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在电光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成败归因理论引导学生对学习行为的成败进行正确的认知和形成积极的归因,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归因理论;学习动机
  
  前言
  我国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及其效果是其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环节。本文论述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成败归因理论,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质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一、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原理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一种心理过程,如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对自己或同学的学习成绩与收获进行总结,寻找成败的归因等。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认为,人们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将其归纳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维纳将这四种主要原因按控制点(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稳定性(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可控性(可否由自己控制)这三个维度进行归类,见表1。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个体的归因倾向会影响其未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强度。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不稳定和可控制的原因(如努力程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在失败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并相信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显然这是一种积极的归因;相反,如果一个人把失败归结为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原因(如能力高低),那么他就不会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也就不会再努力学习了,这是一种消极的归因。如果他们把成功归因于像运气这种不可控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感激之情,并希望今后能碰到好运气。而如果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他们就会放弃努力,听任失败的到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学上通称的习得性无助。这种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加消极被动,出现严重的后果。由于努力程度可受个人意志的控制,因此当学生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时就会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研究发现,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这种积极的归因。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表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将引起个体期望的改变和情绪反应,并进而对后续行为有促动作用。
  二、成败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归因情况调查
  我院中专部的电光源与照明专业系湖北省重点骨干专业,也是国内唯一在中职学校中所开设的专业。表2为笔者对电光源与明明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学第一学期的学习归因情况进行随机调查的数据。
  (二)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表2的调查结果及笔者所作的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来 源于以下方面(按归因类别分析):
  1.归因于努力程度者
  调查发现,将学习成果的优劣归因于自身努力程度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善于钻研与思考,能够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保持着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目的(目标)的躯动,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优良的心理品质。
  2.归因于任务难度者
  这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他们往往达不到规定的专业教学要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初中及中职基础课阶段的基础不牢固;第二,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认知上的偏差所导致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后者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的影响程度更大。
  3.归因于运气好坏者
  这类学生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像运气这种不稳定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学习上成功时,他们心花怒放,心存感激,并祈望今后仍有好运气;学习上失败时,他们恼怒、沮丧,哀叹自己运气不好。这类归因的学生只强调客观原因,不能从主观上去分析和查找原因,属于被动型学习者。
  4.归因于能力高低者
  这是一种特别值得注意的归因类型。这类学生把学习的失败完全归因于能力这种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冷漠、悲观和自暴自弃。调查中发现,产生这种归因倾向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学生因过去一系列失败经验(如初中毕业后未能正常地继续高中――大学之路等)的打击而产生的习得性无助。
  (三)纠偏措施与对策
  针对我院电光源与照明专业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着重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入手,采取了以下对策:
  1.采用现代教育理念、手段及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1)在专业教学中穿插理想、信念等教育,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教学中引入典型成功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要。
  2.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
  (1)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制定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重拾信心;
  (2)实施正确的强化措施(如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4)适当开展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利用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效果评价
  在针对电光源与照明专业学生的归因倾向采取了上述措施与对策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出现了明显的改观,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表3为笔者在进入专业教学第二学期后所进行的归因调查的数据。
  三、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学习动机是学习者能否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而努力寻求和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成败归因理论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措施、手段和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其学业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具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刘华山,程刚等.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标签:归因 成败 理论 电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