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此时在

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编辑的《宾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 ,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 .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 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舰舸gě寥廓liǎo沁园春qìng 峥嵘zhēng Bchì í ù jīn C、叱骂 chì 青荇xìng惺忪sōng解剖pōu D、籼米 xiān水门汀dīng 婆娑suō 瞋目zhēn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惆怅 伴侣扭怩通货膨涨 B、笙萧 矫健玉玦天伦续乐 C、抚摸 绯红瓦菲偃苗助长 D、粗糙 凌侮典押巧舌如簧

14.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了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朋友造成伤害,这件事时时折磨着她的心灵,使她无法解脱。

C生命财产的安全。

D、 1928年7月的一个傍晚,徐志摩重游英国,一个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剑桥大学,但斗转星移,我是人非,让前来寻梦的诗人置若罔闻。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台湾当红小生柯震东在北京吸食大麻和毒品被捕,此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震惊台湾民众。C.“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北京市民依旧热情不减。

D.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1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详细地教人怎么种石榴。三月初,截取粗如拇指、长一尺半的枝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成活以后,再把骨石放在根部旁边,石榴就会“滋茂可爱”。 ①挖一个深一尺七寸、径一尺的圆坑 ②把枝条竖立在坑内,排列均匀 ③把下方两寸烧一下,以防汁液流失 ④然后填土,一层土,一层骨石地填满 ⑤在插入的枝条之间放置枯骨和石子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⑤④D.③①②④⑤

17、读某公司创意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述生活或陈述见解。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句意相关。(5分)

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

幼儿时,,; 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

长大后,, ; 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

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六、作文(60分)

18、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些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试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篇三: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doc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

期中考试试题

注:该试卷分第Ⅰ、Ⅱ卷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计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浸渍(zé) 弄堂(n?ng)长歌当哭(dàng) 引吭高歌(háng)

B.激亢(kàng)惩创(chuàng) 博闻强识(shí) 妄自菲薄(fēi)

C.漫溯(sù) 瞋目(chēn)拱手作揖(yī) 叱咤风云(zhà)

D.论语(lùn)解剖(pāo) 殒身不恤 (xù)

2.下面词语字形只有一个错误的一组是( )

A.寥阔 峥嵘 遏制 箫瑟 一愁莫展 B.斑斓 神洲 急躁 哀惋 激浊扬清

C.寒喧 青荇 雾蔼 箕踞 金壁辉煌 D.飘泊 旗杆 惆怅 煽动 历尽苍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理解“刺秦”的行......

为是远远不够的。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

划好了的。

C.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B.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C.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遒劲有力(jìn)

D.这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最连贯的一项是( )

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在我们面临断崖沟壑时,在我们面临激流险滩时,或在我们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 。

A.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

B.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桥,就是这种东西

C.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

D.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它就是“桥”

二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顷之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殷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

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服。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戮:杀害 .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

C.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死亡 .

D.遂举吴中兵 举:发动 .

7.以下各组都能说明项籍“智勇过人”的一组是()

①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④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⑤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所击杀数十百人。

⑥籍为裨将,徇下县。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项羽之所以姓项氏,是因为他家世代为楚国将领,被封在项城。

B.项籍很喜欢兵法,但只略知兵法大意。

C.项梁曾经因罪案被牵连,被栎阳县逮捕。项羽于是托蕲县狱官曹咎写一封说人情的信,送到栎阳县狱掾司马欣处,项梁得以脱罪。

D.项梁得知会稽郡守欲起兵反秦,在他的话的启发下,项梁与项羽谋划,先杀了殷通,自己做了会稽郡守,项籍做了副将。

第Ⅱ卷(共96分)

9.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夫晋,何厌之有?(3分)

译文: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

译文:

(二)诗词鉴赏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是什么?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4分)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再别康桥》)

(3)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

(4)真的猛士, , 。(《纪念刘和珍君》)

(5)沉默呵,沉默呵! , 。(《纪念刘和珍君》)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一14题。

从混血儿到美国总统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邓纳姆是堪萨斯州的白人,这一段婚姻没有维持多久,邓纳姆后来与印尼留学生结婚,也把6岁的奥巴马带到印尼。奥巴马10岁时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成年后的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父亲的梦想》中披露,由于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曾一度对自己的种族身份感到迷惑,并为此使用大麻和可卡因等毒品。

奥巴马198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成为《哈佛法律评论》首位黑人主编,这是人才济济的哈佛法学

院所有1600名学生当中的最高荣誉,奥巴马首次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当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

经过3年的法律实践和民间行动,奥巴马决定适时参加选举政治,直至当选联邦参议员。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正式宣布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林肯呼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老议会前,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在继续。”奥巴马借用林肯的政治符号遗产,博得了黑人的好感,同时也博得了草根阶层的好感。在演说中,奥巴马发出变革的呼声:“我在学习华盛顿政治做派上投入时间不多,但我很早就意识到,华盛顿的做派必须变革。”他的参选演说获得了很多反对种族歧视支持人类平等权利的人的支持。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奥巴马生逢其时,美国民众厌倦了伊战泥潭、经济停滞以及霸道刚愎、支持率极低的小布什总统,对政府和国会都十分失望,渴望改变现状;在美国人看来,奥巴马由白人祖父祖母抚养、又在亚洲短暂生活;在哈佛受精英教育,又回到非洲裔社区做基层工作,他的经历代表了美国一代的梦想。

奥巴马承诺,如果他成为美国总统,他将使整个美国在共同使命感的感召下团结起来,使美国的历史翻过近年来政治四分五裂、愿望一再落空的灰色一页。于是在竞选中他不断重复“改变”、“希望”和“相信”这几个关键词。

许多人对奥巴马政府寄予希望,但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说,美国正面临“历史性的危机”,“这场危机是长期形成的,我们没有捷径可走,而且经济在好转之前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他补充说:“全面的复苏不可能马上出现。许多专家现在相信,我们明年可能损失数以百万计的工作。” (节选自《奥巴马传》)

标签:高一 期中考试 语文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7高一语文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