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工作总结 > 正文

量词的性质和数量表达的核心 量词的性质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 语序类型学;量词;数量表达;核心;联系项   摘 要: 语序类型学对量词的考察可以这样进行:统计名量词和动量词在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语序分布,运用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佳”轨层结构,并综合四分表来分析数量表达的核心归属和量词的整体性质。得到的结论是,名量组合的核心是数词,动量组合的核心是动词,量词整体正经历缀化的过程,呈现出联系项的特点。
  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2)01011307
  
  Nature of Classifier and Head of Quantity Expression-Study of Language Typology
  RAO Hongqu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Key words: language typology; classifier;quantity expression; head;relator
  Abstract: The word order typology studies the classifiers in this way: the word order distribution of the noun classifier and verb classifier in China domestic minority language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 of the logical matching and semantic analysis to seek for the best orbital structure, and synthetic four tables for the ownership of quantity expression"s head and classifier bulk proper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ead of noun quantity combination is the numeral; the verb quantity combination"s core is the verb, the classifier whole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ffixation, present the relator"s characteristics.
  
  量词是东亚诸语言的一大特色,其内部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方面有的语言量词非常丰富,有的语言则不发达;另一方面,名量词比动量词要丰富得多。汉藏语言学家从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中量词的语义表达、句法功能及语用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量词的性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究竟是粘着词还是后缀还是别的?对于动量词,只是做了描写性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数量表达①的核心一直众说不一。本文采用类型学的框架,考察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中动量词和名量词的语序分布,提取类型学参项,讨论量词整体的性质以及数量短语的核心。语料来自103种少数民族语言②,由于语言间量词发展的不平衡,为比较统计的方便,我们选取对量词有较明确语法描写的少数民族语言,共85种。其中与量词组合的数词主要考察基数词;少数民族语言中存在拷贝型、反响型量词,因为不能体现语序情况,所以不在考察对象之列。本文从语义表达入手,寻找形式上的一致性
  和差异性,所以要排除那些语序改变带来意义改变的情况,有些语言中基数词的不同语序可以表示“序数”意义[1,2];还有如佤语通常的语序是“名+数+量”,“数+量+名”表示的是“每……”的意思[3],这和数量居于名词后面表示数量意义是不同的。
  1 动量配对:关联配对
  Dryer[4]对Greenberg(1963)以来所认为的与动词和宾语语序相关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审视,他的研究建立在625种语言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和方差分析得出很多重要的“关联配对”(correlation pairs)。如是的对应成分(patterner),即名词是动词的对应成分,领属短语是宾语的对应成分:若动词前于宾语则一般来说名词也前于领属短语。但其中没有具体考察数量短语(以下简称为SL,这里暂时忽略“数词+量词”的内部语序)。可以说,一直以来量词在语序方面的重要性都被忽视,直到Haspelmath et.al(2005)和Comrie(2008)才开始将量词作为类型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参见徐丹、傅京起[5])。下面就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来看看数量短语与动词或名词之间是否构成关联配对。先看动量组合中二者的语序情况:
   其中包含“SL+N”的语言比例为(Dryer[4]8687提出关联配对鉴别标准的第二条:如果XY的组合是:X倾向于前于Y,在VO语言中比在OV语言中更显著的话,那么是一个关联配对,其中X是动词的对应成分,Y是宾语的对应成分。他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找到了这种关联。我们运用的正是这种方法。),OV:0.20(10/10+40);VO:0.74(29/29+10)。
  SL+N语序在VO中要比在OV中出现的比例大。但是这个比例并没有大到可以认为是关联配对的程度,只能大致反映SL+N语序在VO语言中更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即名量配对)不是类型学上的关联配对,而(即量名配对)则有成为关联配对的倾向。
  综上,就而言,动量配对是一种关联配对。另外,相比名量配对,量名配对与动宾配对似乎更匹配。这正反映了跨语言中名量词和动量词的分布呈现镜像对称这一特点 [注:感谢审稿专家指出这一镜像分布,并提醒我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思考核心确认等问题。](石毓智[7]、徐丹/傅京起[5]),于是引发了我们对数量表达核心的再思考。
  
