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告书 > 正文

浅谈学校设计的地域性:设计的地域性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学校建筑作为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而岭南建筑及装饰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本文就岭南某中学建筑方案的设计理念,从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四个方面,尝试探讨将建筑自身的规律性、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与时代相结合,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建筑语言,将其在学校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表现出来。
   【关键词】中学设计 岭南建筑 地域性 设计理念
   Abstract: School buildings as campus culture in the material cultur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hows its as education material carrier comprehensive cultural function. And lingnan 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on with concise, simple, connect fully, the light in the show features in the south. This paper is a middle school building schemes of lingnan design concept, teaching the flexible space from the design, the exchange of humanistic design, life place, the warmth of the place, and the ecological design schools and sustainable design four aspects, trying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the building itsel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dern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al language, it will be in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expression comes out.
   【 Key words 】 middle school design; Lingnan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regional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外部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设计所拥有的品质和精神,要与特定地域、特定人文历史相一致,不仅要将设计师的个性化理念融入其中,更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结合起来。
   建筑师、规划师则是创作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的主体,对传承、保护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在岭南某中学的建筑设计工作中,笔者与其他设计人员对如下因素作了较为充分的考虑:
   1、从宏观考虑:
   (1)项目建设用地所属区域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周边岛屿众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地方特色鲜明。
   (2)现代教育正朝着开放、互动、个性化的方面发展。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学校建筑设计应该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代特征相一致,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更好地发挥其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文化功能。
   (3)数字时代的学校建筑,是学校教学、各方面信息、知识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让学生学习生活在其中感到是一种享受。因此,学校建筑的设计,既要注重外观形象,建筑的外形、色彩等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又要体现人文内涵在其中,注重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继承。
   (4)与“京派”、“海派”建筑学派三足鼎立的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国建筑之林的一枝奇葩,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又因其兼容、务实、创新等特点蜚声海内外。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
   2、从具体考虑:
   (1)针对中学的办学特征和用地现状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读书氛围浓厚的校园。此外,一个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校园,有利于提升学校品质,有利于倡导低碳的学习生活。
   (2)考虑建筑组合的完整性及城市规划的要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而岭南建筑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走向自然,形成岭南建筑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色。这正吻合现代教育开放、互动、个性化的发展特性。
   (3)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隔热、遮阳、通风;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方形柱的运用等。
   (4)新时期岭南建筑的内涵要随着时代进步而有新的发展,这也是岭南建筑的一个基本特点。地方特色的建筑,要能够反映建筑自身的规律性、反映其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又能够与时代相结合,充分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建筑语言将其表现出来。
   基于上述几点,方案设计着重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并将体现岭南校园文化特色作为设计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能融入环境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园。
   由此而形成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一方面不仅需要配备以多功能为目标、自由度很高的空间,同时还要从各种活动与场地的利用方法方面,提供可供亲自动手的学习交流空间,这要求教学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能够生动而又具体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实施开放教育须以开放空间为首要条件,使学校教学空间多元、充满活力。
   因此,方案跳脱传统“装蛋箱式”的空间格局,以教学群来贯穿。三个班、四个班或五个班为一个班群,借鉴岭南建筑园林的造园手法,布置上采取细胞衍生状的组团形态,和谐穿插入收敛有致的空间系统,同时每个组团共同围合出院落空间。从而,避免了限制教学,只利于单一传达的单调的传统学校的空间形式,满足新式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
   2、 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互相启发、促进社交能力的提高,在交往中能使学生变得机敏,并发现自身与他人存在的意义。从这个维度而言,教学面已扩展到教室以外的公共场所。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借鉴岭南建筑中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的做法,利用半开放的庭院、在图书馆内设置休息活动空间、扩大对走廊的开发利用,以此增加学生集会活动或交往的场所,亦可称之为“交往平台”。
  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
   学校不但是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学生们在未成年前度过大部分生活时光的场所,应把学校建设成朝气、润泽的文化环境,像“家”一样经营,培养学生守望相助、互相关心的态度。
   为实现这些共识,方案引入了“邻里单元”的概念。通过建立适当的步行尺度,使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艺术楼以及生活区、运动区形成各自的邻里单元,各个邻里单元形成相对完善的功能组团,既保持独立又相互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运动、休闲均可以在邻里单元中完成,形成亲切的人文环境,温暖、舒适而又便利,让学生体验“家”的感觉。
   4、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这个时代关注的话题。处于全球环境保护的浪潮,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及风力等新能源和自然资源,已成为学校建筑设计所要考虑的重大课题。
   (1)方案紧扣“岭南水乡”的水文化,结合现状水塘,形成一片贯通中心教学区到学生生活区的人工湖泊,因水而设,得水而活。通过水串活了各“邻里单元”,围绕水展开整个校园浓厚的水文化布局。水体景观的规划以及滨水步行带的设计,行走其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交融、共生,为体验大自然机会不多的孩子们提供绿色环保教育,并把学校作为小的生态系统,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物质文化中去。
   (2)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对自然通风采光的要求非常高。建筑朝向均布置为正南北向,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教学区组团的架空处理,能大量引入自然风,使建筑组团“围而不堵”。组团内部岭南庭院式的处理以及教学中心区的水体设计,能对引入的自然风进行冷却,自动调节内部小气候,创造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此外,整体建筑呈“C”型布局,向东面开口,也能对建筑内部形成一定的串风作用。
   (3)建筑单体设计力求反映其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造型简洁明快,既满足个性,又积极配合整体环境秩序。色彩以浅色、灰色为主,一方面吸取岭南建筑的特色,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感的工字钢与白墙的对比,做到传统与现代气韵相合。为适应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采取仿木色铝合金遮阳板、百叶等点缀虚实关系。窗户开设考虑通风需求,开窗面积较大。中心湖泊点缀地标――钟塔,活跃整体轮廓线,同时赋予各建筑单体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旨在为中学生留下深刻的时代记忆。
  
  
   通过这一将岭南建筑特色融入学校规划与设计的尝试,为笔者日后的设计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学校建筑设计要从满足以往教师“教”的需要向满足学生“学”的需要转变;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以人为本,进行学校空间的生活化、人情化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而且要适合当前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的理念下,对教学空间灵活、自由与多元设计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身心健康与情操的隐性影响。
   其次,要把学校建成为孩子们愉悦快乐的学习、交流与生活的场所。学校建筑,要当成学生之家来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温馨;要提高校园场地的功能价值,使其多功能化,提供更加广阔、自由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空间。
   再次,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环保设计,把环境教育体现在建筑设计上;要注重对历史的继承,体现特有的学校文化,秉承传统,开拓未来,有机融合学校的过去与现实,让学校建筑成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体。
  
   参考文献:
   [1]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2] 赵中建主编,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标签:地域性 浅谈 学校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