  2 数量表达的核心
  一般认为数量表达中名词或动词是中心语,数量短语充当的是修饰语角色。上面的考察显示,动量配对是的关联配对,其中的动词应该是核心。而名量组合的核心并不是很明确,“数量”有可能是核心。陆丙甫[8]提出的“轨层结构”理论解释了世界语言的语序分布情况。我们在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寻找名量、动量组合各自的轨层结构,分析它们的核心。
  2.1 动量组合的核心
  数词(Num)、量词(CL)和动词(V)的组合类型是4种:
  ①V+Num+CL:33种语言。
   克伦语――lε33 t?ε55bl?55(去•一•次)去一次
   土家语―― thi55 lian55ti31(等•一•下)等一下(均引自李范文[9]242)
  ②Num+CL+V:43种语言。
   彝语――tsh?31vi55bu33(一•遍•写)写一遍
   浪速语――t?a31t?ε31Pε?31(一•次•打)打一次(均引自李范文[9]239240)
  ③CL+Num+V:9种语言。
   景颇语――la?31miji33sa33(次•一•去)去一次
   达让?语―― tia55ka33n55ma31?o55(遍•二•说)说两遍
  (均引自李范文[9]242)
  ④V+CL+Num:3种语言。
   毛难语――kau5ca:u1dεu2(看•次•一)看一次(梁敏[10]41)
   布依语――ti2tan5diau1(打•顿•一)打一顿(喻翠容[11]32)
   壮语――j??3bat7deu1(看•次•一)看一次(简志第二分册[12]11)
  石毓智[7]提到汉语中是先产生名量词,动量词是在名量词发展的影响之下产生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少数民族语言历史的状况,但从我们调查的少数民族语言看,动量词相对名量词而言极少,一般用两三个动量词就可以涵盖很多不同的动量意义,这些动量词大都与时间性密切相关[注:石毓智[13]认为“去了一趟北京”、“看了一遍书”中的“一趟”、“一遍”是次数时间词或时间词。],而与具体动作相关性不大。相比名量词大多产生自名词,因而和名词保持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动量词和动词的语义关联就没有名量词和名词的联系那么强。动量词是和数词组合在一起,而不是和动词组合在一起。
  研究事物应该以最少条件的形态为起点,然后一个个条件加上去,看这些条件分别导致那些变化。这是经验科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参见陆丙甫、曹德和 [14])。本文建构轨层结构过程中,
  发现可能的轨层结构也许不止一种。需要综合考虑逻辑组配和语义分析[注:轨层结构主要是以语义为基础,但是有时语义不好把握,就需要结合逻辑分析,寻找组配的最佳方式。按照我们的理解,动量组合中,以动词为核心的轨层有6种(方框中的词表示核心):
  [动 [数 量]],[动 [量 数]],[[动 数] 量],[[动 量] 数],[动 [数-量]],[动 [量-数]]
  下文的名量组合以名词、数词、量词为核心的轨层也各有6种。],寻找最佳的轨层结构。这种最佳轨层结构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A.至少能够落实全部最基本的语序类型;
  B.最大化地落实出现的其他语序类型;
  C.最小化地分析出事实上未出现的语序类型。
  动量组合中,核心就是动词,量词是和数词组合在一起的。其最佳轨层如下:
  
  这个轨层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动词,它是主要的核心;一个是以数词为核心,量词和数词组合在一起。它不仅能落实所有四种类型,而且还有效地限制了“CL+V+Num”、“Num+V+CL”类型的出现。①②是基本语序,表明数词有前置于量词的倾向。③④的少量出现说明,数词后置比起数词前置而言只是一种可能性,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数词可以后置。动量组合的这种轨层结构很像空间科学中的自转、公转相结合的轨层,为了以示区别,我们称动量组合的这种轨层为“卫星轨层结构”,指的是组合中除了主要核心还有一个次要核心在发挥作用。
  2.2 名量组合的核心:
  数词(Num)、量词(CL)和名词(N)的组合类型是5种:
  ①N+Num+CL:47种语言。
   哈 尼 语――a55t?hu55t?hi31si31(芭蕉•一•个)一个芭蕉
   傈 傈 语―― tsho44mo31thi31?o44(人老•一•位)一位老人(均引自李范文[9]236)
  ②Num+CL+N:38种语言。
   独龙语――a31ni55???55a31ts??53(二•个•人)两个人(李范文[9]238)
   布兴语――mat nui ? uan (一•个•碗)一个碗(高永奇[15]100)
  ③N+CL+Num:15种语言。
   错那门巴――tshi53ko?55sum53(靴•只•一)一只靴
   墨脱门巴――?i? buda? thor(木头•根•一)一根木头(均引自李范文[9]239)
  ④CL+N+Num:3种语言。
   壮语――tu2kǔk7deu1(只•虎•一)一只老虎(简志第二分册[12]11)
   布依语――pu4tǔ?4ts?3deu1(个•同志•一)一位同志(简志第二分册[12]63)
   莽语――?u51tu51mak55(支•筷子•一)一支筷子(高永奇[15]74)
  要说明的是,这3种语言都有基本的名量组合方式,只是当数词为“一”时可以出现这个类型。也就是说,这是作为基本语序的一种替代语序出现的。
  ⑤CL+Num+N:2种语言
   义都语――?33??53ge33t?i33t??53(句•一•话)一句话(江荻[16]65)
   莽语――lan51mak55hai31(只•一•鞋子)一只鞋子(高永奇[17]74)
  传统观点认为名量组合中是数量短语修饰名词,以名词为核心。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情况并非如此简单。Langacker(1991)认为量词是整个数量短语的核心,一起出现的那个名词则是一个“附加性”成分(引自石毓智[7]204);戴庆厦[18]和王春德[19]结合语序和意义都认为苗瑶语的名词是后定语,修饰它前面的量词或数量词;李艳惠、陆丙甫[20]指出“数目短语(该文中“数目表达”(number expression)泛指“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的歧义性”:“三个人”或“两个孩子”这类数量表达是歧义结构。在理解成指称性的名词短语时,其中名词是核心。在强调“多少”这个数量意义时,可以看作以数量词为核心的“数量短语”;石毓智[7]根据是否能替代整个短语的功能,结合现代汉语的组织原则分析了名词数量表达式中数量成分是“核心”。种种不同的意见其实反映了人们对“核心”的不同理解[注:陆丙甫[21]重点分析了不同学派对核心的不同理解。]。类型学所理解的核心是核心词,是轨层结构的中心。名量词有类别义和数量义[注:张文国[22]375指出:量词的词义都是由类别意义和数量意义两部分组成。],类别义体现名量词与名词之间语义的联系,数量义在名量词与数词之间又建立起关联,因此名量词徘徊于数词和名词的语义关联之间,不稳定,因此造成了其核心的归属难题。
  根据核心最好是词而不是短语(Dryer[4]),可以认为名量组合的核心有三种可能:名词或量词或是数词。我们同样通过建构“最佳轨层结构”来寻找其核心。发现轨层结构有三种可选方案:一种是以名词为核心,量词组合在数词次核心之上,如(a);一种是以数词为核心,量词处于名词和数词的中间地带,如(b);还有一种是以量词为核心,如(c):
  
  这三个轨层结构都可以落实除④以外的四种类型,做到了最大化和最小化相结合。它们都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量词和数词组合在一起;另一个是名词。这与动量组合的轨层要素具有相似性。轨层结构的可选正反映出,核心的归属确实是困难的。但为了降低语言处理的难度,我们主张对名量组合做统一处理。因为上文的统计显示有成为关联配对的倾向(即数量组合有成为动词对应成分的倾向),而且以下事实反映名量词和数词、名词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b)可能更适合一些,即把名量组合统一处理为以数词为核心。
  首先,从上面的类型可以看出数量大多是捆绑在一起的,量词是必须和数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其次,有些语言中数量短语放在名词前要加一个特殊的形式,如布嫩语(何汝芬[23]66):
  pat tu buhtuh tu ?ibu? 四节甘蔗四(助) 节 (助)甘蔗前一个“tu”属于数词构词形式,后一个“tu”是需要加的形式。这个形式只能加在数量短语与名词之间而不能加在数量短语的内部。汉语的很多方言中也有相似情况[注:黄伯荣[24]在“量词”部分提到很多汉语方言可以在数量词组和名词之间插入“仔”类。]。
  再次,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数量短语有时会紧缩(只限于“一”和“二”与量词的组合),组合后数词隐含于量词中,有时也可以紧缩为量词省略,如布赓语(李云兵[25]111):“mbi44”表示“一只”;以上现象均说明,名量词和数词的语义关系密切,结合紧密。
  还有很多现象显示名量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也密切。如有的语言中,名量词有人称、格的变化。如喀什话(米海力[26]81):
  go?nu? bε? kilo si ni mεn ?l?j
  肉(的)五 公斤(它)(把)我 要
  塔塔尔语(陈宗振、伊里千[27]72):
  bu ??ft?ln?? kilos? nit?ε tij?n
  这 桃子的 公斤 多少 分
  人称和格是名词的语法范畴,因此这种现象表明名量词和名词之间若即若离;再如有语言中名量词可以受带助词“??”的名物化形容词修饰,起替代名词的作用(孙宏开[28])。有些语言中,名量词和名词一样,可以接受各类实词及其词组的修饰或限制。如布依语(喻翠容[11]31):
  tu2 la:u6tsa:?5 老张的(那)只
  只 老张
  再如傣语(喻翠容、罗美珍[29]39)
  to1 dam1黑的那只
  只 黑
  这诸多现象散见于少数民族语料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名量词和名词的关系也较密切,二者若即若离。因此将名量词处理为数词和名词的语义联系项(relator)比较适合。[注:审稿专家指出,以上所列理由似乎不能排除将量词处理为核心的可能性。我们认同这一意见,的确这正是名量组合核心归属的难题所在。本文提出“最佳轨层结构”的逻辑分析,也只是一种视角。因为从(a)(b)(c)三个轨层结构来看,(a)不符合上文关联配对的检测,(c)难以反映名量词一方面和数词、另一方面和名词的密切关系,只有(b)将量词处理在轨层中部最为合适。]对名量组合核心的这一处理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据Dryer[4]118统计:VO语言表现出强烈的NumN语序倾向。也就是说,从跨语言角度看,数词倾向于成为数名组合的核心。那么如果认为那些没有发展出量词的语言中,这一组合的核心是数词,而发展出量词的语言,组合的核心却是量词,于是核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样需要合理的解释。相反,如果我们不把量词的发展演变处理为核心的改变,而只是动因互动所带来的语序调整,就好理解了。比如古汉语经历了由"数名"到"名数量"再到"数量名"的语序演变(徐丹、傅京起[5]563),可以解释为量词的后缀倾向和量词的联系项倾向的互动(见2.3),并不改变数词的核心地位。
  名量组合的这种轨层不同于动量组合的“卫星轨层结构”,我们称之为“行星轨层结构”,指的是所有成分只围绕一个核心作轨层运动。
  2.3 四分表的分析
  另外,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些控制名量组合语序分布的因素,尽管目前看来还都是倾向性的。从语序分布来看,数、量倾向于构成一个成分,彼此不分开。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类似于四分表的排列(括号中是语言的数量)[注:这种四分表的排列是陆丙甫在与作者交流时提到的,其中讨论的动因和本文轨层结构的分析正好可以互补互证,也可参看宋丽萍[30] 229242。这里是想说明我们对名量组合的处理是合适的。]:
  因为“量―数―名”只有2种语言使用,比例很小,可以忽略记为四分表上的不存在。根据以上轨层结构的分析,大致可以提供这样两个动因:一是从语义上看,名量词有联系项作用,倾向于出现在数词和名词之间。这条动因可以标记为R。二是名量词有很强的后缀性(suffix),倾向后置于数词,这条动因可以标记为S。
  那么上面四种有关的排列跟两个动因的关系如下:数―量―名(同时满足R、S)、名―数―量(S)、名―量―数(R)、*量―数―名(R、S 都不满足,因此不存在或很少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能说明我们将名量组合的核心处理为数词可能是合理的。
  3 量词的性质
  在一种语言内部看问题往往眼光受限,类型学提供的正是一种宽广的视野,能在发现共性的同时深入分析细微的差异,还能预测一些倾向性的问题。
  就量词整体的性质而言,汉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朱德熙[31]认为量词是粘着词。李艳惠、陆丙甫[20]把量词处理为后缀性的成分等等。我们认为:一方面,根据前文动量组合的轨层结构,动量词是围绕着数词,构建成数量短语,再围绕着动词做轨层运动的。动量词已经缀化了。另一方面,从名量组合的轨层结构看,名量词处于轨层的中间地带,可以说,名量词具有联系项作用,游走于数词和名词之间,而且已经表现出更多的缀于数词之上的倾向。
  总的来看,汉藏语系的量词正在经历缀化或已经缀化,各种语言可能呈现缀化的不同阶段,也许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显示量词的特性。
  参考文献:
  [1] 毛宗武等. 瑶族语言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2.
  [2] 薄文泽. 佯?语[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7.
  [3] 颜其香. 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
  [4] Dryer .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J].Language,1992,(68):1
  [5] 徐丹, 傅京起. 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J]. 语言科学, 2011,(6).
  [6] 李云兵. 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M]∥ 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7] 石毓智. 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 陆丙甫. 核心推导语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9] 李范文. 西夏语比较研究[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9.
  [10] 梁敏. 毛难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11] 喻翠容. 布依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12]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第二、三分册[M].1959.
  [13] 石毓智. 汉语语法化的历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4] 陆丙甫, 曹德和. 关于句法理论的起点和三个平面理论[J].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15] 高永奇. 布兴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16] 江荻. 义都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17] 高永奇. 莽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8] 戴庆厦. 藏缅语族语言研究[M]. 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8.
  [19] 王春德. 苗语语法(黔东方言)[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20] 李艳惠, 陆丙甫. 数目短语[J]. 中国语文, 2002, (4).
  [21] 陆丙甫. 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 当代语言学, 2006, (4).
  [22] 张文国. 关于量词能否重叠的问题[J]∥李锦芳.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23] 何汝芬等. 高山族语言简志(布嫩语)[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4] 黄伯荣.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6.
  [25] 李云兵. 布赓语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26] 米海力. 维吾尔语喀什话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
  [27] 陈宗振, 伊里千. 塔塔尔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8] 孙宏开. 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6.
  [29] 喻翠容, 罗美珍. 傣语简志[M]. 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0.
  [30] 宋丽萍. 数量名结构语序及其分布的类型学考察[J].语言学论丛,2006,(34).
  [31]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责任编辑:凤文学?

标签:量词 和数 性质 表达